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现将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开展分组研究,组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组间人数为40例,抢救期间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添加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最终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抢救护理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患者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焦虑情绪和依从性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抢救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构建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率,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尽早控制,降低疾病危害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对糖尿病先兆者、高血压先兆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在280例糖尿病先兆者、高血压先兆者中随机抽样140例.给予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干预措施为实验组,另140例仍维持原有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为对照组,进行发病率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糖尿病先兆者实验组发病率为:0;其对照组为:34.3%;P<0.01.高血压先兆者实验组发病率为:5.7%;其对照组为:40.0%;P<0.01.结论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与健康成正相关.即健康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能降低发病率.

  • 标签: 饮食结构 生活方式 发病率 健康
  • 简介:【摘要】运用LDAP数据库对护士综合信息进行整合、挖掘与比对,参照路径节点规范标准,量化各项指标,并构建各护士的标准职业信息路径,规范我院护士层级认定,实施层级认定管理信息化,为护士晋级规划路径指明方向,根据客观数据不断更新层级评估标准,反向动态维护医院层级规范标准,提高内涵建设,促进医院护士的护理水平整体提升。

  • 标签: LDAP 护士分层管理 护士职业发展路径规划  晋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以LDAP数据库为基础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的设计和效果。方法 选择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护士为对象,抽取2019-2020 年本院晋级护士为历史对照组、2021-2023 年晋级护士为实验组,各5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实验组构建LDAP数据库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并实施分层管理。对比两组护士对管理的满意度、职业发展的满意度和离职率。结果 实验组对管理的满意度、职业发展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离职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LDAP数据库护士分层管理暨护士职业发展路径规划可行且必要,能够高效率完成分层管理并提高护士管理和职业发展的满意度,降低其离职风险以日后更好地提供临床服务。

  • 标签: LDAP 数据库 分层管理 护士管理 职业发展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方法]召集29名同行专家,应用德尔菲法即专家调查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及具体指标内容。[结果]通过对29名同行专家进行调查,确定了48个三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三个一级指标,并且最终确定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所确定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特异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临床上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时可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来评价所实施的护理措施的质量。

  • 标签: 德尔菲法 评价指标 单病种 急救 护理质量 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方法]召集 29名同行专家,应用德尔菲法即专家调查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及具体指标内容。[结果]通过对 29名同行专家进行调查,确定了 48个三级指标, 16个二级指标,三个一级指标,并且最终确定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所确定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特异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临床上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时可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来评价所实施的护理措施的质量。

  • 标签: 德尔菲法 评价指标 单病种 急救 护理质量 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整合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为选拔、评价、培养、考核导师胜任力过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TheCochraneLibrary、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Medline、PubMed、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护理导师胜任力评价指标的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今(2016年3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整合。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筛选出26个条目,7个类别(导师基本素质、工作品质、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临床能力、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共整合出3个维度(人格结构、能力结构及知识结构)。结论在评价导师胜任力时,应注重导师基本素质、科研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教学评估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专科知识和技能及对交叉学科的了解。

  • 标签: 护理研究生 专业学位 导师胜任力 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对呼吸系统危急重症患儿实施早期预警安全管理体系化护理干预效果以及临床价值体现。方法: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12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系统危急重症患儿为入组样本,采用奇偶数方法将其分均纳入两小组,记录两组最后研究数据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其研究价值。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临床护理干预差异显著,其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详见表1),使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有效改善临床护理质量,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实施早期预警安全管理体系化护理,效果显优,应在医学临床护理上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呼吸系统 危急重症 早期 预警护理 儿童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临床实践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接受治疗的80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回顾性临床资料,按住院顺序的单双数均分两组,实践组40例,患者行护理风险管理,试验组4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比较实践组与试验组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护理结局。结果 实践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5.00%,试验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20.00%,相比实践组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住院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善临床小儿肺炎患儿的干预方式时,选择应用层级链式护理体系的效果。方法:均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本次研究实施时间自2021年7月开始,截至2022年8月,对本医院60例小儿肺炎患儿进行平分,所纳入的患儿均被平均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观察组患儿应用层级链式护理体系,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将两组患儿的相关临床恢复指标、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在发热、咳嗽、肺啰音、气促的消退以及住院时间的对照中,观察组耗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照上,得出两组的数据相差较大(P<0.05)。结论:改善临床小儿肺炎患儿的干预方式时,选择应用层级链式护理体系有助于缩短患儿的康复时间,提高安全性,值得应用。

