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增强CT协同磁共振扫描在周围型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周围型肺肿块患者并给予增强CT检查、磁共振扫描及增强CT协同磁共振扫描;对比分析三组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增强CT检查病灶部位、病灶形态、病灶边缘与磁共振扫描无差异(P>0.05);增强CT检查血管集束征结果优于磁共振扫描(P<0.05);磁共振扫描检查内部坏死灶结果优于增强CT(P<0.05);增强CT协同磁共振扫描检查周围型肺肿块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更有优势(P<0.05)。结论在周围型肺肿块诊断中应用增强CT协同磁共振扫描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诊断结果更有助于临床提高有效参考依据及判断,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增强CT 磁共振 周围型肺肿块
  • 简介:摘要过去的十几年当中,全球各类自然与人为灾难的强度与频率日益增加,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环境的破坏,给受灾群众也带来了持久的精神创伤。然而灾难医学尚未包含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当中,卫生专业人员与一学生既是灾难应激反应的主要群体,也是灾难救援的后备力量,因此,灾难医学的各类相关培训对卫生行业人员及以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课程。模拟技术作为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尤其是综合模拟人非常适合应用于医学的模拟教学,并能够通过逼真的模拟病例对学生的临床诊断技能,急救技能等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察。教学老师也可通过模拟人在带的计算机对模拟人进行控制并将学生操作的全过程进行记录、分析及评估用来考察训练情况并对“危急重病”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估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急救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 标签: 综合模拟人 灾害医学救援急救 应用与意义
  • 简介:近年来,随着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软硬件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64排螺旋CT、双源CT(dualsourceCT,DSCT)、320排螺旋CT等相继问世,并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使冠心病的无创检查开启了新纪元[1]。应用无创伤、几乎没有危险和并发症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技术,患者在一次屏气的时间(5~15s),甚至更短的时间(1s)内,

  • 标签: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 计算机断层扫描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研究。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正常人40例(80眼)和高度近视50例(94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近视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以视盘为中心扫描,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进行测量,计算鼻,颞、上、下四个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度近视组患者的鼻、上、下三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变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颞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变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随着度数的加深而变薄。鼻、上、下三象限符合这一变化规律,而颞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则随着度数增加而变厚,这一特点对临床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度近视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平均厚度
  • 简介:【摘要】:当前地震、洪涝、泥石流、台风、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国际恐怖组织的渗透与影响,人为灾害频发,灾害救援活动随之增多,促使灾害救援受到空前重视,灾害护理学也发展迅速。现阶段,灾害救援专业人员十分匮乏,而灾害护理专业人员更少。工作在承担着战备及灾害救援任务的军队医院的男护士的优势更加凸显。通过探讨灾害救援过程对护士身体、心理技术、救援流程及模式等素质的要求,分析军队医院男护士在灾害救援护理中的相对于普通女护士的优势作用。建议在灾害护理团队建设中重视军队男护士的作用,基于军队医院男护士的优势,利用医疗改革和军民融为契机,打造一支鼓励军队医院男护士积极参加的全能、联动的护理救援团队。

  • 标签: 军队医院 男护士 灾害护理 团队建设
  • 简介: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检测肺微小结节的灵敏度及显示结节征象的能力,探讨最优的扫描参数。方法:在模型预扫描的基础上,对200例行常规CT检查发现肺微小结节(直径≤15mm)的研究对象行64层螺旋CT小范围低剂量(30mAs和21mAs)扫描,分析不同扫描剂量对结节分叶、毛刺、钙化、空泡和支气管征、密度不均匀、胸膜凹陷等征象的显示情况及结节直径测量的准确性。结果:30mAs扫描可检出模型及研究对象所有的肺结节[最小直径为3mm的磨玻璃样阴影(GGO)],在显示结节内部、边缘征象及大小测量的准确性方面与常规剂量影像无明显差异(P〉0.05)。在200例研究对象中,采用21mAs扫描无法显示1例4mmGGO,且显示结节的毛刺征欠佳。低剂量扫描测量的肺结节直径与常规剂量扫描所得直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小结节进行筛查、初步鉴别诊断和随访是可行的,提示30mAs是优选的低剂量扫描参数。

