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我国西南和华南地区131个测站1961~2010年近50a降水和NECP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合成分析、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基于秋季降水距平百分率,研究分析了近50a我国西南和华南地区各级别秋旱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特征,并初步讨论了各级别干旱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秋季干旱集中在川东、贵州中东部—华南,中旱、重旱、特旱主要出现在华南;近50a来秋旱有显著增多的趋势,主要体现在轻旱的增多,而重旱和特旱趋势不明显。1960年代秋旱相对较多,1970年代初至1980年代后期秋旱较少,此后秋旱频繁,其中2002年以后秋旱突变性增多,干旱范围扩大的同时,其强度也在增强;秋旱频率具有显著的2.2a周期,其中重旱有显著的12a周期,特旱有显著的2.7a周期;秋旱频率高的地方连旱频率也高,连旱高频区在川东—渝北、黔中—华南,连续5a以上的秋旱较少,个别地方可达到6a。700hPa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印缅槽、高原东部槽等是影响西南、华南地区秋季干湿的主要环流因子。

  • 标签: 秋旱 频率 连旱 降水距平百分率 西南和华南
  • 简介: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民间戏曲题材多样、形式丰富、风格各异,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本文就黄河三角洲地区民间戏曲产生的文化背景、代表剧种、艺术特征、多元价值和保护传承等几个问题展开探讨,以期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民间戏曲做一整体分析和研究。

  • 标签: 黄河三角洲地区 民间戏曲 艺术特征 多元价值 保护传承
  • 简介:湘中一湘南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之间的过渡区域。根据研究区寒武系沉积特征,识别出4种沉积相类型:碳酸盐陆棚亚相、深水盆地相、碎屑陆棚亚相及混积陆棚亚相。纽芬兰世一第二世早期(梅树村期一沧浪铺期),深水盆地分布范围广,占据了湘中及湘南大部分地区,湘东南发育碎屑陆棚沉积。第二世中晚期(龙王庙期),相对海平面下降,深水盆地范围略有减小,研究区西北部碳酸盐沉积逐渐占主导,碎屑陆棚面积变化不大。第三世(毛庄期一崮山期),海平面持续下降,碳酸盐陆棚及碎屑陆棚由两侧向中间推进,深水盆地面积急剧减小;湘西北一带发育混积陆棚亚相,沉积物以碳酸盐沉积为主混有陆源碎屑。芙蓉世(长山期一凤山期),碳酸盐陆棚范围迅速增大,深水盆地面积继续锐减,碎屑陆棚与碳酸盐陆棚毗邻发育,湘南区发育混积陆棚亚相。总之,寒武纪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间沉积相带连续完整,存在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积的过渡沉积物,推测两者处于同一浅海海域,为由北西、南东向中部变深的沉积格局。

  • 标签: 混积陆棚 岩相古地理 寒武系 湘中一湘南地区
  • 简介:一、现状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后,上海保留下了35万平方米的世博会场馆,此为世界历次世博会保留场馆之最,亦为上海市的城市发展留下了不可估量的文化遗产。基于该地区独特的人文内涵和资源优势,为充分发挥这批文化遗产的人文意义及经济价值,扩大后世博效应,

  • 标签: 2010年上海世博会 地区文化 文化遗产 城市发展 资源优势 人文内涵
  • 简介: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由于西部地区基础薄弱,其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依然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提出了“七个更加”的新要求:更加高效的土地产出率、更加完备的物质保障、更加强大的科技支撑、更加发达的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的经营形式、更加现代的发展理念和更加先进的农民群体。如何依托新形势下的农业指标体系来推进我国西部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深思的论题。为此,笔者对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形成此文,希望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特色农业 资源 高效 竞争力
  • 简介:本书为图书馆学专家及地域文化研究与地区百科全书编撰专家廖子良的著作汇集。全书分为广西地域文化研究和“地区百科全书思考和编纂实践”两部分,前一部分占全书大半篇幅,将广西地区的文化划分为六个文化带,以生动、准确的笔触彰显出广西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与其他地域文化的异同。后一部分反映了作者参加多部百科全书编纂工作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总结。

  • 标签: 地域文化研究 百科全书 广西地区 编纂工作 图书馆学 专家
  • 简介:通过对河南省两地区粪污处理的调研,探索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规模猪场采用干清粪工艺和粪污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实现生猪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友好协调发展的方法,认为在目前情况下,采用干清粪工艺和粪污发酵无害化处理方式技术可靠、投资小、运行管理方便,适合于我国北方地区的规模猪场粪污治理.

