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西黄丸为抗肿瘤治疗的经典中药方剂。近十年,该药的抗肿瘤机制及临床应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就西黄丸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并且对此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便为该药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西黄丸 抗肿瘤 机制
  • 简介:目的利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建立裸鼠胃癌腹膜转移模型.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与胃癌腹膜转移相关的所有基因,探讨胃癌腹膜转移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CG-7901细胞,并以此建立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收集原发灶和转移灶标本,提取RNA,制备探针,进行基因芯片杂交找出差异基因.结果共建立供实验所需的原位移植裸鼠模型15只.胃壁成瘤率为100%(15/15),发生腹膜转移率为40%(6/15).通过芯片杂交数据分析结果,计算Ratio(Cy3/Cy5,即转移灶/原发灶值).确定差异基因筛选标准为:Ratio≥2为上调基因,Ratio≤0.5为下调基因.实验发现192个上调基因和139个下调基因.结论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数百个胃癌腹膜转移的差异表达基因.上调基因在胃癌腹膜转移中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下调基因在胃癌腹膜转移中起到了抑制作用.实验结果为研究与胃癌腹膜转移的相关基因提供了依据与参考.

  • 标签: 胃癌 腹膜转移 基因芯片 动物实验
  • 简介:MicroRNA(mi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通过负性调节基因的表达从而维持细胞分化、增殖、凋亡等多种过程的动态平衡。大量研究已表明,作为肿瘤抑制和致癌途径中组成部分的miRNA,它们表达的异常与多种癌症的发生相关。尽管目前在控制肿瘤形成方面已有进展,但是针对不同的肿瘤仍缺乏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显示,不同肿瘤中具有特异性的miRNA表达谱,对此进行分析可能有助于解决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难题。本文对近些年miRNA在肿瘤中的相关研究做了总结,以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癌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是发生于子宫的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可分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和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GESS)。早期可行病理活检诊断,辅以影像学检查和免疫组化。目前临床上缺乏对ESS的规范化治疗方案,多采用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内分泌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尤其对高表达雌、孕激素受体的LGESS。靶向治疗作为新的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ESS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诊断 治疗 进展
  • 简介:乳腺癌是一种在肿瘤生物学及临床征象上呈多样性的全身性疾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NCT)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在局部晚期乳腺癌中的地位已经确立,在可手术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它可使乳腺癌原发肿瘤及淋巴结转移灶明显缩小,提高进展期乳腺癌的手术切除率,增加乳腺癌保留乳房的机会,获得了至少等同术后辅助化疗一样的疗效,同时可获得体内的药敏试验,其临床疗效可能成为预测治疗结果,指导综合治疗方案制定以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标志。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 适应证 化疗方案 预后指标
  • 简介:目前随着人们对疾病治疗的深入研究,药物载体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特别是在抗肿瘤药物载体方面,载体红细胞就是其中一种。国内外因其循环时间长、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等优势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就目前国内外载体红细胞抗肿瘤研究及应用进展方面做简要综述。

  • 标签: 红细胞 药物载体 抗肿瘤
  • 简介:已证实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翻译后修饰的途径,参与人体内许多细胞生命活动。近年来,随着对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研究加深,逐渐发现蛋白的泛素化调节是一个可逆过程,细胞内同时还存在一些特异的去泛素化蛋白酶进行负向调节。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s)是去泛素化酶家族的亚家族,作为亚家族成员之一的X染色体连锁的泛素特异肽酶9(USP9X)在多种类型的恶性肿瘤中表达异常,且与肿瘤的分期及预后相关,因此,针对USP9X的靶向治疗,将会为肿瘤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

  • 标签: 泛素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 泛素-蛋白酶体 肿瘤 靶向
  • 简介:胰腺癌的化疗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与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有关。胰腺癌细胞多药耐药产生的机制目前并未阐明,随着对多药耐药认识的不断深入,新的逆转剂已经产生。本文通过近5年文献资料的回顾复习,对胰腺癌耐药机制及其逆转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胰腺癌 多药耐药 逆转
  • 简介: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orificetransluminalendoscopicsurgery,NOTES)是腹腔镜外科之后最具微创意义的技术,具有无腹壁切口、无术后瘢痕、疼痛更轻、更微创美观、住院时间短、麻醉风险小等优势,自从2004年Kalloo等[1]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正式提出该概念后,NOTES倍受关注。腹部外科中有关胆囊、阑尾等小器官的NOTES报道

