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2013年起,浙江省桐乡市在全国率先开展自治、法治、德治合一(“治合一”)的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实践.经过数年努力,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品牌,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并被中央政法委定位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方向.为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暨习近平同志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2018年9月20一21日,浙江大学、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嘉兴市委市政府、桐乡市委市政府等联合主办了第二届“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高峰论坛”.国内十余位社会治理研究知名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本期刊发一组笔谈纵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六位教授紧紧围绕“桐乡经验”对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意义,“治”的内涵和相互关系,“治”结合乃至融合如何可能、“治融合”研究的新议程等重大问题进行研讨.我们期待他们的论述对于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伟大事业有所裨益.

  • 标签: 自治 法治 德治 基层社会治理 桐乡经验 新议程
  • 简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共十八届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在中共文献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都是首次。科学把握这一论断,可以从五个维度进行分析。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维度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从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的维度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反映了中共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变化;从中国共产党转型的维度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共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的重要标志;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维度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反映了国家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从中国改革历程的角度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反映了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国家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 简介:旧的全球治理,即国际治理,在回应日益增多增大的全球问题、全球挑战上有着许多失败的记录。新的全球治理的必要性是很清楚的。但是,新的全球治理到底“新”在何处?新的全球治理应该是关于全球问题和全球挑战的新的理论与实践。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实现新的全球治理,国际社会如何找到全球治理的“新型”,即走向有效的全球治理的方式、手段和模式上的创新。当前,下述个同时展开的进程可能导致全球治理的转型:第一,改革现存的国际制度,增加新兴大国在其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二,发展诸如二十国集团这样的相对理想却初生的全球框架。第,在联合国主导下,建立一系列针对日益增加的全球问题的新的国际制度。中国等新兴大国构成全球治理转型的主要动力之一。在一些具体的全球治理领域,诸如冲突后管理、金融治理、地区治理,这些国家可以通过提供务实而有效的全球问题解决方案来增强它们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 标签: 新的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的转型 全球安全治理 全球金融治理 地区治理 新兴大国
  • 简介:社会治理精细化是改革粗放型社会管理模式,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有效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治安治理精细化具体可以从治理主体精细化、治理体制机制精细化、治理方式方法精细化、治理结果精细化等方面来思考。

  • 标签: 社会治理 精细化 微治理
  • 简介:以民间商会为治理载体的温州行业治理被视为中国行业自主治理的典范,这种自主治理实质上是一种“嵌入性”自主治理,它的嵌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个维度:一是经济活动与社会关系的相互嵌入,二是民间商会对地方政府的“行政嵌入”,是行业成员对“温州人网络”的嵌入。上述个维度的嵌入使得温州行业自主治理得以通过信任、互惠、相互监督、内部权威、声誉等非正式治理机制实现。

  • 标签: “嵌入性”自主治理 温州民间商会 行政嵌入 温州人网络 行业失信治理
  • 简介:当前我国社会治理更多的是社会管理,在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呈现出"扫帚型"社会治理体制。从分析目前社会治理体制现状入手,提出构建以社区作为基本"元",成为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原点"和"圆点",创新城市的"蜘蛛网式"的社会治理体制的观点,从而形成由四要素构成的社会治理模式,并从政府、基层组织、社会组织个方面提出"蜘蛛网式"社会治理体制的路径选择,加强社会治理的着力点,从而实现从点到线再到面,点线面结合的社会治理的全覆盖,构建"蜘蛛网式"治理新常态。

  • 标签: 蜘蛛网式 社会治理 新常态
  • 简介:当前我国乡村正处于剧烈的转型阶段,面临着各种风险因素的挑战,单纯依靠原有危险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有效应对。因此需要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模式,从单纯依靠危险管理模式转换成以风险治理为核心的社会治理模式,使其不仅能够对已经发生的危险事件进行有效管理,而且能够将管理有效地转移到对风险前期的预防和控制上,从而建立一个有预见性的基层治理体制,确保乡村政治、经济、社会的长久稳定。

  • 标签: 乡村治理 风险社会 危险管理 风险治理
  • 简介:公共领域的冲突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2017年6月,第六届全国公共领域冲突治理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同济大学举办,会议围绕公共冲突的治理机制建设展开了讨论,形成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综合而言,公共冲突治理需要以全过程治理为指导,建立事前预防、事中化解与事后优化的弹性治理机制。具体而言,就是要注重前端管理,建立"表达-引导"的冲突预防机制;聚焦矛盾根源,建立"沟通-化解"的冲突解决机制;关注制度调适,建立"反馈-修正"的冲突管理优化机制。

  • 标签: 公共冲突 弹性治理 全过程治理 社会力量
  • 简介: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与治理已迈上一个新台阶,基础设施与服务条件普遍增强,社区干部队伍的素养普遍提高,社区服务的精细化与技术化水平普遍提升,但城市基层治理依然保留传统色彩,居民自治普遍不足,集权化与行政化趋势日益严重,呈现着“强建设弱治理”的基本格局。然而,“强建设”并不等于、更不能代替“强治理”。城市基层治理的现代化转型,重点应转向“软件”建设,着力推动治理理念与体制的进一步提升和创新。

