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在妊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方法选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治妊症产后出血产妇100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照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产妇产后2h、24h的出血量,观察组明显更低,产后2h、24h出血量分别为(99.56±10.46)ml、(132.20±18.68)ml,且观察组产妇止血时间为(2.12±0.56)h,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6%,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妊症产妇产后出血的及时止血,减少出血量,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妊高症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眼外伤患儿手术护理配合的要点、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眼外伤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配合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眼外伤患儿,围手术期辅以整体优质的护理配合能够帮助其将心态调整至最佳,进而可以促进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对快速恢复视力、提升护理满意度均有重大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眼外伤 患儿 手术 护理配合要点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及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收治的患有妊症的30例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产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均有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产后平均出血量、生存质量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产后平均出血量比研究组多,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度比对照组,对照组的生存质量比研究组,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优质护理不仅能有效地减少妊症产妇产后的出血量,还能提高产妇的护理总满意度与生存质量。

  • 标签: 产后出血 优质护理 妊高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优质护理方式在妊症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妊症产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式,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子痫和先兆子痫的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参照组患者先兆子痫、子痫发生率分别为48.84%、27.91%,所生产的新生儿Apgar评分为(8.31±0.67)分;研究组患者先兆子痫、子痫的发生率分别为23.26%、2.33%,所生产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74±0.83)分。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子痫和先兆子痫的发生率都要显著低于参照组,且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高,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妊症产妇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方式,降低了产妇的高血压症状,同时新生儿质量也得到有效改善,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方式 妊高症产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妊症孕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妊症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产妇采取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临床护理效果和新生儿情况方面与对照组对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妊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妊高症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妊症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就诊的妊娠高血压实施剖宫产手术的患者7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每组患者各37例,其中参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性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护理后血压情况及尿蛋白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对比常规性护理在妊症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更佳,降压效果及护理满意程度均优于常规性护理,值得临床中的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妊高症 剖宫产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外科手术的规范化,如何规范使用麻醉药品保证医疗健康发展的关键工作,特别是对于许多大型医院而言,由于手术量大,麻醉药使用量较大,再加上麻醉药品的种类繁多,麻醉药品的管理工作也更显重要,本文针对麻醉护士在药品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加强麻醉药品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供相关的医务人员参考。

  • 标签: 麻醉护士 药品管理 规范化
  • 简介: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征)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状态、抗凝及纤溶系统部分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对妊征血栓前状态(PTS)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ELlSA法和全自动血凝仪分析,检测了正常非妊娠非妇女、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各20例和52例妊征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o—颗粒膜蛋白(GMP—140)、抗凝血酶、蛋白C系统筛选(ProCGlobal)、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结果与正常非孕组及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妊征组vWF、GMP—140水平均显著增高,并随病情加重而呈增高趋势,而AT、ProC活性均显著下降,病情越重下降越明显。纤溶系统各项指标妊征组、正常晚期妊娠组均显著高于非孕组;而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妊征组Fbg、PLG、D—Dimer、PAI均显著增高.中重度患者尤其明显,而t—PA无显著性改变。结论正常妊娠妇女存在凝状态,而妊征患者存在明显血栓前状态。产前测定有关凝血和纤溶功能指标,对妊征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血栓前状态指标 检测 临床意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血管内皮损伤 血小板活化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妊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来我院妇产科就诊的90例妊症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妊症产妇产后出血情况、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对妊症产妇总出血量进行比较,护理组产妇显著少于对照组,对收缩、舒张压进行比较,护理组产妇的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能够让血压恢复正常,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5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疗效显著。

  • 标签: 丹参多酚酸盐 柳氮磺吡啶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流量七氟醚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此次的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取90例,根据入院顺序的先后进行分组,前45例设为对照组,采用盐酸氯胺酮进行麻醉,后45例设为观察组,采用流量七氟醚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情况(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麻醉清醒时间、用药量)及其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情况(血压过高、心动过缓、恶心、躁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麻醉清醒时间、用药量整体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均P<0.05);观察组的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流量七氟醚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低流量七氟醚 腹腔镜手术 麻醉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纤维蛋白原血症与介入后咯血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方法纳入因大咯血入住我中心并接受介入治疗患者14例。依据术前是否使用血凝酶分为血凝酶组和非血凝酶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咯血情况及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结果血凝酶组患者有5例术后发生咯血P=0.021。血凝酶组患者术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P<0.0001,非血凝酶组患者术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94。结论使用血凝酶导致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能是导致介入治疗后仍咯血的重要原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纤维桩高嵌体修复牙合龈距后牙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这一段期间内收治的90例牙合龈距后牙残冠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这90例患者分成三组,分别为A组、B组、C组,每组各30例。对A组患者采用含纤维桩的钴铬合金烤瓷高嵌体进行修复;对B组患者采用含纤维桩的氧化锆全瓷高嵌体进行修复;对C组患者采用金合金分体桩高嵌体进行修复,分别在治疗后14天、6个月及2年后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后14天、6个月及2年后修复体的解剖形态、边缘着色、边缘适合性、表面质地以及继发龋等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纤维桩高嵌体修复牙合龈距后牙残冠的临床效果不输于金合金分体桩高嵌体,并且外表美观,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纤维桩 高嵌体 低牙合龈距后牙残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22例ICU患者采用电脑抽取方式,划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组61例。常规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对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结果治疗组患者发生疮率16.39%低于常规组37.70%,而且在损伤程度方面也低于常规组,两组存在一定差距(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率83.61%低于治疗组98.36%,两组相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ICU患者疮管理中实施集束化护理,不仅可以降低压疮的发生率,还能减轻损伤程度,让患者感受到医院人文化关怀,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率,从而有利于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ICU 压疮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医传统疗法与负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5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法分为2组,即参照组(n=37)、观察组(n=38)。参照组患者给予负封闭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传统疗法与负封闭引流联合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及抑郁、焦虑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97.4%,同参照组患者的81.1%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骨髓炎患者施行中医传统疗法联合负封闭引流,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疼痛程度及负面情绪,临床应用价值非常,值得全面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慢性骨髓炎 中医传统疗法 负压封闭引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负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本研究分析负封闭引流术应用于骨外科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82例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负封闭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愈合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共出现1例(2.44%)感染,对照组出现9例(21.95%),明显多于观察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6.88%,且感染情况少,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封闭引流术治疗骨外科创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显著。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术 创伤软组织缺损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面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伴重症肥胖患者疮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骨科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经过对下肢骨折伴重症肥胖患者Waterlow疮评分,筛选出31例高危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使用减压贴、间歇性减压、预防性按摩、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结果31例患者的疮发生率3%。结论针对重症肥胖老年骨折患者疮预防护理难题,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尤其在入院48小时内强化干预措施,能够显著减少该类患者难免疮的发生率。

  • 标签: 骨折 重症肥胖 压疮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应用中耳负治疗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参研对象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医院诊治的74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遵从随机的分组标准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后者行传统捏鼻鼓气法进行自行吹张治疗,前者行中耳负治疗仪合并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气导听阈、平均气骨导差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治疗效果能够通过中耳负治疗仪治疗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耳负压治疗仪 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同一创腔多处负引流采用全面护理模式的效果与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实施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的患者74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7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引流护理模式,实验组给予全面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及引流不良事件情况。结果实验组引流时长、住院时长、引流量及拆线时长均低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咽瘘、活动性出血、乳糜漏及引流管脱落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头颈部恶性肿瘤同一创腔多处负引流中实施全面护理模式,患者临床恢复效果较好,各项引流不良事件发生比例较低,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头颈恶性肿瘤 同一创腔多处负压引流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