  • 标签: 肺结节 辐射剂量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腹部CT扫描检查,分析其预测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按照患者是否接受腹部CT扫描检查分为检查组55例和对照组67例,比较两组并发症检出率及预后。结果检查组急性胰腺炎并发症检出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61.16%,死亡率为1.82%,低于对照组的13.43%(P<0.05)。检查组蜂窝肌炎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并发症、假性囊肿、出血、腹水检出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腹部CT扫描检查对预测其并发症及死亡率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腹部CT扫描 急性胰腺炎 并发症 预后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低剂量技术在肝癌患者腹部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为其采取常规剂量与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为其进行扫描结果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放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在图像质量评分与噪声值上则无明显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剂量高低不会影响螺旋CT扫描结果,但是低剂量可减少放射剂量,更加安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肝癌 腹部扫描 低剂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与DR胸片在筛查早期肺癌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肺癌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与DR胸片进行检查,并对两组患者的结节检出数目以及疾病检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的结节检出数目以及疾病检出结果均明显优于DR胸片检查,P<0.05。结论在肺癌高危患者当中应用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的检查效果明显优于DR胸片检查,有利于提高疾病早期筛查的准确率,促使患者尽早治疗,在早期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肺癌 疾病筛查 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 DR胸片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患者对护理的配合度,观察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尿路病变的护理配合对患者不良情绪影响。方法根据随机原则的相关要求从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接诊的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尿路病变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辅以护理配合的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不同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和成像质量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轻度焦虑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轻度焦虑发生率分别为(32.62±3.30)分、1(2.22%),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和轻度焦虑发生率分别为(47.15±2.30)分、10(22.22%),两组SAS评分和轻度焦虑发生率统计学差异比较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尿路病变成像质量1级、2级和3级分别为30(66.67%)、15(33.33%)、0(0.00%),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尿路病变成像质量1级、2级和3级分别为13(28.89%)、22(48.89%)、10(22.22%),两组成像质量统计学差异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尿路病变患者接受护理配合,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还能够提高图像成像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尿路病变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护理配合 不良情绪 成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分别接受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和联合检查的诊断效果。结果联合检查的真阳性率和真阴性率显著高于DCE-MRI和DWI,联合检查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显著低于DCE-MRI和DWI(P<0.05);联合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DCE-MRI和DWI(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在诊断乳腺癌中均具有较为良好的诊断效果,使用两种检查方式联合诊断乳腺癌,能够使检查诊断的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适宜广泛应用于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中。

  • 标签: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乳腺癌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U(ColorDopplerUltrasound,CDU)与自动乳腺容积扫描(AutomatedBreastVolumeScanning,ABVS)联合应用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ImagingandReportingDataSystem,BI-RADS)对BI-RADS4类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ABVS图像中各恶性特征对BI-RADS4类乳腺肿瘤的诊断意义。结果ABVS联合CDU诊断BI-RADS4类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明显高于单纯应用CDU或ABVS诊断,且差异有显著性;“汇聚征”及“虫噬样边缘”在良恶性肿瘤ABVS的诊断中特异度最高,多形性钙化及微钙化的特异度较高;其他恶性特征的特异性偏低且假阳性率过高。结论CDU与ABVS联合能明星提高诊断BI-RADS4类肿瘤的准确性及符合率;若ABVS图像显示“汇聚征”、“虫噬样边缘”时,为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异征象;“多形性钙化及微钙化”是较特异的恶性征象。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容积扫描 乳腺肿瘤 BI-RADS分类 恶性特征
  • 简介:摘要过去的十几年当中,全球各类自然与人为灾难的强度与频率日益增加,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环境的破坏,给受灾群众也带来了持久的精神创伤。然而灾难医学尚未包含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当中,卫生专业人员与一学生既是灾难应激反应的主要群体,也是灾难救援的后备力量,因此,灾难医学的各类相关培训对卫生行业人员及以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课程。模拟技术作为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尤其是综合模拟人非常适合应用于医学的模拟教学,并能够通过逼真的模拟病例对学生的临床诊断技能,急救技能等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察。教学老师也可通过模拟人在带的计算机对模拟人进行控制并将学生操作的全过程进行记录、分析及评估用来考察训练情况并对“危急重病”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估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急救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 标签: 综合模拟人 灾害医学救援急救 应用与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SCT和MRI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对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价值。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患者73例,其中胰腺癌患者31例作为胰腺癌组,慢性胰腺炎患者42例作为阴性胰腺炎组。对其进行MSCT和MRI增强扫描。结果影像学特征①胰腺体积增大MSCT和MRI增强扫描上,胰腺癌组31例患者中,出现29例胰腺体积增大,比例占93.55%;慢性胰腺炎组42例患者中,出现19例,比例占45.24%。②胰腺周围组织及大血管侵犯MSCT和MRI增强扫描上,胰腺癌组31例患者中,出现26例胰腺体积增大,比例占83.87%;慢性胰腺炎组42例患者中,出现16例,比例占38.10%。③动态增强扫描MSCT和MRI增强扫描动脉期特征,胰腺癌组31例患者中,8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比例占90.32%;慢性胰腺炎组42例患者中,17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比例占40.48%。结论MSCT和MRI增强扫描联合应用于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具有重要鉴别价值。

