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人视力损害的眼病病因及心理影响。方法收集眼科门诊60岁以上老人850例,分三组:60-69岁,70-79岁,≥80岁。检查视力、眼科仪器检查、评估心理状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视力级别的总比例:≥5.0(5.46%),较好视力4.5-4.9(60.62%),低视力4.0-4.4(24.34%),盲〈4.0(9.58%)。在年龄组间随年龄增高,较好视力的比例下降(66.45%,57.11%,38.23%),低视力(25.33%,35.54%,47.27%)和盲(5.12%,7.24%,14.50%)的比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视力级别下降,心理状况水平优的人数比例而降低(90.13%,82.31%,34.24%,2.10%),状况水平差的比例而升高(1.73%,5.46%,45.35%,8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视力和盲的主要眼病构成比:白内障52.33%,屈光不正20.11%,老年性黄斑变性14.3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02%,眼底静脉阻塞3.10%。结论老年人视力损害眼病前五位是白内障,屈光不正,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静脉阻塞。老年人低视力和盲的比例高,视力损害者不良心理状况比例高,视力损害对老年人心理状况的影响值得重视。

  • 标签: 视力损害 病因 心理影响 老年人 社区
  • 简介:目的:研究近视患者LASIK术后视疲劳的发生与融合范围的关系,及同视机融合功能训练改善LASIK术后视疲劳的疗效观察。方法:对60例120眼近视患者(.1.50--8.00D)施行LASIK手术,于术前戴全矫眼镜用同视机法测定融合范围,并进行视疲劳的问卷调查。术后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A组进行同视机融合功能训练30d,B组不进行同视机融合功能训练,分别对其术后1wk;1mo行同视机法测定融合范围,并进行视疲劳的问卷调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A、B组术后融合范围均较术前减小。术后1wk时融合范围两组分别为18.58±8.91和13.45±8.8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时,两组融合范围分别为20.55±7.23和18.12±6.1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wk时A组视疲劳评分3.92±1.65,B组评分5.16±2.3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时两组评分分别是1.28±0.96和1.45±0.99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眼LASIK术后双眼的融合功能下降是出现视疲劳的一个重要因素。术后早期进行同视机融合功能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视疲劳症状。

  • 标签: 近视 LASIK 视疲劳 融合范围 融合功能
  • 简介:目的调查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121名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国内常模作为对照。采用SAS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RB患儿家长的焦虑标准分(53.80±10.42)和抑郁标准分(58.90±10.89)均高于国内常模(P均〈0.0001)。双眼RB患儿家长的焦虑标准分(58.19±10.57)和抑郁标准分(62.46±11.84)明显高于单眼RB组(焦虑和抑郁值分别为51.73±9.77,57.22±10.09,P值分别为0.0083,0.0423)。患儿所处的治疗阶段不同,家长文化程度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家长的焦虑和抑郁程度也不同。结论RB患儿家长的焦虑、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提示对RB患儿家长进行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 家长 心理
  • 简介:目的提升我科住院患者眼药应用知识及行为的知晓率,提高我科住院患者满意度。方法成立QCC小组,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对我科住院患者眼药应用知识及行为的掌握率低进行原因分析、现状调查、设立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对开展QCC活动前后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住院患者的眼药应用知识及行为掌握率由原来的40%提升到80%,目标达成率为140%。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护士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使眼科住院患者能正确掌握眼药应用知识及行为,安全地使用眼药,保证患者身体健康。提高了我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延伸护理服务内容,塑造了优质护理服务的良好形象,激活了护士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并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 标签: 品管圈 眼药水 住院患者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分别对3种眼病190位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患者实施了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健康知识的教育.结果患者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并让患者对其所患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均情绪稳定.从而提高了治愈率,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我们的服务质量较满意.结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早日康复.

  • 标签: 心理护理 眼科护理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微信等方式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出院后进行延伸护理服务,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改善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将16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观察组患者于出院后第一周开始电话回访,以后分别于两周、一月、三月、六月、一年回访。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一年后对2组患者遵医行为和再入院人数及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随访期间遵医行为人数及满意度调查,明显好于对照组,再入院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伸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掌握闭角型青光眼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增强患者遵医行为,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对延缓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减少再入院次数、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 标签: 延伸护理服务 遵医行为 健康教育指导 青光眼
  • 简介:目的:探讨低视力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受到的社会支持。方法: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同仁医院、中医眼科医院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抽取105例低视力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施测。结果:(1)低视力患者与社会常模进行比较,两者的SCL-90九个因子(除人际关系外)平均得分均存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2)不同年龄组被试在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五个因子上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SCL-90量表与社会支持量表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总分与主观支持得分呈负相关,与客观支持与社会支持度上呈部分负相关。结论:低视力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主观上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少,应注重低视力患者的心理护理。

  • 标签: 低视力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