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适形引流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立体定向血肿适形引流手术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呼吸窘迫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过程当中,采用立体定向血肿适形引流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手术对于患者的损伤较小并且成功率高,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立体定向 血肿适形置管引流手术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内镜下鼓膜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1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标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药物为罗红霉素胶囊,标准组患者采用耳内镜下鼓膜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治疗结束后,判断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有效、无效。根据统计的治疗效果计算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结果标准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例为56例,治愈率为98.2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例为44例,治愈率为77.19%。结论表明耳内镜下鼓膜治疗效果优于传统药物,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鼓膜置管 分泌性中耳炎 听力损伤 耳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和常规分次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症伴中等量咯血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支气管扩张症伴中等量咯血患者,收集时间是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分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均予以垂体后叶素治疗,对照组采纳常规分次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纳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比较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较高,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可有效改善老年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咯血症状,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 标签: 微量泵静脉输注 分次静脉滴注 垂体后叶素 支气管扩张症 咯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输液中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方法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输液治疗患儿156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8例,分别给予常规输液护理、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干预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输液不良事件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1.28%(1/78)、8.97%(7/7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满意率分别为97.44%(76/78)、89.74%(70/7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输液风险控制中,引入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模式,有助于输液不良事件问题的控制,且可帮助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输液 静脉渗出 分级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前静脉输液治疗是我国医学医疗当中最为普遍的治疗方式,通过静脉输液治疗可以将病人需要的营养物质运输到病人血液循环中,但是在静脉治疗过程当中经常会引发静脉炎,这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这一现象十分普遍的存在于在静脉治疗当中,因此相关人员要不断提高静脉治疗水平,在实践过程当中了解导致静脉炎出现的主要原因,并且根据这些不利因素寻找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本篇文章就针对静疗所致静脉炎的常见因素与防范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标签: 静脉炎 静疗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微创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并发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30例大隐静脉曲张并发静脉性溃疡的患者,采用自足端静脉起逆行分段方式对大隐静脉进行结扎,小切口结扎溃疡周围静脉分支。结果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发现患者未出现静脉曲张复发的情况,且溃疡处切口结痂、愈合。结论改良微创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并发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微创手术 静脉曲张 静脉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我科在2015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4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参照组(n=22)予以普通肝素治疗,实验组(n=22)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较比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凝血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95.45%>72.73%),各凝血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9.09%<27.27%),组间比较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较比普通肝素更具优势,且不会带来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疗效研究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选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我院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3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1)。吸入麻醉于对照组应用,静脉麻醉于观察组应用,对两种麻醉方式在术前、术后1价3值6对12h的MMSE评分及其平均睁眼时间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平均睁眼时间及其MMSE评分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方式均可以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但是予以静脉麻醉方式干预,患者清醒时间和恢复时间明显更低,因此,在老年患者手术中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 标签: 认知功能 吸入麻醉 静脉麻醉
  • 简介: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对医师的临床诊断及正确治疗起着指导性的作用。静脉血液标本是临床常用血液检测手段,是患者疾病诊断、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判断病情进展程度和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影响静脉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集更多合格的血样,本文总结在静脉采血时出现的问题中,分析出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及控制的方法,现就其影响因素和对策总结如下。

  • 标签: 静脉采血;影响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运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筛选出本院60例急性脑梗塞病患,按照不同治疗方案把他们分成静脉组和联合组,每组病患都是30例,静脉组运用静脉溶栓治疗,联合组运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两组病患治疗后1d、7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联合组比静脉组低,对比差异较大(P<0.05);静脉组的总有效率是70.0%,联合组是93.3%,联合组比静脉组高,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运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的效果满意,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可在临床实践中推荐。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动静脉联合溶栓 机械取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应用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患者通过造影确诊后实施介入溶栓法治疗;对照组21例患者则实施常规抗凝及外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并发症发生率除出血率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外,观察组在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应用介入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在临床中广泛开展应用。

  • 标签: 介入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在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讨论其改进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采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患者6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15例)和对照组(3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采血,而观察组则采取干预性护理措施,加强管理。比较两组皮下瘀血、溶血、采血量不准确、穿刺针头脱出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预性护理措施的方法,有助于减少真空负压采血的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效果满意,是值得临床推广的采血方式。

  • 标签: 真空负压 静脉采血 护理 原因分析 改进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节护理对提高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间进行静脉穿刺的80例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0例/组。对照组静脉穿刺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静脉患者穿刺进行细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00%相对比于对照的75.00%,差异明显(P<0.05);护理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P<0.05)。结论细节护理能够有效减少静脉穿刺患儿多次穿刺的痛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适合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细节护理 静脉穿刺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患者的死亡率很高。在患者接受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之后,绝大部分患者仍不能完全恢复健康,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身体功能性障碍,影响患者行为能力,带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沉重的负担。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本文对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时间窗进行了研究分析,综述了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进展,旨在为提升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水平以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一些思路。

  • 标签: rt-PA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技术(MRI与MRV)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科室在既往3年内接诊的21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磁共振诊断资料,并就磁共振成像进行分析总结,以探析磁共振技术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1例患者中17例患者经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确诊,4例漏诊患者后经磁共振静脉成像(MRV)确诊。在成像方面,MRI可清晰的将患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表现出来,而MRV则可更好的将阻塞性静脉窦显现出来。结论临床在面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时,应用MRI、MRV联合进行诊断,可以明显的提高诊断符合率,此外,这两种检查结合还具有无创性,因此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磁共振 闹静脉窦血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护理措施探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1例患者(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深静脉血栓),收治时间为2016年2月18日至2017年2月19日,对所有患者进行全方位综合性护理,并对临床资料进行记录。结果31例患者中,优秀21例(67.74%),良好8例(25.81%),差2例(6.45),护理效果为93.55%(29/31)。结论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减少意外的发生。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并发深静脉血栓 护理措施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用于静脉术后镇痛和临床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收的92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46例),其中对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麻醉方式,而观察组则使用舒芬太尼对患者进行麻醉工作,进而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经过麻醉手术后的VAS评分(2.03±1.1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麻醉手术后的VAS评分(3.88±2.88)分,并且观察组经过麻醉后的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舒芬太尼运用于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麻醉工作之中,拥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舒芬太尼 术后镇痛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行肝胆手术后开展静脉持续自控镇痛患者中所实施的护理措施效果。方法抽取时间区间段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肝胆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护理组,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各时段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护理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参照组患者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行肝胆手术后开展持续静脉自控镇痛中,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效果显著,缓解了患者的疼痛不适,减少了不良反应事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肝胆手术 持续静脉自控镇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超声在胎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10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胎儿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同时观察胎儿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或引产后尸检结果。结果在10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胎儿中,心上型5例,心内型3例,心下型2例;其中4例为单发畸形,6例合并心内或心外畸形。超声心动图诊断出9例,诊断准确率为90.0%(9/10),漏诊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声像图特征具有典型性,主要表现为四腔心切面中右心大于左心,无肺静脉开口,肺静脉在左房后方汇入共同肺静脉干,并经血管进入右房,且引流血管出现扩张改变。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对于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有助于孕妇做出科学的选择。

  • 标签: 产前超声检查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2月到2014年7月期间,我院共收治了98例脾切除术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检查,重视营养支持,严格肠道管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疼痛管理,重视健康指导,合理检查用药。对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前后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患者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人均费用支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平均住院天数,人均费用支出明显下降(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加快病床周转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标签: 脾切除 门静脉高压 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