小议初中思品课中的“情境式”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小议初中思品课中的“情境式”教学

韩雅萍

韩雅萍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第五中学030600

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这一段话,深刻揭示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思品课的过程、方式、方法。众所周知,学生正确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是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与同学合作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过程中不断增强思想道德学习能力形成的,而不是靠教师在课堂上空洞的说教所完成的。诚然,在现实的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图省事,为应付考试,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上泛泛空谈或大量做题,而不是引导学生在学会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从而影响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实现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成为当务之急。我想就初中思品课中“情境”式教学谈几点做法与体会:

一、“情境”式教学特点

1.所谓“情境”

所谓“情境”,指情景,即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也指境地,即特定的时间、地点。这就是新华词典中“情境”的大致意思。而在教学中“情境”是指教材的编者、教师、学生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标,设置的具体人物、事件、环境。它可以是真实的人物事件环境,也可以是假设的情境。总而言之,教学中的情境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2.教学中的“情境”

初中思品教材中的情境包括课本的编者设置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包括图表、文字资料、故事、各种统计图表、相关链接、历史事实、中外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典型案例、富有启发性的故事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都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思想道德得到提高,学会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能力所必不可少组成部分,是教材重要的课本资源。

另外,还有教师自己设置或学生设置的情境。比如: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设置一些生活景境,学生列举现实社会中和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典型实例,这些都是思品教学必需的学习资源,是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

3.“情境”式教学的特点

“情境”式在初中思品课中的教学,具有生动、具体、形象,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得到提升,熏陶情感,强化意志的作用,具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既省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使学生在教学过程学会了学习。那么如何进行初中思品课中的“情境”式教学呢?

二、初中思品课中情境式教学的要点

首先,对初中思品课本中的“情境”,教师一定要在课前仔细钻研教材,吃透编者的意图。

要弄明白这个情境是为什么教学目标而设置的、其教学中应怎样利用、应注意些什么等等。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三年级思想品德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第126页的情境设置,基本大意是小张刚考大学时,处于新奇与兴奋中,上大学的目标已经实现,下一个目标未定。在轻松中度过两年后,小张又决定考研究生,不少同学嘲笑他,但他坚持每晚学习,两年后考上了名牌大学研究生,那些自认为比他优秀的同学很羡慕他。我经过反复推敲,明确了这个情境是为了人生需要理想目标而设置的,理想是指向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理想、理想对人生有什么作用。在教学中应避免学生节外生枝。

其次,在课堂上适时出示情境,并让学生分析情境中提出的问题。

还是上述那个情境,在讲之前,请学生分别在学习、事业、家庭等方面用简单的句子概括自己的理想后,紧接着出示这个情境。先让学生个体阅读,针对情境后的三个问题,个人作答,之后讨论,最后归纳。人生需要理想,理想指向未来,理想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作用。再引申,如果小张两年后没有确定新的理想,不去考研,会怎么样呢?让学生从反面加以想象,如果缺乏理想就会缺少一种稳定的内在激励,会受各种干扰,学习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迷失方向。这就是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再次,教师趁热打铁,总结归纳,让我给未来插上翅膀,做一个志存高远、生活充实而有意义的人。

经过上述情境式的教学,避免了榜样的说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得到熏陶、道德得到提高,也学会了学习,是初中思品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教师、学生设计的“情境”式教学要点

我们的思品课不但要发掘利用好课本资源,教师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补充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和事,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来。这样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典型的现实故事或人物,或虚构的人物事件,充实到教材的相关教学内容中,或以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社会实践与自我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为情境,与课本的相关内容链接好,是更好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学必须发掘的思品课教学资源。

1、教师设计的情境

我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常常针对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的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情境。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初三教材26页,讲《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时,我设计的情境是:从前本地有个人为了开醋厂借了村里人几十家共计5万多元,不料,本钱还没赚回,在一次意外车祸中身亡。村里人纷纷议论:这下可全完了!但是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他的儿子接过父亲欠下的债,分别给各家打了欠条。几年后,靠辛苦经营,他偿还了父亲的债务,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并传为佳话。他还被评为2005年度县文明标兵。我给学生讲了这个故事后,让学生讨论: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学生在讨论中情感受到熏陶,道德得到提升,信守承诺是负责任的表现,学生从心底萌生出做一个信守承诺、负责任的好公民的誓言。一石激起千层浪,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教师设置的情境,一定要有形象性、生动性,方可打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让他们受到感染熏陶,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只要我们肯下功夫,从现实生活中、网络中寻找一些真实的人物、事件作为情境充实到教学中,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并非常必要。

2、学生设计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不但教师要设计情境,还要让学生亲自设计情境。学生设置的教学情境主要是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和同学合作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比如针对学生成长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中学生早恋”、“虚荣心”、“追星族”、“逆反心理”等等,结合课本的内容让学生讲讲身边的人和事,讲讲现实社会中自己的见闻和自己成长存在的问题和同学、小组合作分享,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谈收获、不足、利害,从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获得道德学习的方法与能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又获得了在思品课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和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我认为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情境式教学不但使教学内容具体生动形象、有针对性,而且时效性增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只要我们做教师的能想方设法、设身处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那么我们的思品课就会生机勃勃、焕发活力。让我们为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这才是我们的天职,也是教育的实质。让我们共同探索创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