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史华慈是一位犹太教的贵族精英(aristocrat)。当我这样说的时候,我知道,史华慈会有点不安,也许甚至有点不快。他也许会扬起眉毛,直瞪着我,然后耐心地等待我解释。封于他的身份,他自己有一个看法,这会引出一个他乐于讲述的故事。各位中的许多人也许已经听他讲过这个故事:史华慈二战服役结束,刚到哈佛大学当研究生的时候,他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大名鼎鼎的费正清教授的课程。

  • 标签: 史华慈 生平 人格精神 汉学
  • 简介:莎士比亚笔下的奥赛罗和李龙云剧中的马兆新虽是相异历史时期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悲剧人物,但二者在剧中无不以愤恨而哀切的行动来将命运困厄之下的心理风暴呈现出来。他们面临着相似的精神困境——理想的生命状态遭遇破碎的痛苦与无奈,他们在自我的内心挣扎中陷入了更深的焦躁与彷徨,进而酿成了悲剧的人生。笔者将着眼于奥赛罗和马兆新悲剧人生的成因这一基点,分别从二人的身份意识、主体体认、思想困顿这三个方面来对他们的悲剧命运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发现人物相通而又各异的价值追寻与生命体悟历程。

  • 标签: 奥赛罗 马兆新 身份意识 主体性 心灵困顿
  • 简介:杭约赫,这个诗人的名字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是有些陌生,但书籍装帧艺术家曹辛之,却是著名的。杭约赫就是曹辛之。他是四十年代末活跃在国统区诗坛的“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可是五十年代以后,这位诗人却在中国诗坛上消失了,以致于海外评论界对他曾有过种种

  • 标签: 人生之路 五十年代 中国现代文学史 四十年代 相册 九叶诗派
  • 简介:西方哲人曾经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会把地球橇起来。这句话包含着一种极其深刻的哲理,那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寻找一种支点,否则,就极可能会犹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文章写作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没有一个人生支点,文章的写作也就会陷入无从写起的尴尬局面。因此,人生支点的确立,是文章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文章写作得以顺利展开的依托点,自然,它还是文章写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我们可以说,离开了人生支点的确立,就谈不上文章的写作。

  • 标签: 文章写作 支点 人生 鲁迅
  • 简介:范小青是一位专注于表现当代社会生活的女作家,其作品带有浓厚的人问情趣和民间情感。她的短篇小说《我们都在服务区》(发表于《人民文学》2010年第4期,转载于《新华文摘》2010年11期)延续了一贯的创作特点。小人物、小事情、小波折,但揭示的主题却耐人寻味。

  • 标签: 服务区 范小青 叙事艺术 2010年 试验 现状
  • 简介:<正>南开中学开设《欧美电影赏析》选修课已经有两年了。在这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英语老师都会用喜闻乐见的文艺类形式去感染、引导学生。在诸多的文学作品中,人性和社会一直是永恒的主题,它贯穿所有人的一生,这也是学生辅修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说,对他们极具吸引力的,就是把文学作品搬上荧屏后的一部部优秀的电影,通过选修课,可以让学生体悟人生,获得更多正能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指明前行的方向。

  • 标签: 学语言 英语老师 南开中学 文学作品 克莱默夫妇 英语发音
  • 简介:17年前,葛文山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既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也没有学过系统的英语课程。他唯一的奢求就是能站稳讲台。17年后,他成长为全国优秀外语教师、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副校长,"原点教学"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奖。他的35名高二学生高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18人优秀。他的近百篇论文在《中小学外语教学》等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其中十篇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他的个人专著《做最好的英语老师》在当当网上畅销,一年之内,印刷两次,得到《中国教育报》的大力推荐,被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选为研究生"英语学科基础与前沿"课程的教材。他开始走出去传播自己的教学思想,应省教研室、北京教育学院、徐州师大、福建师大、苏大、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等单位的邀请,在全国各地做近百场原点英语教学讲座。主动上门参观学习的人也络绎不绝,30多位上海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70多位福建省英语学科带头人等单位或个人纷纷来张家港上门与葛文山老师研讨学习原点英语教学。葛文山老师从一个"门外汉"华丽转身成为英语教学的行家里手。这一路,他是如何走过来的?葛文山老师用"三堂课"概括了这其中的心路历程:达标课、评优课和展示课。这既是三种公开课的名称和类别,也是记录葛文山老师在专业化发展历程中不断进步、逐渐攀高的三个里程碑。

  • 标签: 葛文 教学效果 全国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所 个人专著 堂课
  • 简介:退休十余载的吴国韬先生的回忆录《雨打芭蕉》(语文出版社2013年5月版),不久前获得了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此作品亦可归于时下较流行的个人生活史写作。它记录的时间自1958年至1980年,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件,比如说"大跃进"、大饥饿、十年"文革"、改革开放最初决定性的几年等,作为底层亲历者的写实性回忆,显然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

  • 标签: 雨打芭蕉 赤子情怀 人性光辉 语文出版社 生活史 大事件
  • 简介:人生相涉论争"是明治维新时期在日本著名文学评论家北村透谷和史论家山路爱山之间展开的一场文学理论大论争。这场论争是文学自律性和文学功利性思想的碰撞,是近代日本就文学本质问题进行的重要讨论。通过这次论争,受卡莱尔思想影响的山路爱山,从史学家的观点出发,主张文学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实际反映;受美国爱默生泛神论思想、拜伦以及易卜生文学思想影响的北村透谷,在亚洲最早提出了"文学"的概念,并用唯心主义理论确立了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想,这种日本早期浪漫主义思想对鲁迅等人的文学思想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 标签: 人生相涉论争 北村透谷 山路爱山 文学自律 功利主义
  • 简介:即使在中国学者眼中,英美文学地图研究至今仍然属于尚未深耕细作的学术处女地,然而它已然凭借图形叙事和科学话语的双重优势成为西方学界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文站在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立场,借鉴西方现代地图认知模型,提出了比较文学地理学的阐释范式。这一比较文学学科史上的新学术增长点,不仅能成为继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变异研究之后的新研究角度,而且在文学地理学的新视野中观照经典的外国作家创作的作品,阐明国家地理位置会自然形成作家地理叙事和艺术话语的文学特征,而世界文学的交流会突破现实疆界的空间意识,焕发出别样的叙事空间图景。

  • 标签: 文学地图 文学地理学 梁启超 苏珊·桑塔格 托马斯·曼 比较文学认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