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以及饮食结构发生的变化,糖尿病患者也日益增多。用末梢血代替静脉血做血糖测定已成为我室工作的一个特点,目的为临床医师的诊疗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方法用葡萄氧化酶法。结果采集两组人数各138人,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采用末梢血代替静脉血做血糖测定,用血量少、简便、快捷,易于被患者接受,作为单一项目检验时,有一定优势。

  • 标签: 微量法 末梢血 葡萄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7岁,自诉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后牙疼痛、松动,影响进食,自行口服药物(具体不详)后逐渐缓解,但钝痛持续,逐渐出现牙齿松动,未行正规口腔专科治疗。1月前发现左下颌皮肤红肿,出现瘘道溢脓。

  • 标签: 奥硝唑 氧化钠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妇产科厌氧菌感染患者采用奥硝唑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200例厌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为试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替硝唑氯化钠注射静脉滴注;试验组对患者采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静脉滴注。结果试验组治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0%(95/100)、4.0%(4/100)明显优于对照组79.0%(79/100)、11.0%(11/1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妇产科厌氧菌感染患者采用奥硝唑注射治疗,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并且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保障患者的安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奥硝唑注射液 厌氧菌感染 妇产科 替硝唑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奥硝唑与甲硝唑注射治疗妇产科厌氧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厌氧菌感染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划分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31)。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硝唑注射治疗,为两组患者均治疗5d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80.6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51.61%,差异对比较为显著(p<0.05)。在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较小,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甲硝唑注射,奥硝唑注射治疗妇产科厌氧菌感染的疗效更为突出,临床治疗的治愈率相对较为高,用药安全性比较理想,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奥硝唑 甲硝唑注射液 妇产科厌氧菌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奥硝唑(ornidazole,ONZ)是第三代硝基咪唑类广谱抗厌氧菌及抗原虫感染药,具有疗效高、耐受性好、组织渗透性好、体内分布广等优点。其作用机制是,使通过分子的硝基在无氧环境中还原成氨基,或通过自由基的形成,使受体螺旋组织结构断裂,阻断其转录复制而衰亡。研究发现,奥硝唑药效持续时间长,其血浆消除半衰期为14.4小时,高于甲硝唑的8.4小时和替硝唑的12.7小时,与替硝唑、甲硝唑等硝基咪唑类药物相比,该品抗感染优势更为明显。在抗厌氧菌感染方面,奥硝唑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均小于甲硝唑替硝唑,疗效优于甲硝唑替硝唑;局部用药疗效好于甲硝唑替硝唑。致突变和致畸作用低于甲硝唑替硝唑;临床上用于治疗腹部感染、盆腔感染、口腔感染、外科感染、脑部感染及败血症、菌血症等严重厌氧菌感染等。也常用于手术前预防感染、手术后厌氧菌感染及消化系统严重阿米巴虫病的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制剂主要有奥硝唑注射5ml0.5g;奥硝唑氯化钠注射100ml奥硝唑0.25g与氯化钠0.825g;奥硝唑葡萄注射100ml奥硝唑0.5g与葡萄5g。本文综述奥硝唑注射剂与其他药物配伍稳定性情况,供临床合理用药时参考。

  • 标签: 奥硝唑 注射剂 配伍 稳定性
  • 简介:目的考察室温[(20±1)℃]下,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测定配伍中帕珠沙星与奥硝唑0~6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的外观及pH.结果帕珠沙星与奥硝唑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45、318nm,回归方程分别为Y帕=1.5835X帕+3.9918(r=0.9994)和Y奥=0.727X奥+0.9323(r=0.9995),帕珠沙星在15.3~153.0mg/L、奥硝唑在25.5~255.0mg/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测得帕珠沙星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5%;奥硝唑为0.69%;重复性试验测得帕珠沙星RSD为0.88%;奥硝唑为0.95%(n=6);稳定性试验测得帕珠沙星与奥硝唑测定峰面积RSD分别为0.69%、0.78%.结论在室温条件下,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6h内可以配伍使用.

  • 标签: 色谱法 高压液相 甲磺酸帕珠沙星 奥硝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及正确药物治疗效果,进而为提升小儿急性腹泻治疗成效,提高小儿生活质量提供重要依据支持,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小儿急性腹泻患者60例资料,结合这些临床资料分析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和发生原因,并将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治疗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葡萄锌口服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个小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小儿急性腹泻发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在治疗之后,实验组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急性腹泻发生原因是多样的,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特别是要加强对葡萄酸锌口服的有效应用。

