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老年性)患者使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悬液的对机体影响。方法:研究共入选200例受试者,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2年2月,将其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受试者:100例;治疗方法: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悬液),对照组(受试者:100例;治疗方法:输注去白红细胞),治疗后比对2组患者输血反应。结果:本研究中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肺炎、切口感染、皮疹、低热等四种,其中观察组总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的20%,发生率数据使用卡方检验,得到P=0.0013,P值小于0.05。结论:针对肿瘤(老年性)病人,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后,病人不良反应少,值得在老年肿瘤治疗中积极推广。

  • 标签: 老年肿瘤 输血治疗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检测中单核细胞异常结合散点图分析在恶性血液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XN2800血常规检测及血细胞分类计数(DIFF)散点图异常报警信息,选择庆阳市地区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1例初发恶性 血液病住院患者血常规进行分析。结果:101例恶性血液病中,76例(75.2%)单核细胞比例增高29例(28.7%)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101例(100%)DIFF散点图异常,45例(44.5%)白细胞增高,32例(31.6%)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全部减低,17例 (16.8%)血小板增高,59例(58.4%)血小板减低,进行血涂片复检,原始细胞符合率为69.3%,未成熟粒细胞符合率为 44.6%,散点图异常提示符合率100%,后对101例进行骨髓形态学、外送骨髓流式细胞学、骨髓活检、细胞遗传学确诊为新发恶 性血液病,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型和急性淋巴细胞型,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慢性淋巴细胞型髓系白血 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DIFF散点图具有各自明显的特点。其他疾病类型的DIFF散点图特征不明显。结论:血细胞检测中及 散点图异常在恶性血液病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 标签: 血细胞计数 单核细胞 散点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结果确诊的4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超声造影,通过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48例患者中,病灶数量达到了66个。平均时间段方面,病灶增强时间为(14.0±3.7)s,达到阈值的时间为(23.2±5.0)s,低回声时间为(41.9±15.2)s。在病灶增强时,66个病灶中有38个病灶为不规则的环状增强,有28个为整体的全面增强;在病灶增强达到阈值时,有49个病灶为不均匀增强,有17个病灶为均匀增强;而所有病灶均表现为低回声,并有52个病灶呈现出树枝状延伸表现。另外在诊断结果方面,48例患者中检测出11例肝硬化、21例肝内胆管结石、16例肝门淋巴结肿大。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具有环状增强或树枝状增强的等表现形式,这些对于疾病的诊断可以作为判断依据,具有临床价值,可以在今后被推广使用。

  • 标签: 肝内胆管细胞癌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医治疗浆细胞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6年内12月,在我院门诊接受中医药治疗的40例浆细胞乳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展开研究;探讨患者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结果在全部40个病人中,愈合病人36个,好转病人5个,治愈率为90.0%;在为期半年到2年的随访中,有4个病人复发。结论采用中医药疗法治疗浆细胞乳腺炎,不仅治疗方法简便,而且对病人的乳房外观损伤较小,临床愈合度更好,且病人治疗后不易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浆细胞乳腺炎 中医药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肿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癌症,常与慢性肝脏疾病相关联,特别是肝硬化,这使得治疗上变得复杂且具有挑战性。肝癌的治疗必须考虑肿瘤的部位、病理类型、范围以及结合病人的全身及心理状况。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移植、局部消融、化疗栓塞,射频消融和分子靶向治疗等,这些治疗可以有不同的组合方法来实现不同的目的。理想情况下,肝脏移植是治疗早期HCC最好的办法,因为它能移除可以导致HCC的肝肿瘤和慢性疾病,然而,这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却因肝脏捐赠者的稀缺而受限。一些专业人士,包括肠胃科、放射科医生和外科医生,都在致力寻找一个恰当的、多学科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多学科治疗方法的优势,劣势和其使用的理由提供一个全面的描述。

