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HIV感染者中,儿童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比例(54%)远低于成年人(62%)。同时,HIV暴露但未感染儿童的早期发育也不及未暴露儿童。2019年7月在墨西哥召开的第11次国际儿童HIV感染研讨会和国际艾滋病学会年会,探讨了如何加强对儿童HIV感染的管理和治疗。

  • 标签: HIV感染 儿童 治疗 孕妇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院出现感染的情况在临床上已经非常的常见了,发生感染现象的对象主要就是患者及其家属,还有医护人员,此现象的产生不但会不利于患者的疗效,而且还会降低医院的服务质量。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其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之间有很大的关联性,所以改进和优化医院的日常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院的感染率。本文主要结合感染管理的方式研究和在医院感染控制的意义分析展开讨论。

  • 标签: 护理管理 感染管理 控制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危型HPV感染与女性阴道感染性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1287名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接受HPV检测以及阴道微生态检测,将两组检测数据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找出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这1287名患者中HPV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总共有301位,呈阴性的患者为986名,阳性检出率为23.39%,而这些患者中经过阴道微生态检测检查出患有阴道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总共有718位,发病率为55.79%。对比患病群体与未患病群体的阴道清洁程度,发现阴道清洁度越差的患者发病率也越高,且患有阴道感染疾病的患者高危HPV检出阳性率也要高于未患病的患者。结论:女性产生阴道感染性疾病的原因与其高危HPV检出阳性和阴道清洁度密切相关,所以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出现异常的女性HPV受感染的几率也要大于一般女性群体。

  • 标签: 高危型HPV 阴道感染 阴道微生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不同感染部位及不同细菌感染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入选20114月至20124月收治的55例细菌感染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26-72岁,平均(47.38±14.79)岁,包括肺部。感染22例,胆道感染15例,尿路感染10例,术后感染8例。上述所有病例均在标本中发现致病证据(包括血液,尿液,痰液,引流和分泌物)。根据脓毒性休克和/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存在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轻度感染组和重度感染;收集标本用于细菌学培养,双抗体夹心免疫化学发光(ILMA)用于PCT。判定。轻,重症患者PCT数据差异的对比分析。结果在两组数据中,第3天和第1天的PCT结果显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严重感染组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轻度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监测血清PCT浓度的变化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细菌感染,以及早期发现严重感染或器官衰竭。为了及时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和器官支持治疗,提高危重病人的成功率。PCT浓度与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相关。PCT浓度高的患者常发生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同时,当血流被感染时,血清PCT浓度将显着增加。在局灶性感染的情况下,患者的PCT升高没有显着升高或略微升高,血培养结果大多为阴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降钙素原 细菌感染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云南省德宏州2015—2017年新报告HIV感染者中的病毒学和免疫学检测指标的分布情况,探索将常规的HIV感染检测结果用于辅助综合判定HIV新发感染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德宏州2015—2017年新报告HIV感染者样本1 152份,通过抗体亲和力实验判定新近感染者和长期感染者,并分析两组感染者中CD4+T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值、抗体酶联免疫反应S/CO值、以及免疫印迹实验出现p31条带的结果。进一步分析应用不同的检测指标进行新发感染综合判定得到的结果。结果1 152例新报告HIV感染者中通过抗体亲和力实验判定205例为新近感染者,947例为长期感染者。新近感染者中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比例、抗体酶联免疫反应S/CO值>20的比例、免疫印迹实验出现p31条带的比例均显著低于长期感染者。抗体亲和力实验结合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或病毒载量检测值<1 000 CPs/ml的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策略可分别区分出30例和31例误判的新近感染者;抗体亲和力实验同时结合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和病毒载量检测值<1 000 CPs/ml的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策略可区分出60例误判的新近感染者。结论常规HIV检测结果可用于辅助新发感染抗体亲和力实验结果综合判断新近感染,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策略可以提高新近感染者判定的准确性。

  • 标签: HIV感染 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策略 抗体亲和力实验 CD4+T细胞计数 病毒载量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为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综合护理。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共56例,比较两组的再次感染率和漏报率并记录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控制护理在小儿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此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入的住院治疗患儿,其中在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护理前(2018年6月~2019年5月)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实施后(2019年6月~2020年5月)的患儿纳入研究组,两组各有患儿35例。对比两组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出现。

