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分析系统化康复护理在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评价。方法:选择自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系统化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ESS评分及ESCA(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E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差(P>0.05);护理后,两组ES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E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E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ES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系统化康复护理 卒中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系统性护理对围手术期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于2017 年6月-2020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40例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A组患儿20例、B组患儿20例。常规护理用于A组患儿,系统性护理用于B组患儿。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满意度情况。结果:对于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B组患儿住院时间、满意度均优于A组患儿住院时间、满意度。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在围手术期采用系统性护理,可以改善患儿的配合度、提升护理质量、减少住院时间。

  • 标签: 系统性护理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围手术期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系统淋巴结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抽取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行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组41例患者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给予治疗组41例患者系统性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不同治疗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2年复发概率、生存率等临床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为(265.25±14.23)min,淋巴结清扫个数(2968.46±269.55)个,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随访2年复发概率为7.32%,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随访2年生存概率为92.68%,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行系统淋巴结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系统淋巴结切除术 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系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2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精神病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数量为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案,对照组(n=41常规护理)、观察组(n=41系统康复护理),统计及对比组间护理前后相关分值。结果:精神病患者护理前相关分值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精神病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精神病量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阴性症状量表分值统计指标较低,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长期住院 精神病 系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50例分析。方法:对我院在时间范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之间收治的50例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病原学检验,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的感染类型、临床症状以及疾病转归。结果:经过分析后,感染类型中由HIV原发引起的感染患者有8例,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患者有17例,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患者有22例,由病毒引起的感染患者有2例,由弓形虫引起的感染患者有1例。临床表现中发热患者有39例,头痛患者有44例,呕吐患者有26例,脑膜刺激征患者有14例。疾病转归中病情好转患者有22例,病情加重患者有20例,死亡患者有8例。结论: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的疾病类型和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需要仔细鉴别,展开有效治疗。

  • 标签: 艾滋病 中枢神经系统 机会性感染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对急诊住院患者预后评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9年1月-2019年3月期间入急诊抢救室的39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依据评分结果分为Ⅲ级组、Ⅱ级组、Ⅰ级组,观察并记录患者死亡率以及出急诊室去向包括住ICU、普通内外科病房、及好转回家(包括门诊治疗)4种。结果:Ⅲ级组死亡率显著高于Ⅱ级组(P<0.05),同时,显著高于Ⅰ级组(P<0.05);不同急诊预检分诊评分患者去向有差异(P<0.05)。结论: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评分越高其预后越差,对急诊住院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急诊住院患者 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全过程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根据数字分表法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纳入的76例肝硬化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行常规护理和全过程优质护理,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其健康知识评分及依从性评分较参照组高,住院时间较低;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全过程优质护理 肝硬化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用系统护理的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回顾本院62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每组31例。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方面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日间功能障碍,研究组各项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护理针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系统护理 直肠癌根治术 负性情绪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估在加强监护病房综合治疗室(ICU)病人护理服务中采用早期系统化干预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ICU行个体干预的72位病人开展探讨,就诊时间均在2020.05-2022.06。以乱数表法将其分于两个组别中,前组(对照,于择选者临床中施行基础常规化干预,人数36),后组(观察,采用早期系统化干预,人数同上)。比照上述对象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情况和亲属认可性并行分析。结果:内容不相同的护理模式运用下,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率及亲属总认可度数值均相对较低(P<0.05)。结论:ICU患者采取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存在显著效果,应用适宜且得到大部分病人亲属信赖与认可。

  • 标签: 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 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康复结合多媒体康复训练系统对于脑瘫儿童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入院后采用引导式教育康复模式,观察组在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多媒体康复系统游戏训练。结果:治疗前后的疗效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相比,疗效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媒体康复训练系统联合引导式教育能明显提高痉挛性脑瘫患儿运动能力。

  • 标签: 脑性瘫痪 多媒体康复训练系统 引导式教育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性评价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万方数据库、EMBASE、Pubmed和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截止日期2022年6月。结果:采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7项研究共计687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脑梗死患者临床有效率上与对照组效果相[RR=4.04,95%CI(2.30 7.10)P<0.00001];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当[MD=-5.67 95%Cl(-5.91 ,-5.44) Z=47.61,P<0.00001]。进一步进行银杏蜜环口服溶液亚组分析,其中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当[MD=-3.78  95%Cl(-4.15 ,-3.40) Z=19.82,P<0.00001]。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改善进展性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当[MD=-6.89 95%Cl(-7.19 ,-6.59) Z=45.13,P<0.00001]。阿替普酶联合使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当[MD=-3.26  95%Cl(-3.71 ,-2.81) Z=14.34,P<0.00001],以上各项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结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且安全性相对较高。此外,对于溶栓患者,阿替普酶联合使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较对照组亦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进展性卒中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对ICU颅脑外伤患者NIHSS及FMA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我院的ICU颅脑外伤术后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早期系统康复治疗。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FAM评分比对照组高,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ICU颅脑外伤患者应用早期系统康复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运动功能评分情况,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 标签: 早期系统康复治疗 ICU 颅脑外伤 NIHSS FMA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入院序列数为基础,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的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的治疗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经治疗干预后,观察组在生活质量;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炎性因子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的治疗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炎性因子水平,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发生率 炎性因子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诊断级CT系统对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的评估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到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12例鼻咽癌患者,采用图像引导调强放疗纠正摆位误差,通过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校准摆位误差,评估鼻咽癌患者摆位误差以及治疗期间的位移误差。结果:诊断级CT系统的图像分辨率高,在同一治疗室中既可以获得诊断CT,又能够完成治疗。结论:诊断级CT系统属于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准确性提升的主要方法。

  • 标签: 诊断级CT系统 鼻咽癌 调强放射疗法 摆位误差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护理过程中运用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摸球法将患者完成组别的划分,实验组与参照组各包含患者70例。运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参照组患者,运用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护理实验组患者,将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前后依从性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是否适用于护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参照组患者护理后依从性评分、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患者(P

  • 标签: 系统健康教育 类风湿关节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母乳喂养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对母乳营养成分的分析以及对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功能评估,为科学育儿提供依据。方法:1. 样本选择:选取本地健康足月出生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母乳喂养情况分为母乳喂养组和非母乳喂养组。2. 数据收集:收集新生儿的体重、身高、性别等基本信息,以及新生儿的喂养情况、家庭背景等信息。3. 实验室检测:对母乳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对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功能进行评估,包括免疫细胞数量、活性以及抗体水平等。4.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母乳喂养组与非母乳喂养组在免疫系统发育方面的差异。结果:1. 母乳喂养有利于免疫系统的发育:研究结果显示,母乳喂养组新生儿的免疫细胞数量和活性均高于非母乳喂养组,说明母乳喂养有助于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发育。2. 母乳营养成分与免疫系统发育的关系:分析母乳营养成分发现,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与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密切相关。特别是母乳中的免疫因子,如抗体和乳铁蛋白,对新生儿免疫系统的保护作用明显。结论:本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有利于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发育,这可能与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和免疫因子有关。因此,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母乳喂养,以促进新生儿的健康发育。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母乳中其他成分与免疫系统发育的关系,以及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幼儿免疫系统的影响。

  • 标签: 母乳 新生儿 婴儿免疫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改良版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应用在新生儿科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随机平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和改良版新生热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疾病有关指标和护士预警评分准确率、不良事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版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能够使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疾病的预警准确率提升,使新生儿有创机械通气和转入NICU的例数减少,使住院时间缩短,使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 标签: 新生儿科 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改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