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无创脑血管成像技术如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广泛应用,未破裂动脉瘤(intracranialunrupturedaneurysm)的检出率逐年增加,相应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是积极治疗或是保守观察各抒己见,尚未达成共识。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治疗方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钻穿刺加尿激酶液化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选择2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住院时间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钻(颅骨钻孔)穿刺加尿激酶液化引流治疗。结果钻穿刺加尿激酶液化引流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改善,血肿消失,拔管时间提前(24-48小时就可拔除引流管),全部病例均康复出院,复诊6个月至2年未见复发。结论钻穿刺加尿激酶液化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操作简单,更为安全,创伤较小,并发症少,疗程短,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微创钻颅穿刺 慢性硬膜下血肿 尿激酶液化 闭式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锥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79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根据血肿的形态及血肿量,在CT引导下体表定位穿刺点及穿刺方向、深度,并锥穿刺置管。结果79例患者均精确穿刺成功,血肿清除,无死亡病例,血肿清除时间3-5天。随访半年到3年,以日常生活能力分级发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Ⅰ级35例(44.30%),Ⅱ级23例(29.11%),Ⅲ级13例(16.46%),Ⅳ级8例(10.13%)。结论锥穿刺软通道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最大限度地清除血肿,减轻脑组织损伤,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好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软通道 引流术 脑出血 高血压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主动脉壁血肿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160例经多排增强CT确诊的主动脉壁血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160例主动脉壁血肿患者,男性96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59.9±9)岁;136例(85%)有高血压病史,154例(96.3%)有急性胸背痛.全部病例均行多排增强CT发现异常征象,其中StanfordA型35例、StanfordB型124例.101例行内科药物治疗,53例行主动脉腔覆膜支架术,6例StanfordA型行外科手术治疗.共随访148例,平均随访时间(10.26±6.32)个月,死亡4例,3例为StanfordA型,1例为StanfordB型,均为药物治疗患者,行主动脉腔覆膜支架术及外科手术的患者均恢复满意.结论多排增强CT可确诊主动脉壁血肿,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并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改善预后.对于StanfordA型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对大多数B型主动脉壁血肿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好,介入覆膜支架对有破裂风险的高危患者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壁内血肿 诊断 治疗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随访 预后
  • 简介:颞叶脑血肿增大是颅脑创伤中比较严重的情况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病情紧急。即使通过手术治疗手段挽救患者生命,部分患者仍有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高,尤其左半球颞叶脑血肿后遗症更重,本文对52例颞叶血肿增大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来研究颞叶血肿增大的临床特点。

  • 标签: 颞叶脑内血肿 血肿增大 外伤性 颅脑创伤 手术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血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血肿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并发症临床特点,总结处理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后并发症的方法。结果本组完全治愈率87.5%,并发症发生率12.5%。并发症为血肿腔少量出血,硬膜外血肿,发生脑脊液漏。结论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后并发症与出血量大小、发病年龄等因素有关,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综合患者全面情况给予对症处理。