  • 标签: 小儿急性腹泻 临床特点 药物治疗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及评价协助诊断葡萄转运体1缺陷综合征(GLUT1-DS)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儿科及上海德济医院营养科就诊的16例SLC2A1基因突变并癫痫和/或运动障碍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以临床表型、脑脊液和/或基因检查结果判定是否患有GLUT1-DS,选取同时期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健康查体的44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使用流式细胞术和葡萄氧化酶法对2组外周血红细胞膜表面葡萄转运蛋白1(GLUT1)水平及红细胞葡萄摄取率进行检测,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16例患儿均患GLUT1-DS。GLUT1-DS患儿红细胞膜葡萄表面GLUT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儿童降低[17.96%(13.43%,22.12%)比27.93%(24.76%,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49,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46,一致性检验加权Kappa系数为0.791(P<0.001)。12例GLUT1-DS患儿较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红细胞葡萄摄取率降低[23.14%(14.80%,26.45%)比27.40%(24.61%,3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6,P=0.018);ROC曲线下面积为0.724,一致性检验加权Kappa系数为0.344(P<0.001),一致性评价较差。结论使用流式细胞术对人红细胞膜表面GLUT1水平进行检测可能有助于GLUT1-DS的诊断。红细胞葡萄摄取率试验要求较高,对于GLUT1-DS诊断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葡萄糖转运体1缺陷综合征 红细胞膜表面葡萄糖转运蛋白1 流式细胞术
  • 简介:目的探讨海藻葡萄联合负载红细胞的效果,为冷冻干燥红细胞提供新的保存剂。方法分别采用0、0.125、0.25、0.5和1mol/L的海藻葡萄以及海藻联合葡萄37℃负载红细胞6h。分别检测负载后红细胞内海藻葡萄的浓度。结果负载中糖类浓度为0.125、0.25和0.5mol/L时,联合负载组与海藻葡萄组负载后红细胞内的海藻葡萄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负载糖类浓度达到1mol/L时,联合负载组红细胞内海藻葡萄的浓度明显低于海藻葡萄单独负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浓度小于1mol/L时,海藻联合葡萄负载红细胞并不影响海藻葡萄进入红细胞内,可以满足红细胞冷冻干燥的要求。

  • 标签: 海藻糖 葡萄糖 红细胞保存 冷冻干燥
  • 简介:目的了解四川某三甲医院葡萄调节受损患者对口服葡萄耐量试验的掌握程度,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对策,提高口服葡萄耐量试验的准确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口服葡萄耐量试验相关知识问卷,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和OGTT知识调查。OGTT知识调查由试验目的、试验前准备、试验中注意事项、试验后标本处理、结果判读等组成,通过半结构式面对面调查葡萄调节受损患者对OGTT试验的知晓率并进行分析。结果对OGTT试验目的知晓率为71.4%,对试验前准备知晓率为54.0%,对试验中注意事项知晓率为52.0%,对试验后标本的正确处理知晓率为35.7%,对试验结果判断正确的知晓率为28.5%,综合以上分析平均知晓率为48.3%。接受过OGTT试验相关知识教育的患者为60.0%。接受相关知识主要来自医生和护士,较少从陪伴、家属、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处了解。结论葡萄调节受损患者对OGTT试验知晓率较差,需加大对OGTT试验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患者对OGTT试验的掌握度,从而保证OGTT试验的准确率。

  • 标签: 葡萄糖调节受损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硝唑注射治疗战士慢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支队卫生队于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4例慢性阑尾炎患病战士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静脉注射硝唑注射注射后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以及复发情况,分析注射硝唑治疗慢性阑尾炎的效果。结果18例患者治疗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6例患者治疗7天后体温恢复正常;23例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恢复正常,1例患者未恢复正常,一年内无复发的14例,半年内无复发的9例,治疗后便复发1例。治疗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95.83%。结论使用甲硝唑注射治疗慢性阑尾炎,发现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战士体温恢复以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从而降低了患病战士慢性阑尾炎的复发率,其效果值得在基层卫生队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慢性阑尾炎 甲硝唑注射液 战士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选择氨茶碱注射剂和葡筍注射剂进行配伍,模拟临床常用浓度及配合量,方法分别在常温二十五度,恒温三十七度时观察配对半年内药液的外观性状、pH值、紫外光谱的改变、氨茶碱和葡萄的含量变化情况,从而药液的稳定性情况。结果氨茶碱注射剂和百分之五的葡萄输液剂按照常用量配比以后,在常温下二十四小时内的pH值、色泽、含量变化不大;配伍后第30天测定,pH值明显下降,颜色变深,氨茶碱及葡萄的含量均明显降低;之后的第60天、90天、120天、180天的测定,pH值变化小于1,外观性状的差异变化不大,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氨茶碱注射剂和5%葡萄输液剂按照常用量配伍后,常温下放置二十四小时内,表现的稳定性较好,三十天后的稳定性表现为明显降低,含量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对不符合在临床上的使用要求。

  • 标签: 氨茶碱 葡萄糖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