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2

体育创新

何跃成

体育创新

何跃成

(广西钦州市张黄镇中学535319)

【摘要】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在体育课程改革中起到了“加油站”的作用,做好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将会有利的促进课改的进一步推行。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中,要善于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尤其是对学生的个人身体能力、个体身体差异、个体的特殊功能,更要给予充分关注,并作为体育课程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依据。实践证明,合理科学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给课堂教学实施带来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改观。继续坚持和不断改进体育课程资源,以学生的需要和实际为出发点,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将焕发出更新更强的生命力。

【关键词】体育;创新精神;兴趣;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111-02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创新”,十五大以后,江泽民同志又多次论述“创新”问题,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

纵观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几经起落,步履蹒跚,历经了太长的封建社会,受太多重文轻武的思潮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才真正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初创阶段,由于未能结合自己的国情而照搬前苏联的体育理论,误把“体质”与“健康”混为一谈,造成了学校体育实践发展的单一模式,再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停滞甚至倒退,给体育教育带来空前的灾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体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体育教育迅速发展,体育改革方兴未艾,但体育理论和实践还不尽如人意。最近一些监测结果表明:①我国青少年耐力素质和肺活量指标下降;②7-22岁所有年龄组男生的平均身高均低于日本男生,平均低于1.96厘米,其中7-14低2.28厘米;③13-18岁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大,运动时间不断减少,运动严重不足,一些常见疾病如近视眼、沙眼和肥胖症,不但发病率一居高不下,且仍在上升,甚至出现身体畸形、成人病儿童化等现象;④中学生中大多数体育知识贫乏,75%的学生没有形成体育特长,90%的学生没有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因此,改革体育课堂完成素质教育已是时代赋予我们体育教学的重任。

我们知道,体育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但是相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可以开发与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展示教师风格,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作为体育课程开发重要力量的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养。学校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定期接受教育培训,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逐步提高学历水平,从而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藉此,我们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信息化社会,必须是高科技与高情感都具备。新课改理念下,体育教学应该形成一种健康的文化系列和价值取向。除了作为增进身体健康的实用功能的一种形式或工具外,体育还应该包含着诸如思想内容、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等非工具性的内涵。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体育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的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体育运动技能的系统与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快乐体育,在大量的趣味性身体活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应考虑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参与运动的热情。

3.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体育学习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育合作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学生是体育活动的主体。这个主体不是教师封的,本身就是,是学的主体!体育教师是什么?不要站到学生的对立面去,以为学生是主体教师就是客体;教师也是主体,是教的主体。

4.注重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体育课程,以保证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完成课程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更多地把自己的“教”转变为每一个学生的“学”,要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特别是体育“后进生”。体育教师是什么角色?体育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者,学生体育行为的研究者。我们体育教师,应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体育课堂,确保每个学生终身受益。

以前我们较多的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代表着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水平。新型的体育观还要注意体育中德育和体育情商。德育,决定学生的体育道德,自觉锻炼、主动学习、敢于竞争、不弄虚作假;体育情商,决定学生的学习体育态度。体育课堂教学之中,这三个方面都要注重。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情绪),鼓励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自觉性(态度),提倡学生体育锻炼的自主性(管理),发挥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创造性(潜能)。

总而言之,教师要努力实践新的教学观,变传统的注重结果让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发展,为关注过程让学生掌握方法,养成进行体育活动意识;变传统的讲解、示范与练习为学生的自主研究与合作交流学习;变传统的“标准化”式的练习为鼓励学生个人思考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