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MSCT颈椎扫描重建在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30例临床确诊的CSR患者,在推拿手法治疗前后分别行颈椎MSCT检查,并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及VAS疼痛评分。MSCT检查的观察指标包括颈椎曲度变化、寰枢关节关系、棘突与中线的关系、椎体前后径线和左右径线与中轴线角度、各椎体水平方向旋转角度、椎间孔及椎间盘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3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VAS评分降低(8.20±0.92)分;测量发现,治疗前、后的平均颈椎弧度分别为(1.91±4.99)mm和(5.08±3.6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4.27),治疗前后椎间孔狭窄改善(80/300下降为35/300)。治疗前、后颈椎齿状突与两侧块距离不等分别为15例(15/30)和2例(2/30),治疗前、后棘突与中线的距离分别为(2.11±1.68)mm和(o.87±1.70)m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t=7.53)。治疗前后椎间盘突出及膨出的个数分别为63个和42个。结论:推拿治疗可以通过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椎间孔大小及椎间小关节位置关系来改善CSR的症状,MSCT颈椎扫描重建对CSR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颈椎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推拿 脊柱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daptiveiterativedosereduction3D,AIDR3D)迭代重建技术结合低对比剂用量在肝脏病灶扫描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地将60例肝脏占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常规组)采用滤过反投影(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重建+常规对比剂用量(1.5mL/kg),B组(双低剂量组)采用AIDR3D重建+低对比剂用量(1.0mL/kg)。对两组图像主观噪声、总体质量及是否达到诊断要求,按1~5分(1分最差,5分最优)予以评分。定量计算两组图像的有效辐射剂量、图像噪声、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计量资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独立样本t检验及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test)。结果:B组有效剂量较A组降低约32.1%;主观评估中,B组图像质量评分与A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评估中,B组图像噪声低于A组,CNR与SNR高于A组(P〈0.05)。结论:低对比剂剂量结合AIDR3D重建技术,在降低CT辐射剂量及减少造影剂用量的条件下,仍可得到符合诊断标准的图像。

  • 标签: 对比剂 计算机断层扫描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通过红外线热扫描技术(TTM),观察并分析口服温经汤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疗效机制。方法:临床选取辨证属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口服温经汤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行TTM扫描,对比治疗前后数据变化。结果: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TTM表现为下腹部明显的细胞代谢热降低区。温经汤治疗1个疗程后,下腹部及腰骶部代谢热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温经汤可提高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局部细胞代谢热值,改善其临床症状;TTM能可视化观察人体细胞新陈代谢热分布,为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 标签: 温经汤 寒湿凝滞 痛经 红外线热扫描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daptiveiterativedosereduction3D,AIDR3D)联合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在上腹部CT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低剂量组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管电压120kV,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重建,对比剂用量1.5mL/kg;低剂量组管电压100kV,AIDR3D重建,对比剂用量1.0mL/kg。测量两组图像肝实质、主动脉、右侧竖脊肌、前腹壁皮下脂肪的CT值及标准差,计算主动脉和肝实质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CTdoseindex,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product,DLP),计算辐射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dose,ED),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两组图像之间主动脉和肝实质CT值、CNR,SNR,图像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CTDIvol及ED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腹部CT检查中,AIDR3D技术联合低管电压(100kV)、低对比剂用量可在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的同时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管电压 辐射剂量 对比剂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快速容积采集技术(LAVA)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并结合病理初步分析前列腺病变与血管生成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各40例的MRI表现,术前均行MRI常规平扫和LAVA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灶LAVA动态强化特征并获得TIC,分析其参数变化,同时对证实的病理标本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测定。结果:病变TIC分为3型:Ⅰ型为缓慢强化型,Ⅱ型为平台型,Ⅲ型为速升下降型;Ⅰ型多见于前列腺增生,Ⅱ型既可见于前列腺癌,又可见于前列腺增生,Ⅲ型以前列腺癌为主。前列腺癌组病灶强化峰值时间早于前列腺增生组,强化程度和强化率均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均P<0.05)。前列腺癌组MVD值及VEGF表达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均P<0.05)。结论:LAVA动态增强扫描强化特征有助于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且能反映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血管生成的不同状况。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磁共振成像 血管内皮生成因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