  • 标签: 微创 颅内血肿 穿刺引流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扩展性脑血肿(CEIH)的发病机理、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确诊的CEIH病人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均行骨瓣开颅显微镜下病灶切除术。结果9例病人均达显微镜下病灶全切除。病理结果显示:动静脉畸形1例,血管瘤1例,余未见异常血管。术后症状完全消失6例,余均明显缓解。随访3个月一1年,均无复发。结论影像学检查类似肿瘤出血而临床呈反复发作、慢性扩展特征的病例,应考虑CElH的可能,手术全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脑内血肿 隐匿性血管畸形 病理特征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A诊断血管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现分析本院2011年01月至2012年09月25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CTA检查,采用高压注射器以2.5-3.0ml/s速率行外周静脉注射,行螺旋CT容积扫描,采用SSD和MIP技术进行扫描范围脑血管三维成像,检出22个病变,发现脑动脉瘤9例,10个AVM,脑动脉狭窄3个。结果CTA可以清晰显示较粗大的脑动脉,对Wliis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显示良好,能够明确动脉瘤及血管畸形的部位、形态、大小、起源以及与周围脑血管和颅骨的解剖关系,对于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及脑动脉狭窄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微小动脉瘤的效果与技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经血管内栓塞治疗25例(计29枚)微小动脉瘤(瘤体最大长径:2-3mm15枚、1.6-1.9mm14枚),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10枚,球囊辅助栓塞10枚,支架辅助栓塞7枚,单纯支架覆盖瘤颈2枚。结果29枚动脉瘤术后即刻致密栓塞13枚,占44.8%。出院时按改良GOS评分评估预后,25例患者中恢复正常18例、良好2例、一般2例、差1例、死亡2例。23例患者随访6个月~4年,无再出血病例;19例(21枚动脉瘤)复查造影,其中2例(2枚)复发(给予补充致密栓塞),2例(2枚)行单纯支架覆盖瘤颈的患者见动脉瘤已闭塞。结论血管内治疗微小动脉瘤安全有效,微导管头端合理塑形与技术操作规范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微小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血管夹闭手术期护理,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动脉瘤破裂出血,控制脑血管痉挛,给于健康教育。结果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共收治25例动脉瘤患者,恢复良好19例,轻残4例,死亡1例。1例术后再出血,4例发生脑血管痉挛经治疗后痊愈。结论动脉瘤血管夹闭围手术期间预防动脉瘤破裂出血,是降低死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夹闭 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动脉瘤(cerebralaneurysm)为发生在动脉血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是脑的“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将造成脑功能急性严重损害危及生命。对于确诊的出血动脉瘤有绝对手术指征,方式包括瘤颈夹闭和介入治疗,它们各有优劣,随着介入材料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介入治疗逐步为大多数患者首选。自1995年美国率先使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以来,各种不同性质及设计理念的新型弹簧圈,譬如合成弹簧圈、生物活性弹簧圈已经得到应用,且复杂动脉瘤治疗随着新型辅助装置使用下有所进展,而液体栓塞剂在弹簧圈结合球囊及支架辅助技术基础上为治疗动脉瘤提供了一个安全而有效的选择。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介入治疗 弹簧圈 支架 血流导向装置 液态栓塞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感染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手术治疗的49例神经外科术后并发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特殊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患者感染的好转率并评价患者对相应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病情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对实验组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特殊护理干预的实施缓解了患者焦虑、恐惧情绪,减少了其他感染症状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病情的好转,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 标签: 神经外科 颅内感染 特殊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肿瘤切除术后发现早期脑缺血的方法以及导致缺血的因素和防治对策。方法患者术前实施CT、MRI和SPECT检查,术后1周对头部进行复查,对脑缺血范围进行观察,同术前进行对比,通过实施神经病学检查确定患者是否具有缺血症状。结果19例患者SPECT检查显示缺血出现改变,12例患者实施CT和MRI检查显示缺血出现改变,9例患者临床具有缺血症状。结论通过实施SPECT检查能够发现早期脑缺血,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局部灌流量,能够有效治疗脑缺血。

  • 标签: 颅内肿瘤切除术 脑缺血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009年1月~2012年6月76例动脉瘤患者术后的护理及观察,提高该类患者的治愈率及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76例破裂动脉瘤患者使用脑血管造影及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的观察及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6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通过弹簧圈栓塞治疗患者的术后观察及护理,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各项并发症,提高手术患者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的43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432例患者中,发生感染67例,感染率为15.51%。留置引流管者感染率为17.05%,较未引流者感染率2.22%之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4h者感染率为6.90%,>4h者感染率为21.3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脑室引流的患者感染率为24.30%,其他部位引流患者感染率为3.68%,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引流管留置1~2d感染率为10.53%,3~4d为30.34%,≥5d为68.97%,三者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开颅手术后感染与手术持续时间和留置引流管,特别是脑室留置引流管有关。

  • 标签: 神经外科 颅骨切开术 医院感染 颅内感染 导管 留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