  • 标签: NOTES 腹腔镜外科 术后瘢痕 麻醉风险 小器官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置入式微波对猪活体状态下,正常松质骨组织的灭活作用及其灭活范围、形态、短期内病理变化。方法采用12头清洁级成年猪,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术后2、4周2个时间组,每组6只猪。术后2、4周分别处死参加实验的6只猪,每组取猪的胫骨、股骨干骺端松质骨部位共24个实验对象,再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灭活时间120s,240s,360S3个小组,每组8个样本,采用微波治疗仪进行灭活,灭活功率为60W,微波频率为2450MHz。每个标本行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标本大体观察见置人式微波在相同功率下不同工作时间的灭活形态基本恒定,纵截面上看类似一个椭圆形,微波灭活的范围随着时间的增加明显增大,且微波灭活形态随着灭活时间的增加逐渐趋于近似圆形。组织学观察微波灭活2周后凝固区内骨小梁结构基本正常,骨细胞完全坏死,可见大量凝固性坏死灶,其外围形成了由肉芽组织构成的交界区;微波灭活后4周凝固区内凝固性坏死灶已被吸收,边缘坏死骨小梁周围见大量破骨细胞及类骨质沉积,交界区肉芽组织大量侵入坏死骨区域,与破骨细胞一起吸收死骨,并可见新生骨小梁的形成。结论置人式微波对活体松质骨有明确的灭活作用,灭活形态基本恒定,灭活范围内细胞坏死彻底。松质骨微波灭活后,骨坏死区域修复进程快于皮质骨。

  • 标签: 微波 骨骺 骨坏死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s)中DOGl、CDll7与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lR)的表达以及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它们与GISTs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98例GISTs中DOGl、CDll7和IGFlR的表达情况及40例非GISTs间叶源性肿瘤中DOGl和CDll7的表达情况。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检测77例GISTs中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情况。结果GISTs中DOGl、CDll7及IGFl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9%、95.9%和6.1%,非GISTs间叶源性肿瘤中DOGl和CDll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17.5%,两者中DOGl和CDll7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ISTs中DOGl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危险度有关,CDll7表达与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有关,IGFl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77例GISTs中c—KIT、PDGFRA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64.9%和22.1%,两个基因分别以外显子11(54.0%)和外显子12(16.9%)突变最多见。c-KIT、PDGFRA基因突变仅与肿瘤部位有关(P=0.001,P=0.002)。CDll7、DOGl的表达与c—KIT和PDGFRA基因是否突变无关,而野生及突变型(存在c—KIT或PDGFRA基因突变)GISTs中IGFl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检测DOGl、CDll7可以提高诊断GISTs的准确性,尤其是CDll7表达,两者均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IGFlR可能是野生GISTs特异性的免疫组化指标和潜在治疗靶点。将肿瘤原发部位与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相结合,对预测GISTs患者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疗效以及预后更具指导价值。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CD117 DOG1 IGF1R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
  • 简介:对于肺癌患者临床前期和无症状期,临床诊断往往缺少最有效的无创性检测方法.非小细胞肿癌(NSCLC)患者血循环中核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研究证实其抗酸来源于肿瘤细胞,并且与原发肿瘤有着结构或功能上的某些一致性,因此循环核酸对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及治疗都具有重要价值.近年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循环核酸的检测成为可能,这方面的研究也成为热点,本文综述国内外关于NSCLC的循环核酸研究进展.

