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  最初烟雾病的诊断是依据脑动脉造影,而且早在1969年日本学者Suzuki和Takak就已经根据脑动脉造影建立了烟雾病脑动脉造影的分期.除了分期之外,DSA也提供了烟雾病某些特殊的血管改变.……

  • 标签: 烟雾病 脑血管造影术 分期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型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分期及代偿机制.方法对20例经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成人型烟雾病患者(〉16岁)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分期及代偿机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人烟雾病发病年龄多在40岁左右发病,以脑出血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失语及一侧肢体瘫痪.CT和MRI显示:脑出血12例(60%),脑梗死3例(15%).DSA造影示: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9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1支,单侧大脑前动脉闭塞5支,单侧大脑前动脉狭窄9支,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6支.在20例患者、40个(侧)大脑半球中,共有39侧大脑半球受损,根据DSA结果将烟雾病分为6期分别为:第Ⅰ期到第Ⅵ期分别为3(7.7%)、9(23.1%)、16(41.0%)、7(18.0%)、3(7.7%)、1(2.5%)侧大脑半球.颅内血管代偿:软脑膜动脉、脉络膜后动脉及胼胝体背动脉代偿增粗25根,眼动脉代偿增粗7根,脑膜中动脉代偿增粗11根.烟雾病合并动脉瘤2例.结论成人型烟雾病的发病高峰在40岁,以脑出血多见,双侧病变为主,大多数患者在发病时处于第Ⅱ~Ⅳ期(烟雾状血管旺盛期),大多数患者存在丰富的颅内外血管代偿.

  • 标签: 烟雾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分期 代偿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严重低血压分期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严重低血压,简化急诊手术,生命体征平稳定后,再次开颅手术的病例,探讨术中低血压的原因,终止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再次手术的意义.结果本组24例均二次手术,首次手术后6~54h,平均18.5h血压恢复平稳,两次手术间隔7~72h,平均34h;死亡率20.8%,轻残及良好率58.3%,重残率12.5%,植物生存率8.3%.结论合并伤是重型颅脑损伤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分期手术处理对减轻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发展,对病人神经功能的良好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手术 低血压 分期手术 临床资料 脑内血肿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瘤术后残留再次手术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垂体瘤术后残留再次手术病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及其预后.结果自2000年1月至2008年5月,我院共收治1412例垂体瘤病例.其中,15例术后肿瘤残留的患者短期内接受了再次手术.包括初次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再次开颅肿瘤切除术4例;初次经鼻蝶手术,再次经鼻蝶手术9例;初次开颅手术,再次经鼻蝶手术2例.再次手术后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8例.随访3.5~10.2年.结论垂体瘤术后残留再次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垂体瘤 残留 再次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不同分期压疮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蚕食”法清创联合多种湿性愈合法治疗16例不同分期压疮,并加强基础护理,辅以营养支持、配合使用护理辅助用具、严格交接班等措施,观察压疮治疗效果。结果:16例压疮患者除2例因病情重、年龄较大死亡外均治愈,且住院期间未再发生新的压疮。结论:治疗压疮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全身营养状况、压疮的局部伤口情况等灵活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方法,缩短治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节约医疗资源,同时减轻护士的压力及工作量。

  • 标签: 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 压疮 护理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家庭监控在左心发育不全及功能性单心室患儿分期手术间期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JBI循证护理中心图书馆、EMbase、Pubmed、Medline、BIOSISPreview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纳入中英文发表的关于家庭监控在左心发育不全及功能性单心室患儿分期手术间期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或类实验性研究。参考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制定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结果:共纳入9项类实验性研究,共1257例患儿。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分期手术治疗间期体质量增长的差值为1.64g/天(95%CI:-1.31~4.58)以及存活率比值比为3.24(95%CI:1.64~6.42)。结论:家庭监控可提高左心发育不全及功能性单心室患儿分期手术间期的存活率,但对患儿体质量的影响不确定。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家庭监控 分期手术 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