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3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药物作为保障大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产品,需要从生产环节上做好控制,通过物料管理的方式做好对药物质量的保证。结合当前制药厂在实际生产环节的具体情况来看,物料管理工作仍存在部分问题未能得到有效处理,进而对药品的成本投入和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基于对上述情况的思考,本文就制药厂物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分析,以期推进制药厂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并进一步做好对药品生产质量的保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药品生产成本的控制,借助有效的物料管理为大众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药物,促进制药行业的健康化发展。

  • 标签: 制药厂 物料管理 健康
  • 简介:目的:调查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病人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31例哮喘/COPD门诊病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用药信念、装置使用评分等进行评估。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与装置使用依从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变量分析提示,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与装置使用评分(P〈0.01)、用药信念(P〈0.01)、是否发生药品不良反应(P〈0.05)和急性发作次数(P〈0.05)密切相关。将上述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指标仍然与装置使用依从性密切相关(P〈0.05或P〈0.01)。结论:哮喘/COPD病人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不理想。医务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吸入装置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哮喘/COPD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病 吸入装置 用药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呼吸内科痰培养阳性率偏低的原因并探讨提高阳性率的改进方法。方法:以随访形式调查呼吸内科的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和呼吸内科医护人员、检验科相关人员,详细了解痰培养的整个过程。结果:患者及其家属对留痰知识的欠缺;医务人员对痰培养宣教的力度不够,送检不及时并对痰标本未做初筛以及检验方法的陈旧等,是造成痰标本阳性率低的原因。结论:加强痰培养各个环节的监管,提高医生、护士、患者和检验人员的共同参与意识,正确留取合格的痰标本,及时送检,初步筛选,从而提高痰培养阳性的准确率。

  • 标签: 痰培养 阳性率 原因分析 改进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配置中心采用定置管理模式对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收治100例患者开展研究,以静脉配置中心管理模式差异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传统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定置管理模式。分析对比配药状况以及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配药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实验组配药量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讨论:静脉配置中心采用定置管理模式具备较高的实践性价值,能够有效缩短配药与审方的时间,可以有效降低差错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配置中心 定置管理模式 持续质量改进 实践应用
  • 简介:目的:改进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有关物质检查方法。方法:调整供试品溶液的pH值,提高供试品溶液的稳定性。结果:改进后的供试品溶液在10h内稳定,测定结果更为可靠。结论:改进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更适用于日常检验。

  • 标签: 注射用磷酸肌酸钠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危急值管理中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法改进检验科的危急值管理能力。方法通过对检验科危急值管理现状的调查,采集之前危急值的报告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PDCA循环方法的应用,重新制定合理的检验科危急值的管理办法。结果应用PDCA循环方法完善危急值管理制度后,检验科医护人员的危急值报告率明显提升,从之前的70.12%提高到99.56%(p

  • 标签: 危急值 PDCA循环 管理能力 策略
  • 简介:微生物学是医学、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完整的教学体系包括相辅相成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大部分。长期以来,传统的实验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位置,仅仅起到配合理论教学、验证课堂理论的作用,忽视了对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未给学生以

  • 标签: 微生物学实验课 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改革 理论教学 综合性实验
  • 简介:一、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溶出度是考查固体制剂体外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参考指标,按现行降脂灵分散片标准检验,存在“溶得出却测不出”的现象,针对此进行方法改进。方法:对溶出度供试液不同过滤法进行比较,并对活性成分的加热条件及提取溶剂进行考察。结果:采用离心后上清液,可较好地降低物料及滤膜的吸附干扰;二苯乙烯苷在80℃水浴溶解20min,易充分释放。结论:采用改进后的过滤方法及溶解条件,可更加真实地反映药品的质量状况。

