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23
/ 1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其珍贵的记忆。古诗以其精炼含蓄的语言,变化无穷的押韵,给我们营造了一幅幅生动的情景,塑造了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刻画了一缕缕缠绵的情感,千百年来在文学史上岿然不倒。教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古诗教学的方法,是我们应该重视的。
在以前的古诗教学时,我多半是采用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说思想、齐背诵;整个过程格式化,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把古诗词所隐藏的美感拒在门外。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内容,我尝试了以下改革。
一、以读促进理解
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最好的展现方式是诵读,只有有感情的诵读,才能体会诗的情感,如果教师事先准备好与诗的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诵读的氛围,再加上古诗本身所具有的押韵美,学生读起来一定会入情入境的。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 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 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二、以了解背景促进理解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我告诉学生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如我在教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我告诉学生苏轼曾经在这里当官,当时的西湖水草疯长,河底淤泥堆积,苏轼带人治理西湖,除去水草,将河底的淤泥堆积到河中间,形成一道堤岸,就是现在非常有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所以苏轼对西湖有着特殊的感情。又如我在教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时,我给学生讲了红军长征中的故事,如过草地时饿死的小红军,爬雪山时冻死的军需处长,还讲了王明的左倾错误,有了这些基础,同学们就更容易理解古诗了。
三、以生活体验理解
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生活也是教育。怎样做就怎样学。”《锄禾》一诗是小学二年级的教学内容。现在的学生衣食无忧,大部分都没有农田耕作的生活体验,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连我们吃的米饭从何而来都不知道,因此,让学生体验农民耕作的辛劳,从而教育他们珍惜劳动果实,是本诗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给学生播放了这样一段录像:农民伯伯起早摸黑地播种、插秧,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除草、松土、施肥……最后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无需过多解释,学生便深深地体会到米饭来之不易以及诗人对农民的同情,激发起对劳动者的同情与热爱之情,自然也达到了教育学生珍惜粮食的目的。
四、以想象理解
要想在诵读中发掘古诗的蕴含,就要善于想象。单个字词在词典里的意思与在诗句里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更有具体的语境意思。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体会诗句的内涵。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一诗,写的是诗人去拜访自己的友人,没有遇到友人,却意外地看见了从友人的园子里伸出来的一支红杏。诗中没有直接描写园子里春意盎然的景象,而是从这支红杏中我们可以窥见满园的美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请学生们想象一下,园子里到底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除了红杏,还可能会有些什么花呢?学生们除了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还会引用学过的古诗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这样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不仅课上“活”了,孩子们爱上了古诗,也会逐渐地运用起自己学过的古诗句。
五、以相关拓展理解
如教学孟郊的《游子吟》,在教学结束时,引导全体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恰当地布置场景,并邀请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分别扮演母亲与游子,像演小品一样演《游子吟》。这样一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又如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后,可以向学生介绍这首诗还有一首,与学生共同欣赏。
古诗词是中化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我们作为语文老师,有责任把这种光荣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就让我们共同努力,研究古诗教学方法,更好的进行古诗教学。
(作者单位:辽阳市灯塔市烟台街道文化小学 辽宁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