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抗凝治疗延迟:影响因素及对转归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患者抗凝治疗延迟的影响因素及对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VST患者,按首发症状到启动抗凝治疗时间间隔的中位数分为早期抗凝组和晚期抗凝组。在发病后90 d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转归评价,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3~6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对早期抗凝组与晚期抗凝组以及转归良好组与转归不良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抗凝治疗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及抗凝治疗延迟与转归不良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31例患者,年龄(40.07±15.11)岁,男性68例(51.91%)。其中,早期抗凝组65例(49.62%),转归不良组14例(10.69%)。与晚期抗凝组相比,早期抗凝组癫痫发作和脑实质损伤的患者比例以及入院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较高,而视力障碍/视盘水肿的患者比例显著更低(P均<0.05)。与转归良好组相比,转归不良组癫痫发作、运动障碍、意识障碍、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和脑实质损伤的患者比例以及D-二聚体、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更高,血栓累及部位更多见于上矢状窦和直窦,而头痛患者的比例和入院时白蛋白水平显著更低(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力障碍/视盘水肿[优势比(odds ratio, OR)0.11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030~0.473;P=0.002]和脑实质损伤(OR 1.341,95% CI 1.042~1.727;P=0.023)与抗凝治疗延迟独立相关,抗凝治疗延迟(OR 6.102;95% CI 1.185~30.504;P=0.030)和入院时D-二聚体水平(OR 1.299,95% CI 1.141~1.480;P<0.001)是CVST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视力障碍/视盘水肿和头颅影像未见脑实质损伤是CVST患者抗凝治疗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治疗延迟与CVST患者转归不良密切相关。
出处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08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