  • 标签: 降脂灵分散片 溶出度 滤膜吸附 高速离心
  • 简介:目的分析药剂科服务质量改进在改善医疗关系中的效果。方法280例药剂科收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采取服务质量改进,对照组不做任何改进。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药师及服务满意情况和取药时间、医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非常满意38例(27.14%)、基本满意76例(54.29%)、不满意26例(18.57%),总满意度为81.43%;观察组非常满意76例(54.29%)、基本满意59例(42.14%)、不满意5例(3.57%),总满意度为96.43%。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非常满意30例(21.43%)、基本满意91例(65.00%)、不满意19例(13.57%),总满意度为86.43%;观察组非常满意71例(50.71%)、基本满意62例(44.29%)、不满意7例(5.00%),总满意度为95.00%。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取药时间为(5.2±1.6)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1.8±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医患纠纷发生11例(7.86%),观察组医患纠纷发生2例(1.43%),观察组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药剂科服务质量进行改进,可有效改善医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药剂科 服务质量 改进 医患关系
  • 简介: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之间,选取至我院神经外科进行实习的4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将其划分为两组,改进组护理人员接受持续质量改进法进行护理带教,普通组护理人员接受常规护理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学习效果。结果(1)考核成绩改进组护理人员理论以及实践考核分数均高于普通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教学满意度改进组护理人员对于科室护理带教满意度评分高于普通组护理人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用于神经外科护理带教,能够有效提升实习护理人员学习效果,建议在护理带教活动中进行推广。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模式 神经外科 护理带教
  • 简介:目的:解决无菌检查直接接种法中,有些无抗菌作用的药品因培养管浑浊不易进行结果判断的问题.方法:采用薄膜过滤法操作.结果:培养管澄清.结论:缩短了培养时间,消除了判断误差,提高了阳性检出率.

  • 标签: 直接接种法 无菌检查法 培养基 薄膜过滤法
  • 作者: 王俊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11-21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护理中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视为调查对象,以任意编号的模式纳入常规组与改进组(n=39)。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改进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95%,改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6%,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率为79.49%,改进组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7.44%,差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护理中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适合于临床推广。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新型带教模式对ICU男护生培训成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在ICU实习的男护生32名,分为实验组16名和对照组16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实验组采用改进后的新型带教模式,培训结束时考试并征求意见。结果实验组实习结束时考试成绩优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有留用ICU意愿者较培训前增加。结论采用适合男护生特点的新型临床带教模式可提高ICU男护生培训的效果。

  • 标签: 学生 护理 护士 重症监护病房 带教模式
  • 简介:目的:了解患者对门诊药房的满意度,探讨门诊药房实施质量持续改进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质量持续改进活动开展前)、2014年3月(质量持续改进活动开展后)在医院门诊药房窗口取药的患者各300例,填写《门诊药房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对取药流程、等候时间、用药指导、服务态度和取药环境的满意度。结果:质量持续改进活动开展前、后患者人口学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开展前、后患者总体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75±0.67)、(4.05±0.35)分,活动开展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活动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开展后,患者对用药指导、服务态度和取药环境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活动开展前(P〈0.05)。质量持续改进活动开展前、后,患者总体满意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00%相比97.79%,P〉0.05),但患者对取药环境满意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67%相比97.58%,P〈0.05)。结论:门诊药房实施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患者满意度 质量改进 门诊药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治疗的68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在其知情的情况下,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实验组及常规护理参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疗法,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后,实验组的术后感染率为5.8%,参照组的术后感染率为35.3%,明显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低于参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远高于参照组。结论:经过研究发现,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疗法不但可以提高手术的效果,对患者预后的感染率也大幅度的降低,而且患者对术后护理效果更加满意,有益于护患关系的持续发展,故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 患者术后感染风险 护患关系
  • 简介:摘要 医护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加强医院质量管理才能提高医院的整体竞争力,而持续质量改进是医院管理的关键所在,抓好手术室护理的持续质量改进,促进医护人员改变服务模式、融洽护患关系、降低护理纠纷、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改变医院整体形象,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续续质量改进 服务质量提高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静脉质量护理小组的价值。方法 在本院2020.8-2021.1期间选出62例进行PICC静脉输液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值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由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施护。分析各组患者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该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静脉质量护理小组具有重要价值,不仅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PICC护理质量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中药房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22年1月在中药房药品管理中开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的500份中药药品设置为对照组,其管理方式为常规管理。将2022年1月-2022年12月的500份中药药品设置为观察组,其管理方式为持续质量改进。对比分析两组中药药品管理情况和工作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药药品管理情况优于对照组,工作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中药房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中药房药品管理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