  • 标签: 层级链式护理体系 护理工作 小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泌尿外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量化评分体系,并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泌尿外科2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140人,对照组140人,研究组:使用护理风险评分进行护理风险评估采取适当的护理策略,修订相关的评分量表指标,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评估体系。对照组:按照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总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风险 量化评分 围手术期并发症 泌尿科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2 4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 200例。观察组给予椎管内分娩镇痛,对照组采取自然分娩(未行分娩镇痛)。结果:两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长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时发热率、羊水污染及胎膜早破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椎管内分娩镇痛 孕妇 妊娠结局 发热
  • 简介:摘要:中药冷热湿敷是中医中药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在冷热湿敷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敷料滑落的问题,不止患者的体验感差,治疗效果也不理想。综合我院在过往的中药冷热湿敷的治疗经验,中药冷热湿敷中敷料的固定性差,保温效果不好,我院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研究了一种用于中药冷热湿敷的固定保温贴结构,本结构具有简单、操作方便等方面的突出特征,与一般的中药冷热湿敷方法相比,可持续保持药包温度,确保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治疗的舒适度,减轻护理人员因反复加热药包而增加的工作强度。

  • 标签: 中医贴 设计 研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CIPP模型建立护理实践评价体系,在提高耳鼻喉护理实践技能操作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单位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的48名医护人员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阶段实施该体系前24名医护人员为对照组,在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阶段实施该体系后24名医护人员为参考组。对比两组人员学习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水平、培训满意程度以及评判性的思维得分等。结果:参考组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的操作能力的得分有效好于对照组医护人员,在开展培训的满意率方面得分显著大于对照组,对比评判性思维方面得分好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提高医护人员耳鼻喉方面护理的技能操作能力得到改善提高,对培训的满意率明显上升、评判性思维方面作用明显,

  • 标签: CIPP模型 护理实践评价体系 耳鼻喉护理 实践技能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护理院-社区-家庭医养结合老年护理服务标准化体系的构建。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130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护理服务,实验组采用医养结合老年护理服务标准化体系。结果:在躯体健康风险、精神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支持情况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中,采用医养结合老年护理服务标准化体系,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医养结合 老年护理服务标准化 综合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疫情防控视域下,口腔专科医院构建应急护理管理体系的具体策略与实施效果。方法:以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为基准,充分运用方法,与口腔专科医院门诊应急工作实际需要充分结合,设立感染防控、人力资源等诸多管理小组,与其他科室协作,落实应急护理管理相关工作。结果:疫情防控期间,共紧急调配护士20名用于人口预检分诊、急诊值班工作中,顺利接诊口腔专科医院门诊就诊患者,且未出现交叉感染。结论:口腔专科医院在疫情防控视域下构建应急护理管理体系,可有序开展并落实各项工作,有效管理人员,减少或杜绝交叉感染。

  • 标签: 疫情防控 口腔门诊 应急护理管理体系 感染防控 交叉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对SPA患者实施基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入组样本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质量评价组的治疗依从性是96.00%,护理满意度为94.67%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治疗依从性89.33%,护理满意度为81.33%)(详见表1和表2),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SPA患者实施基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护理模式 重症急性胰腺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敏感指标项目管理体系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合适情况的效果。方法:研究标本为本院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各68台手术,同时将本院10名护理人员纳入本次研究,在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实施传统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实施敏感指标项目管理体系。对比实施前及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手术室配合准确台数以及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手术室配合准确台数均更高,且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实施前更低,P<0.05.结论:在手术室实施敏感指标项目管理体系可获得理想管理效果,不仅能够使护理质量以及手术室配合准确台数得到有效提升,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可推广。

  • 标签: 项目管理 手术室 敏感指标 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精细化无缝隙护理管理体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救治68例的急危重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急危重患者68例为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转运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精细化无缝隙护理干预措施。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转运总耗时、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转运总耗时、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过程中应用精细化无缝隙护理管理可显著提升转运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急危重症 院内安全转运 精细化无缝隙护理管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