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孩子笔下的创意画——幼儿创意美术教学之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点亮孩子笔下的创意画——幼儿创意美术教学之策略

包玉兰

(柯桥区杨汛桥镇中心幼儿园,浙江绍兴312028)

摘要:创意美术是开发幼儿智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也培养了幼儿表现美的能力。在创意美术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为孩子创设一个自信的积极氛围、一个自由的创造空间、一个想象的生活舞台,让他们的心灵没有压抑和束缚,自由自在,兴趣十足的大胆创作,让他们像自由的鸟儿一样,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的展翅飞翔,用绘画的语言尽情的表现世界。

关键词:创意美术;自信;想象;兴趣

《3-6岁儿童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陈琴先生说:幼儿自己能做的就让幼儿自己做,幼儿自己能想的就让幼儿自己想。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孩子的绘画活动是其展示想象力的最好舞台,让孩子多看、多动、多想,家长和老师加以引导和鼓励,就可以让孩子在绘画中放飞想象翅膀,充分展示其童真美丽的世界。那么,究竟什么是幼儿创意美术教学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积极鼓励建立自信,像什么就是什么

自信是孩子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不当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不自信的性格。在绘画教学中,孩子经常会问:“老师这个应该怎么画?”“我不敢画!”“我不会画!”“会不会画错呀?”从这些怯怯的语言中,能感觉到孩子是缺乏自信的,总怕自己画不好,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很多家长有个误区,希望孩子画画的时候,要对照参照物,画的有多像就多像,画得像就说好,天马行空的就认为不好,有了成人的过度干预和帮助,孩子的绘画探索旅程便宣告结束了,自由的涂鸦和充满了个性的画面被称之为“乱七八糟”“什么都不像”,被无情地否定,孩子在成人的指责中渐渐地失去自信,绘画时不敢再冒然下笔,也不敢把作品给别人观看,生怕别人会笑话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孩子缺乏自信的性格,无法正常地去享受绘画带给他们的快乐。

其实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与语言相比,绘画是他们选择内心表达和自然流露的最好方式,只要给他们一张纸,一支笔,就肯定会在纸上留下痕迹,这种自由、随意的涂鸦给孩子的童年带来无比的快乐。他们在创作时,会完全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言自语,自说自画,有时候还会根据画中的情节,做出相应的动作,这说明此时他们正全身心地投入。因此,我们教师要注重引导这些孩子丢掉恐惧心理,建立自信,不能用“像不像”“对不对”的标准来衡量,他们觉得自己画的像什么就是什么,不要过度干预和帮助,没有指责和批评,陪伴着孩子的永远是:“你真棒”、“你的想法真好”、“你画的美极了”“真是个天才”支持孩子奇思妙想般的想象,在表扬、鼓励中长大的孩子,会越来越有自信心和创造力,越画越有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创造出丰富的,有表现力的画,单凭幼儿自己想象或拥有的表象记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积极的创设情境引发幼儿的想象,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如我们在进行绘画活动《小兔子》中,我们先创设一个情境如: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只非常可爱的小白兔,他有许多的好朋友。有一天,天气晴朗,小兔子提着篮子去山上采蘑菇,它的来到山坡上,发现了许多的蘑菇,小兔子高兴极了,它一边唱着歌一边采蘑菇。突然,小兔子听见呼救声:“救命呀!救命呀!”会是谁呢?它顺着声音跑过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我们让孩子们去猜想,这时孩子们会各抒己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预见可能发生的事情,当孩子们兴致正浓时,再让孩子们把自己所想到的用画笔画下来,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三、学玩结合激发兴趣,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小朋友最喜欢捉迷藏了,我们老师就抓住孩子的这种好玩的心理,和小朋友一起玩变色游戏;油水分离画:孩子们先用油画棒画网,再用水粉涂色,一张网马上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或者先用各色油画棒涂底色,再盖上一层黑油画棒色,再用牙签刮画,一种全新的画跃然纸上。我们还尝试着用透明胶先在纸上勾勒出想要的图案,再上色,撕去胶纸;幼儿们发现原来做画并不拘于油画棒,他们在老师新颖手段的启发下体会到美术创作的乐趣。平时我们都是画平面的图片,现在我们还可以创作成立体的造型,我们先用报纸做基本凹凸面,再用胶纸加以固定,最后用餐巾纸加乳胶定型上色。一件立体造型展示在孩子们面前,他们都为这种表现手法而惊讶,在这种独特方法的指引下,我们制作鳄鱼、机器人等造型。

玩是幼儿的天性,玩是幼儿的世界,所有的幼儿都是在玩中认识世界,发现奥秘的。在绘画时让幼儿进行线条画、蜡笔画、粘贴画、折纸、剪纸、棉签画、喷洒画等等,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作画,这是提高幼儿绘画兴趣的重要途径。幼儿一般会从最喜欢的动物入手,先画出动物头和身体,接着画其他手、腿、尾巴,最后画细节。画一棵大树,会先画树干,再画枝,后画叶。假如要画海底世界,准备好一个大的水缸里,放上很多小船,很多盛水的勺子放些水草、石头、再放些假鱼,这样会激起孩子的绘画兴趣,出现在大家眼前“海底世界”一定是一幅幅可爱的作品,这样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另外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利用游戏也能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四、材料多样发挥创作,什么有创意选什么

创意美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他们通过这一艺术方式来表示个人的感受,从中体验到快乐、成功。要使美术作品富有创意,多样化的材料是必不可少的。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选择合适的材料才能满足幼儿表达的需求。一支勾线笔、一张白纸的时代应该要被改变。孩子们的作画材料除了常用的蜡笔、水溶性炫彩棒、记号笔、小毛笔等基本的工具外,还有一些废旧的材料,如瓶盖、木珠、蔬菜、瓶子、石头、旧衣服、光盘、纸杯、豆子、树叶、毛线都变成了我们的教学内容,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例如:雪糕棍,一般情况下都被扔在垃圾桶里,但是我们可以收集它,经过消毒从新再利用,比如说粘贴画中可以用来作为粘贴材料;版画中可以作为拼搭的模板、拓印画中可以作为拓印的模具。在剪纸活动《我》中,教师请幼儿剪出动态人物形象。材料的提供相当大胆,一张巨大的纸就是材料。活动中,一名幼儿躺下,摆出有趣的造型,可以是奔跑的姿势,可以是下蹲的姿势,……请另一名幼儿用笔沿着这名幼儿画下轮廓。然后沿着线剪,一个比例恰当、动态十足的形象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五、讲画拓展思维空间,画怎么就大胆讲

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听、最喜欢讲的,在绘画教学中让孩子们画上一幅有创意的画固然重要但对幼儿的语言发展也不能忽视。每次绘画活动结束后,我会让孩子们针对自己的画讲一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小伙伴,讲给老师听,讲给爸爸、妈妈听。通过讲自己的画,培养了孩子观察事物的逻辑性,如:从主体到部分,从远及近,从上到下等等,同时也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拓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他们会结合别人的画,别人的故事,老师家长给予的不同启示,逐步完善自己的画,继续自己的故事。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给孩子一片想象的天空,为孩子建构一个展示真实自己的舞台,孩子认为像什么就是什么,让他们幼小心灵中的想象种子得以生根、开花、结果,使他们能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描绘出他们七彩的童年!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陈鹤琴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创意美术论文集.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