  • 标签: NSCLC 循环核酸 肿瘤
  • 简介:目的评价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化疗的客观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总结2000年3月~2008年9月我院收治的23例接受化疗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化疗效果,用COX生存模型回顾性分析年龄、性别、是否手术、是否放疗、是否有远处转移、CD99的表达强度及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对其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23例患者中女性11例,男性12例,中位年龄27岁,化疗后CR0例,PR11例,客观有效率55%,有效率与CD99表达强度不相关(P=0.843),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年龄(P=0.024)、远处转移(P=0.032)和放疗(P=0.044)对死亡风险有显著性影响,CD99表达强度在模型中P值为0.067。结论本组研究中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男女比例相当,多为年轻患者,化疗有效率较高,但生存期不长。接受放疗、年龄小、无远处转移、CD99表达强度低的患者死亡的风险小,CD99表达强度越高死亡的风险越大。

  • 标签: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化疗 预后因素
  • 简介:由全球癌症研究的权威机构——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ACR)举办的此次大会,将着重介绍癌症研究的主要领域中最新、最令人振奋的科研成果,并为世界各地的癌症研究者们提供沟通交流和科学互动的宝贵平台,推动癌症科学与医学的发展,促进国际间合作。大会议程覆盖了癌症研究的全部领域,从基础研究到转化医学,再到临床,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将会呈上一场场精彩演讲。

  • 标签: 癌症 靶向治疗 转化医学 国际间合作 沟通交流 国内外
  • 简介:癌痛作为影响公共健康的全球性问题,严重干扰了癌症患者的正常生活。WHO三阶梯止痛原则主张将阿片类药物应用于临床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中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在止痛的同时其不良反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药源性便秘作为其最突出的不良反应给癌症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本文将阿片类药物引起的药源性便秘的治疗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药源性便秘提供参考。

  • 标签: 癌痛 便秘 治疗进展
  • 简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s)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性的软组织肿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目前,MPNSTs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是唯一确定的有效治疗方法,放化疗的作用仍未得完全确定。MPNSTs恶性程度较高,复发率和转移率均较高,尽管经过多学科综合治疗,预后仍较差,5年生存率为35%~50%。因MPNSTs比较罕见,临床医师多对其认识不足,本文对MPNSTs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规范诊疗。

  • 标签: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治疗 靶向治疗 临床表现
  • 简介:铂类抗肿瘤药物是一类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物,自从Rosenberg首次观察到其能抑制细胞生长,人们对铂类配合物的研究就一直没有中断,期待发现疗效更高、适用范围更广、毒副作用更低、更经济的药物品种,至今仍不断有新的顺铂类配合物合成并应用于临床试验。该文在此对铂类抗肿瘤药物及其临床研究发展进行简要介绍。

  • 标签: 铂类抗肿瘤药物 临床研究发展
  • 简介:目的确定金属物质是否会引起热积聚,损伤内脏局部组织,以明确恶性肿瘤热疗的适用范围.方法家猪麻醉后腹部切开,植入金属夹和金属吻合钉,给予深部热疗.内生场热疗系统Ⅰ号机220V,500MA;Ⅱ号机220V,600MA,加温20分钟.金属区域、深部组织、直肠置热电偶测温探头,每分钟测温1次.结果植入金属部位温度较肛温高3~7℃,较深部组织温度高2~6℃,脏器局部组织受损.结论体内金属物质明显聚热损伤内脏组织,不宜行热疗.

  • 标签: 体内金属物质 热疗 影响 实验研究 热电偶 温度
  • 简介:恶性胶质瘤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异常表现是能量代谢的改变。从而使肿瘤细胞保持更强的增殖、侵袭及在不利环境中存活的能力。其能量代谢的特征是即使在有氧的条件下也主要采用糖酵解的方式产生能量.这一过程受一系列的基因调节,并促使肿瘤细胞表现出恶性特征。所以,针对恶性胶质瘤细胞能量代谢过程的治疗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就恶性胶质瘤细胞能量代谢的特征、调节、生物学改变及在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胶质瘤 能量代谢
  • 简介:目的调查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止吐药物的应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肿瘤科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533例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年龄、原发肿瘤诊断、化疗方案及其致吐性、指南依从性等。参考NCCN指南分别对接受单日化疗方案和多日化疗方案的患者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533例接受化疗的患者中5-HT3受体拮抗剂预防性止吐治疗比例达100%。其中多日化疗的高度致吐风险方案的指南符合率高于单日化疗(22.29%vs.15.79%)。结论肿瘤患者预防性应用止吐药物以5-HT3受体拮抗剂联合激素为主,止吐药物使用的指南符合率低与阿瑞匹坦的可及性有关。

  • 标签: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 化学治疗 5-HT3受体拮抗剂 NK-1受体拮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