  • 标签: 医院感染控制护理 小儿 多重耐药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患者复数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2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34例具有明确病原学依据的IPN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5例,女性49例,年龄(46.69±14.11)岁。按引流液中病原菌耐药情况将IPN患者分为复数MDROs感染组和非复数MDROs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更换抗菌药物种数、联用抗菌药物种数、入住ICU时间等相关因素差异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134例具有明确病原学依据IPN患者中,复数MDROs感染41例(30.60%),非复数MDROs感染93例(69.40%)。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APACHEⅡ评分、胰腺外感染、外科手术次数、发病至手术时间、引流管通畅、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更换抗菌药物种数、联用抗菌药物种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复数MDROs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OR=3.957,95%CI:1.073~14.600)、发病至手术时间(OR=6.086,95%CI:1.263~29.325)、更换抗菌药物种数(OR=3.560,95%CI:1.077~11.772)、联用抗菌药物种数(OR=3.560,95%CI:1.077~11.772)、入住ICU时间(OR=3.590,95%CI:1.126~11.448)是IPN患者复数MDROs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早期病灶清除、持续控制血糖、减少入住ICU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频繁更换抗菌药物与多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减少IPN患者复数MDROs感染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感染性胰腺坏死 多重耐药菌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腮腺肿瘤切除术历经200多年,手术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手术切口的选择上,从传统主张大切口、大翻瓣术式,到现代功能性腮腺外科理念引导下利用人体天然隐蔽部位的改良除皱美容切口,以及在内镜辅助下的各种个性化改良手术切口,让手术越来越精细化,并可以达到术后不留可见瘢痕的美学效果。在根治肿瘤的前提下,还尽可能保存器官的形态和功能。这些理念和技术的改进提高了腮腺肿瘤的治疗水平。本文回顾了腮腺肿瘤手术方式的变革与发展,并就腮腺手术切口的设计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腮腺肿瘤 外科手术 面神经 内窥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方法,为患者的及早康复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44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2例,采用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患者22例,在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结合微波照射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45%)和(81.82%),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波照射治疗手段,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使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能够及早痊愈。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甲状腺乳腺患者术后采取切口内负压吸引的护理安全性以及其具体效果。方法:本院针对甲状腺乳腺患者的治疗档案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甲状腺乳腺患者共60例,通过随机数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采取切口内负压吸引的护理手段,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手段,根据其护理手段不同进行病情的观察与分析,根据患者的术后具体情况分析护理的安全性与具体效果。结果:在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的结果分析中显示在实验组评分为(1.35±0.81)相较于对照组评分为(1.38±0.82)并无差异,P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患者进行引流时间的结果分析中显示在实验组时间为(26.45±2.54)小时,相较于对照组时间为(30.52±4.23)小时更短,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住院时长与术后并发症方面实验组均更具有优势。结论:总体来看,在针对甲状腺乳腺患者术后采取切口内负压吸引的护理的效果显著,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能够减少并发症,同时安全性更高,因此建议在其它医疗单位同类治疗中使用。

  • 标签: 甲状腺乳腺患者 切口内负压 护理手段 疼痛评分 引流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乳腺患者手术后进行切口内负压引流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于2019年1月至6月时间段内的甲状腺乳腺手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负压引流专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引流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甲状腺乳腺手术 负压吸引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龄白内障角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爱尔眼科医院2 200例(2 200眼)高龄白内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 215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观察组(985眼)行角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上皮修复时间、切口修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t=12.699,22.649,P=0.000,0.000)。术后7天,观察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t=34.828,25.444,P=0.000,0.000);观察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低于对照组(t=24.929,P=0.000);观察组泪液分泌试验低于对照组(t=21.611,P=0.000);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高于对照组(t=20.977,P=0.000)。结论高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膜缘切口手术效果优于透明角膜切口手术。

  • 标签: 白内障 高龄 超声乳化术 角膜缘 切口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普外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9年1月~ 2020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概率,并根据所得数据对脂肪液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体型肥胖者、营养不良者、术中使用电刀者、糖尿病患者和术后切口暴露时间过长者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概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非营养不良者、未使用电刀者、无糖尿病患者和切口暴露时间较短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导致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主要有体型肥胖、营养不良、糖尿病、电刀使用情况和切口暴露时间;在手术前应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在手术后应及时找出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并进行对症处理,从而加快患者的切口愈合速度。

  • 标签: 外科 腹部手术 切口脂肪液化 原因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微创切口巩膜扣带术后的干眼情况。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拟行巩膜扣带术的患者78例(78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微创组接受微创切口巩膜扣带术,对照组接受标准巩膜扣带术。术前1周(基线)和术后1 d、1周和1个月分别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和受试者干眼问卷进行干眼相关指标评估,运用眼表综合分析仪进行泪膜评估,采用Schirmer Ⅰ试验和荧光素染色。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部分患者在巩膜扣带术后发生或加重了干眼。主观症状和感受评分、荧光素染色评分均升高,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均下降,术后1 d是拐点,术后1个月未回归至术前基线水平。2组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和荧光素染色情况在术后1 d和1周差异无统计意义;但是术后1个月时,微创组的泪河高度(Z=1.04,P=0.041)、泪膜破裂时间(t=2.51,P<0.001)和泪液分泌试验(Z=2.34,P=0.043)优于对照组。微创组的OSDI和干眼问卷评分在术后1周和1个月时高于对照组(OSDI:t术后1周=2.54,P=0.012;Z术后1个月=-1.03,P=0.020;干眼问卷:t术后1周=3.04,P=0.011;t术后1个月=3.94,P<0.001)。术前合并干眼的患者在巩膜扣带术后1 d、1周和1个月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明显升高(Z=-2.42,P<0.001;Z=-1.54,P=0.034;Z=-1.83,P=0.041)。结论:巩膜扣带术会诱发或加重干眼。相比标准术式,微创切口巩膜扣带术会改善和缩短术后早期的干眼症状,尤其是术前合并干眼的患者,行微创切口巩膜扣带术干眼风险更小。

  • 标签: 巩膜扣带术 微创 干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甲状腺乳腺患者手术后进行切口内负压引流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 方法 :于 2019 年 1 月至 6 月时间段内的甲状腺乳腺手术患者 4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20 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负压引流专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引流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 P<0.05 。 结论: 对于甲状腺乳腺手术患者进行切口内负压吸引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进行引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 标签: 甲状腺乳腺手术 负压吸引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