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的大地上出现了几支“漂泊者”的队伍,他们就是乘着漂泊之舟流落他乡的俄罗斯作家、诗人。他们把从家乡带来的泥土铺撤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开垦、耕耘着散发出俄罗斯泥土芬芳的田野。在他们的努力下,他们所播下的俄罗斯文化种子长成了一棵与俄罗斯“本土文学”同根的参天大树——俄侨文学之树。20世纪,共有3次大的俄侨文学浪潮,第一次浪潮的文学成就最大,其次是第三次浪潮。在这些作家、诗人中有三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 标签: 俄罗斯 侨民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侨民文学
  • 简介:纵观20世纪俄罗斯历史,共出现三次大的侨民浪潮,其中当属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出现的第一次移民浪潮的文学成就和影响最大。一些侨民作家客居在欧洲的柏林、巴黎、布拉格等大城市,从事写作以及与文学相关的活动:组织及参加文学社团、创建出版社、发行报纸和兴办刊物。他们以其特有的视角表达对革命时事的看法、对俄罗斯传统文化的眷恋,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其中伊·谢·什梅廖夫属于颇有成就的侨民作家之列,他同时也是著名的政论家、东正教思想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什梅廖夫曾和布宁、梅列日科夫斯基一起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鉴于目前我国对这位知名作家了解的还很不足,本文尝试梳理和介绍什梅廖夫生平及其创作,分析其主要作品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 标签: 什梅廖夫 生平及创作 主题思想
  • 简介:研究河流名称的由来是一件很有趣的工作。差不多每条河流的名称都与其本身的某种特征有关。河名可与水流特征、河水的颜色和味道、河流的大小、河底特征,甚至河岸种植的树木直接相关。(一)由水流的特征而得名Омьр.(鄂木河)是苏联一条大河。水流平稳

  • 标签: 河名 北高加索 同根词 亚佐夫 诺夫哥罗德州 突厥语
  • 简介:苏联解体后的俄语(Ⅱ)张会森黑龙江大学七社会在发展变化,语言中不断出现新词语。在本文"六"部分中我们谈了外来词的借用。新词的另一部分是俄罗斯人自己利用俄语既有的手段构成的"俄语词"。这类词是大量的。本文仅取大众传媒中常见的,涉及政治、经济生活领域的一...

  • 标签: 苏联解体 大众传媒 俄罗斯社会 形容词 俄语 社会经济制度
  • 简介:(一)在俄语教学中谈苏联电影还是近几年的事。苏联电影作为《苏联文化教育》第一部分《苏联文化》第四编的一个内容,在三年级下学期开设四个学时。我们(上外)在俄语系连续上了两届,在出国培训部作为讲座,也开设过多次,学生反映良好。通过学习,学生对苏联电影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苏联影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电影知识和外语词汇。

  • 标签: 苏联电影 俄语教学 外语词汇 视听说课 学习语言 古典名著
  • 简介:自一九八三年起,我系(大连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在三年级开设了以语音学、音位学、重音学和语调学为内容的俄语有声言语结构选修课。一九八○年苏联科学院俄语研究所出版的《俄语语法》(以下称《80年语法》)中的有关内容是我们编写教材的主要参考书。仅就几年来研究和参考《80年语法》音位学部分进行教学的体会谈几点拙见,请指正。

  • 标签: 苏联科学院 大连外国语学院 语音问题 音学 言语实践 教学效果
  • 简介: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先后宣告独立,其中不少国家恢复了早先原有的名称。这样一来,在俄罗斯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乃至官方文章、官员讲话中,就出现了一个国家两种或多种名称混用的局面。例

  • 标签: 前苏联 加盟共和国 名称 书写规范 俄语
  • 简介:苏联出版的《消息报》本年3月23日发表了《论中国文字改革》一文。作者是语言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顾问盖·谢尔久琴柯同志。文章一开头就提到毛主席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里说的“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接着说,人民革命在中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就为推行文字改革创造了条件。鉴于汉字改革可以推进扫除文盲,提高社会主义文化,而执行这项任务又需要稳步前进,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文字改革》的决议。

  • 标签: 消息报 汉字改革 改革情况 社会主义文化 扫除文盲 全国代表大会
  • 简介:一俄语词重音本质是一个未研究透彻的问题。笔者曾在拙作《俄语词重音本质》(载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学报《外语研究》1990年第3期)中谈及自己的基本看法,但似乎言犹未尽。经过进一步实验、学习与思考,有些问题更加明确,希望和苏联80年《俄语语

  • 标签: 俄语语法 重读音节 言犹未尽 紧张度 语音变化 语言学术语
  • 简介:[新华社北京22日电]据塔斯社莫斯科讯:苏联科学院汉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20日和21日举行会议,讨论了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的汉语拼音方案。语言学博士鄂山荫在会上作了关于中国文字改革的报告。学术委会员通过决议对中国人民在文字改革方面所采取的措施麦示欢迎。鄂山荫在报告中指出了中国当前进行的文字改革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文化革命的巨大意义。他说,中国文字改革是一件大事,一件大喜事,我们同中国人民一样为此而高兴。

  • 标签: 汉学研究 苏联科学院 鄂山 学术委员会 中国文字 文化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