  • 标签: 城市社区 社区建设 社区治理 技术性治理 城乡基层治理 社会建设
  • 简介:本文认为民主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式,提出从加强民主治理的主体建设、完善民主治理的制度安排、优化民主治理的程序设计和强化民主治理的法治保障等路径来实现民主治理,以此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标签: 国家治理现代化 民主治理 实现路径
  • 简介:西方近代历史的经验表明,转型社会对基层自治秩序最为重大的挑战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扩张。行政权的扩张一方面成为"政治现代性"的重要标志,同时,如何控制行政权,避免与社会自治秩序冲突也是政治科学的关键性议题。人类文明中存在两种政治秩序类型:一种为"单中心秩序",建立一元化管辖权,造成中央与地方精英之间的冲突,使自治的体制瓦解;另一种为"多中心秩序",实现中央与地方管辖权的交叉与制衡,形成自治的制度基础。自治秩序的制度前提一定是"多中心秩序"的政府层级安排。因为,只有这种"重叠管辖权"的政体模式才会在政府之间形成围绕自治体的竞争关系,否则,各级政府的关系始终纠缠不清,社会自治也将成为一种乌托邦的想象。

  • 标签: 自主治理 社会转型 现代国家 重叠管辖权
  • 简介:网络化治理所倡导的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部门或公民个人)构建合作网络进行社会治理的理念,为现代民主治理思想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工具层面的构想。在网络化治理中,合作规范设定了多元治理主体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法律责任体现了责任的强制性,而道德责任体现了责任的自觉性。治理责任的实现依靠治理网络建构的一系列硬性的制度约束和软性的伦理要求。在治理过程中,通过建构问责机制、监控治理绩效以及实施退出制度等措施,实现多元主体的治理责任。

  • 标签: 网络化治理 治理责任 责任设定 责任追究
  • 简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在学界引起了广泛讨论与深入研究,本文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定义、必要性和实现路径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研究与推进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标签: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现代化 综述
  • 简介:作为学术讨论和实践理念中的时髦词汇,"治理"是广大研究者关注焦点,而在此过程中其基本内涵却变得愈加模糊,这构成研究进一步深化的潜在障碍。本文基于对实践中差异明显的治理类型的理论推演和比较,避免陷入不同知识背景和研究视角下概念界定的纷争,借力类型学分析作为理论探索的切入点进而呈现治理的学术脉络及治理知识的内在秩序。展现善治、全球治理、多层次治理、互动治理、元治理与智性治理等主要治理类型的形成传播过程、理论假设、实践特点与现实影响,并通过分析各类型所隐现的"治理失灵",从而客观认识治理的适应性局限,指出每一种治理类型不意味着要对其他治理模式的吞噬,其本质和共性均在包容共存的态势下求索国家治理能力和效能提升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为定位中国国家治理战略选择的着力点提供理论依据,最后通过政治学所具有的解释的、反思的特征对各国差异化治理模式的未来研究图景做出展望。

  • 标签: 治理类型 国家治理 治理失灵 比较
  • 简介:在国家治理理念背景之下,公安工作也应与时俱进,提升公安治理能力。公安治理能力有它独有的内涵与外延。公安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公安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是以人为本,最终目的是保障社会安定有序。公安治理能力构成要素应当包括治理主体、制度体系及行为能力方面内容。

  • 标签: 公安治理能力 国家治理 理念 法治
  • 简介:基层治理与社会建设创新事关国家治理的成效。在网络时代,利用网络进行治理,既突破了传统“治理术”上的困境,又可以很及时地回复民众诉求,也可以第一时间公布事实与真相,从而消除集体性抗争。研究得出:当前的乡村治理,最终都会反映在乡村干部的腐败之上,原因在于乡村干部的权力太大而无监督。为此,本文的结论是:第一,加强基层政府在网络上的回应和基层网络建设;第二,于网络政治的角度,基层治理中要学会利用网络进行治理以创新“治理术”,从而加强社会建设。

  • 标签: 基层治理 网络政治 治理术 农村社会建设 农民
  • 简介:儒家和谐治理观对历史中国和现代东亚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可以为当今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但由于其存在着理论与制度不同构、制度资源太少的根本性缺陷,不能作为解决当今社会政治问题的现成方案.欲实现社会和谐和长治久安,必须重构现代治理观,走出重“政治人”建设轻政治制度建设的历史误区,开辟一条靠制度执政、靠制度治国的新路.制度建设和创新的核心是民主与法治,其中又以党和政府的制度改革为重点.对战略策略作出理性化的选择,则是制度变革成败的关键.

  • 标签: 儒家 和谐 治理观 国家治理 制度文明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广袤的管辖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的中国,海洋事业发展进步取得瞩目成就。不容忽视的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也面临海洋生态灾害频发等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 标签: 海洋环保 环境治理 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 海洋资源 海洋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