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例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断方法及临床特点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死亡1例,重残1例,完全恢复10例。结论针对出现静脉血栓常见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头部CT和MRI+MRV检查,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作为静脉血栓临床治疗的有效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临床特点 抗凝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形成(CVST)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例脑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断方法及临床特征做回顾性分析。结果CVST病因多样,年龄以青状年居多,临床表现复杂,确诊依靠CT、MRI、DSA等影像学检查。降压、抗凝等综合治疗疗效佳。结论及早行血管检查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对于提高本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减少严重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临床分析 抗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占所有卒中的不到1%。由于其临床症状谱广且常呈亚急性或迁延起病,因此往往被漏诊或延误诊断。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以及溶栓技术的发展,CYST的早期确诊率及治疗效果有了极大的提高。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19例CVST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临床分析 静脉回流受阻 脑血管病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的静脉血栓(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的形成原因,以及对其进行早期的诊疗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0例静脉血栓患者,对其形成的原因、临床上的病症以及早期诊疗的具体方案和预后的具体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CVST患者的形成原因大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的发病,其中由感染继发性的CVST患者7例,非感染性的CVST患者18例。在所有的CVST患者中,上矢状栓的形成最为常见。患者的主要临床病症为头晕、恶心、视力降低以及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症状。治疗方案中,使用单纯的肝素进行治疗23例,使用静脉溶栓联合肝素进行治疗7例。22例患者痊愈,4例患者经治疗后留有后遗症,4例患者不治身亡。结论CVST患者的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变异性很大,并且缺乏特异性,一般最常见于孕产妇。因而,对于CVST患者的临床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能够明确患者的病情,并及时进行抗凝治疗,必要时可联合溶栓治疗,大多数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好。早期诊断以及积极合理的联合抗凝以及溶栓,是救治患者非常关键的步骤。

  • 标签: 颅内静脉窦 血栓的形成 早期诊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的抗凝治疗方法对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从2011年1月到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低分子肝素组(50例),普通肝素组(50例)和介入溶栓组(50例,采取介入溶栓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介入溶栓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98.0%比82.0%比72.0%),P<0.05或<0.01;与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比较,介入溶栓组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3±0.3)分、(1.6±0.4)分比(1.0±0.2)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6.0%、18.0%比4.0%)显著降低(P<0.05或<0.01),低分子肝素组与普通肝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治疗效果优于普通肝素,但是单纯的抗凝治疗并不能使病情完全缓解,介入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窦血栓形成 颅内 抗凝药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目的提高对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静脉血栓形成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大部分患者可找到病因,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结论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复杂,结合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提高对其诊断。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静脉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表现为海绵综合征的患者,依其头面部感染灶或全身化脓感染的证据,病变常累及双侧,结合脑脊液的炎性改变等,临床诊断海绵血栓形成一般不难。

  • 标签: 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血栓形成的MRI和MRV(磁共振静脉成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MRI和MRV表现。20例均行常规MRI,10例行MRI增强,15例行MRV检查(2DTOF)。结果20例常规MRI榆查中,12例静脉正常流空效应消失,T1WI,T2WI和FLAIR静脉赛见等、高或低信号,3例静脉宴未见明屁异常信号但伴有腑组织水肿、出血、梗死及脑积水。5例海绵区T1WI见稍低或等信号,T2WI见高信号并可见强化.15例MRV见静脉高信号缺失、静脉粗细不规则、静脉充盈缺损。结论MRI和MRV相互结合可有助于对顿静咏血栓形成的早期作出正确诊断。

  • 标签: 静脉窦血栓形成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静脉成像
  • 简介:摘要近年来,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逐渐增多,在脑卒中疾病中占有0.51%左右,由于发病原因很多,病理较为复杂,因此,很容易漏诊或是误诊,延误患者的病情。如若不能及时治疗,将会威胁生命安全甚至致死。在我国医疗影像学技术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治疗方法也开始改进,静脉血栓形成的病死率已经降低到5%到10%左右,当前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抗凝方式与溶栓方式,并且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然而,采用介入治疗方式的病例很少,尚未完全掌握具体的适应症,针对于此,下文旨在探讨静脉血栓形成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血管内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静脉血栓形成(CST)早期抗凝治疗效果。方法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凝治疗,并分析痊愈、好转率的变化。结果CST患者早期应用抗凝治疗后临床表现明显改观。结论CST患者早期抗凝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低分子肝素 预后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10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管介入治疗的观察及护理。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患者病情变化快、带入ICU鞘管复杂、并发症多、ICU护士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对潜在并发症做好预判,以便配合临床医生及时处理,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颅内静脉窦 介入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