  • 标签: 养猪 规模猪场 粪便污染 废弃物 干清粪 发酵处理
  • 简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是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也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但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在微观农户层面和宏观制度层面尚存在制约因素。要打破其发展瓶颈,土地流转改革必须立足于因地制宜调整政策以及完善各项制度保障等。

  • 标签: 欠发达地区 农村 土地流转 改革
  • 简介:摘要基坑工程涉及领域广,技术难度大,工程事故多,且造成的损失严重。软土地区由于土体强度低,地下水位高,流塑性强,基坑失稳事故频发。基坑失事不仅给工程项目本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及到周围的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的安全。文章结合笔者多年施工经验探讨了软土地区地下室基坑施工中的相关问题。

  • 标签: 软土地区 地下室 基坑 开挖 监控
  • 简介: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解多媒体教学在民族地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影响程度,本文通过深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第一中学和彭阳县第三中学高一年级部分班级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得出结论:1.民族地区中学生喜欢地理课。2.民族地区中学生喜欢老师在地理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3.民族地区学生对于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非常重视,这有助于祖国多元文艺的发展与传承。4.民族地区中学地理应该使用多媒体教学。

  • 标签: 民族 多媒体 中学 地理教学
  • 简介: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后,各国传教士纷纷深入中国内地建立教会组织,搜集情报,修建教堂,发展教民。散布殖民主义思想,毒害中国人民,建立侵华据点。深处中国内陆偏僻之地的陕北三边地区也无法置身事外。早在清同治十一年(1872)。就有比利时天主教教士来此传教,从此开始了长达约50年的民教之争。

  • 标签: 陕北 三边地区 民教之争
  • 简介:运用省级统计数据,本文探讨了中部地区义务教育投入塌陷问题。研究发现:(1)中部地区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配备、教师收入等方面相对均衡,但义务教育投入的生均指标显著落后于东部和西部地区部分省份,中部地区义务教育投入存在“水平塌陷”与“低水平均衡”现象;(2)计量分析表明,东、中、西区域内部存在“俱乐部收敛”,中部地区义务教育投入存在“增长塌陷”并有可能长期陷入“低水平陷阱”。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看,加大中央对中部地区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强化中部地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力度是扭转中部地区“教育塌陷”的必由选择。

  • 标签: 中部地区 教育投入 水平塌陷 增长塌陷
  • 简介:供销社的职能主要是服务三农,贯彻国家农村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承担国家赋予的经济社会任务,开展各项为农服务、为城乡服务,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的活动。近些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供销社改革发展工作,出台新网工程等扶持政策,对很多地区的基层社有明显的指导作用,但作为商业发达地区的基层社,面对农

  • 标签: 新网工程 城乡经济发展 社会任务 农村经济 区域实际 方针政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农村地区肾结石发病与人口性别、年龄、膳食状况等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探讨,以求能够寻找出农村地区肾结石发病的主要原因。方法采用整体分层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对于本地3个乡下属的15个村的4680名农村人口进行肾脏B超检查,并且对于其年龄、膳食状况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法。结果本地农村人口肾结石总发病率为9.31%,其中,男性发病率为10.41%,女性发病率为8.14%,两者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通过调查发现,肾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膳食状况对于肾结石的发病率也有着较大影响,一般而言,摄入动物肉类蛋白和白蔗糖数量较多的人群更容易引起肾结石,而以粮食蔬菜等作为主要食物的人群,其肾结石发病率相对较低。结论通过调查可以对导致农村人口肾结石发病的相关因素有了最为基本的判断,中老年人和经常摄入高蛋白、高糖、低纤维膳食者通常是重点预防人群。

  • 标签: 农村地区 肾结石 发病机制
  • 简介:京畿地区戏曲种类繁多、影响巨大且空间分布广泛,呈半包围状格局。剧种的传播方式主要以迁移传播和扩展传播为主,传播的空间结构表现为由文化中心北京呈扇形向东、向南扩散。并逐渐形成了北京、天津双中心的传播结构类型。剧种扩散的主要因素在于北京“国孝”事件导致的大规模戏班流落北京周边,而地形地貌、文化环境、区域引力在不同时期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其传播和扩散。

  • 标签: 京畿地区 戏曲剧种 空间分布 文化传播 传播范围
  • 简介:摘要利用祁门地区110高精度航磁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了该区航磁异常特征,并结合物性,分析了航磁异常的地质成因及其对地质构造和成矿的反映。通过对祁门地区航磁异常筛选,提出重点异常查证,发现了1处大型斑岩钨矿及多处有色金属、贵金属矿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本区航磁异常与成矿之间关系,提出了今后利用航磁异常在本区的找矿方向。

  • 标签:
  • 简介: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通过两步回归法,建立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制造业区际关联对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均可通过区际前向关联效应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且中西部地区相对东部地区具有赶超优势。该结论表明,增强区际前向关联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增强中西部地区的区际前向关联可缩小区域差距,实现东部与中西部区域的协调发展,文章最后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 标签: 制造业区际关联 东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 经济增长 区域协调发展
  • 简介: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汉唐时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南道佛教中心。当时来往商旅不绝,贸易繁盛,寺院林立。在这一时期于阗地区居民的民族成分、饮食服饰、文化活动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形成了于阗地区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本文在整理史料和借鉴前辈学者的基础上对出于阗地区汉唐时期物质精神生活进行整理描述,试图展现出汉唐时期于阗地区驳杂纷繁的社会图景。

  • 标签: 汉唐时期 于阗 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