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流行性感冒治疗中应用磷酸奥司他韦的效果。方法:流行性感冒患者取样85例,收治时间2018.01-2019.12,随机分组,给予莲花清瘟颗粒(常规组)和莲花清瘟颗粒+磷酸奥司他韦(观察组)治疗,观察不良反应,对比症状消退时间、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1.21±0.33)d全身酸痛消失,(1.23±0.42)d流涕消失,(0.85±0.41)d退热,(0.89±0.53)d头痛消失,(1.26±0.65)d咳嗽消失,比常规组快,常规组83.33%(35/42)总有效率比97.67%(42/43)的观察组低,P<0.05。结论:流行性感冒治疗中,在常规莲花清瘟颗粒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奥司他韦有助于缩短症状消退用时,提升用药有效性,可借鉴应用。

  • 标签: 应用效果 流行性感冒 磷酸奥司他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流行性感冒(FLU)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21年10月诊治的15925例FLU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含住院1301例),采用RT—PCR法对上述病例鼻咽拭子样本进行检验和鉴定,统计FLU确诊例数,同时对确诊患儿临床特征进行归类分析,并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上述15925例FLU病例感染病毒主要包括甲型流感病毒(A组,9041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B组,6884例)。在年龄分布的对比中可以发现无论是在任何时段,6—14岁这一年龄段的儿童FLU发病率都处于较高的水平,且患儿症状主要为发热、咽痛和咳嗽。(P<0.05)。其次在体温方面,峰值体温为(38.4±0.5)℃,以B组患儿较为多见,峰值体温为(39.4±0.5)℃,以A组患儿较为多见(P<0.05)。另外外周WBC减少在A组患儿中较为多见,WBC数量增加在B组患儿中较为多见(P<0.05)。除此之外在感染时段方面,FLU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特点,总体上来说秋季和冬季的FLU发病率处于较高的水平(P<0.05)。结论:研究发现FLU在秋冬两季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感染流感病毒的概率相对较高,但婴幼儿感染流感病毒后住院率及重症率相对较高;针对这一特点,患儿家长和幼儿园、小学和相关医疗机构应当充分重视,避免出现大规模的传染现象。

  • 标签: 儿童FLU 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前后的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方法:流感疫情资料的来源渠道是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借助流行病学分析方式,综合性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后2019年与2020年流感发病资料,探究对福州市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的一些因素。结果:福州市2019年流感病例中有2000例男性,1540例女性,男女比例是1.30:1。2020年流感病例中有900例男性,746例女性,男女比例是1.21:1.对比可知,2019年与2020年流感病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019年流感男性比例高于2020年。2019年哨点医院送检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2400份,借助Real-time PCR法或者RT-PCR法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520份;2020年福州市哨点医院送检标本2399,检出阳性标本70;可见,2020年流感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2019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019年与2020年流感优势毒株都是H3N2,这两年的流感毒株构成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在福州市爆发后,对于学校为核心的公共场所加强疫情防控,持续强化流感疫苗接种和宣传教育,能够有效降低流感的整体发病率。

  • 标签: 特征分析 流行性感冒 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流行性感冒合并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在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本院 流行性感冒合并支原体肺炎患儿中选择74例为对象,随机排序均分对照组(37例,开展常规护理支持)和观察组(37例,开展综合护理支持)。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各症状改善用时,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流行性感冒合并支原体肺炎患儿护理时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以迅速改善患儿各方面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患儿恢复。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支原体肺炎 综合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2年5月,感染新冠病毒,入住“长春通源方舱医院”的患者。剔除重复登记和治愈后再次复阳入院患者。总结归纳病人的个人情况等因素,分析患病情况,为未来疫情防控及传染病防控提供借鉴。结论:通过对吉林新冠疫情期间病毒感染者症状分析发现,本次感染通源方舱医院以咳嗽为首要症状,其次为无症状患者居多,接下来按照统计人数总结,症状排序有发热、流涕、口干苦、咳痰、鼻塞、咽痛、恶寒、乏力、头痛、胸痛、恶心、腹泻。考虑外感症状结合湿邪为患,虚实夹杂。

  • 标签: [] SARS-CoV-2感染 患者情况 感染患病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抗生素在感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感染科治疗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行头孢唑肟治疗干预对照组(n=90)与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干预实验组(n=90),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抗生素 感染科病人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抗感染治疗对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应用价值进行相应的探讨。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接诊的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常规方式处理,观察组接受抗感染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实施抗感染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切口愈合效果。

  • 标签: 抗感染治疗 急诊外科创伤手术 切口感染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化感染护理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作用。方法:将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中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对照组中的患者实行常规的抗感染护理,对观察组中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他们的感染护理措施,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在进行护理干预后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和卫生合格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再对两组中各项卫生合格情况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强化感染护理 降低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 多重耐药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切口感染采用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从急诊外科选择84例外科创伤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消毒治疗,观察组采用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与伤口愈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为23.81%,观察组发生率低于比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Ⅰ级、Ⅱ级愈合率61.9%、35.71%,Ⅲ级愈合率2.38%,对照组Ⅰ级、Ⅱ级愈合率23.57%、45.24%,Ⅲ级愈合率26.19%,观察组Ⅰ级、Ⅲ级愈合优于对照组(P<0.05),Ⅱ级愈合率无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而言,抗感染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抗感染治疗 急诊外科 创伤手术 切口感染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