  • 标签: MSCT增强扫描 MRl增强扫描 胰腺癌 慢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股骨颈骨折分型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均进行相应的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分析,并进行Garden的标准分型。结果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显示股骨颈骨折Ⅰ型有21例,Ⅱ型有17例,Ⅲ型有11例,Ⅳ型11例,根据Garden的标准分型进行分析,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显示股骨颈骨折分型的诊断率为96.7%。结论在股骨颈骨折的诊断中应用螺旋CT及三维重建,可全面、清晰、直观的将股骨颈骨折的具体情况显示出来,对股骨颈骨折分型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对于其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 股骨颈骨折分型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X线片与CT扫描在飞行员腰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腰间盘突出症的男性飞行员42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2月-2018年2月,所有飞行员在接受治疗前,均接受X线片检查和CT扫描检查,对比X线片检查和CT扫描检查的准确性。结果X线片检查的准确率为47.62%,CT扫描检查的准确率为90.48%,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飞行员出现腰间盘突出症后,对其实施CT扫描检查,能够有效对其病情做出准确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腰间盘突出症 飞行员 X线片 CT扫描
  • 简介:病例:例1,男,32岁,发热、劳累后3d出现胸痛。心电图示Ⅱ、Ⅲ、aVF、V2-6ST段弓背向上抬高、肌钙蛋白I显著升高(4.37μg/L),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43.20mg/L),心超显示正常。患者于发病后第8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左冠状动脉(LCA)慢血流,注射硝酸甘油后恢复正常,左心室心尖部收缩活动减弱。

  • 标签: 成人 急性 病毒性心肌炎 ^201Tl-SPECT显像 潘生丁
  • 简介:目的:探讨有效、准确诊断肝肺综合征(HPS)的方法。方法:2008年9月至2010年1月,对我院普外科和肝移植中心的104例慢性肝病(CLD)患者进行坐位动脉血气(ABG)分析、经胸对比增强超声心动描记术(CEE)和^99锝-大颗粒巨聚人血清白蛋白(^99mTc-MAA)肺血流灌注扫描,从中筛选并诊断出罹患HPS的患者。结果:104例患者中共诊断出18例HPS患者。ABG分析筛查出33例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15mmHg的患者,其中包括12例动脉血氧分压异常者(PaO2〈80mmHg),A-aDO2诊断HPS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82.6%,PaO2分别为66.7%、100%。CEE从33例ABG分析异常者中准确诊断出所有HPS患者,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为100%。^99mTc-MAA肺血流灌注扫描诊断出11例HPS,误诊2例,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61.1%、86.7%和72.7%,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和65.0%。结论:本组CLD患者中HPS的发生率为17.3%。ABG分析中PaO2有很高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但灵敏度较低,A-aDO2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较高,但特异度低,两者结合可筛选出所有潜在的HPS患者。CEE可从ABG分析异常者中准确地诊断出所有HPS患者,可单独用于确诊HPS。^99mTc-MAA肺血流灌注扫描有一定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必须和CEE结合使用,不宜常规单独用于HPS的诊断。

  • 标签: 肝肺综合征 动脉血气分析 经胸对比增强超声心动描记术 99锝-大颗粒巨聚人血清白蛋白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