  • 标签: 肝细胞癌 综合治疗 局部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 肝切除术 肝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64例输血患者,按照输血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取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输血措施。结果观察组中,无效0例,有效32例,输血有效率100%;对照组中,无效2例,有效30例,输血有效率93.75%。观察组输血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运用于输血工作中,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可帮助患者及时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输血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 应用进展 患者
  • 简介:摘要:CAR-T疗法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它是依托基因工程技术,人工改造肿瘤患者的T细胞,在体外大量培养后生成肿瘤特异性CAR-T细胞,之后将其回输入患者体内用以攻击癌细胞。近几年,CAR-T细胞疗法成为医学科研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回顾了CAR-T细胞疗法的发展历程,分析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进行展望,以期为肿瘤免疫疗法的研发提供参考。

  • 标签: CAR-T细胞疗法 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干细胞移植患者皮肤药物护理的效果影响。方法:将本科室收治的干细胞移植病例,选取52例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其中探究组采用皮肤精细护理,参照组采用基础护理。结果:两组病患入组前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而经过两种不同模式的护理后,探究组的病患SAS焦虑评分(37.87±3.13)与SDS抑郁评分(35.77±3.48)都低于参照组(45.47±3.33)与(43.44±3.78),表示探究组病患焦虑与抑郁程度更轻,心理状态更好;探究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92.31%)较参照组的(80.77%)也更高。结论:经过对两组病患的详细实验探究可发现:在干细胞移植病患中做好皮肤精细护理能够使病患康复更好,心理状态与满意度更佳。方法有效,可以推广。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皮肤 药物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NK细胞疗法,全称为自然杀伤细胞疗法,是肿瘤免疫治疗手段当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属于过继性细胞治疗的一种方式。NK细胞疗法是通过分离自体或者异体免疫效应细胞,经过体外激活并回输到患者体内,直接杀伤肿瘤,或者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NK细胞疗法目前主要是处在一期或者二期临床试验阶段,随着NK细胞纯化技术以及扩增技术的不断改进,NK细胞疗法逐渐成为过继性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NK细胞,NK活性检测,NK功能检测,杀伤功能评价
  • 简介:【摘要】细胞代谢组学作为代谢组学研究的一个新兴的方向,在病原体感染、肿瘤研究、药物作用机制及药物研发、毒性评价等多个领域都有所应用。可解决基本的生物学问题,并允许观察细胞内的代谢现象。现简要综述细胞代谢组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细胞代谢组学 研究方法与应用 综述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由于服用ATDs引发的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共计36例,采集患者临床诊治的信息。所有甲亢患者均符合Graves病甲亢的诊断标准。粒细胞缺乏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粒细胞<0.5×109/L。按照粒细胞缺乏的程度将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分为A组25例(69.4%):血中性粒细胞≤0.1×109/L;B组11例(30.6%):血中性粒细胞计数(0.1~0.5)×109/L,进行两组间信息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ATDs诱导的粒细胞缺乏症,虽然发生率低,但容易合并不易控制的感染,病死率高,一旦发生,需积极予以治疗。G-CSF是目前粒细胞缺乏治疗最有效的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的探究螺旋CT重建在寰枢椎损伤法医鉴定中的作用,为寰枢椎损伤的诊断提供便利,本文将针对这一技术的应用进行相关的探究,从而更快速的对寰枢椎损伤进行诊断。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检测螺旋CT重建这一检测方法的优越性,在临床实验中发现,这一技术相比较于传统的CT平扫、X线片有着更高的准确率,可以帮助医生更快的进行病情诊断。由此可见螺旋CT重建这一技术的优势,下面将针对这一技术的应用进行相关的探究。

  • 标签: 法医学 螺旋CT重建 寰枢椎损伤 损伤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 80例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案例的病历资料,对神经系统缺损症状出现时间、病变部位出现时间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从神经系统缺损症状出现时间来看, 24小时 4例患者出现轻偏瘫症状,发生率为 5.0%; 2-7天 28例患者出现轻偏瘫症状,发生率为 35.0%, 12例患者出现失语症状,发生率为 15.0%, 8例患者出现偏盲症状,发生率为 10.0%; 7-30天 14例出现轻偏瘫症状,发生率为 17.5%, 6例患者出现失语症状,发生率为 7.5%, 8例患者出现偏盲症状,发生率为 10.0%; 2-7天发生神经系统缺损症状的案例最多,其中轻偏瘫症状占比最高。从病变部位出现时间来看, 24小时 2例基底节 -内囊区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2.5%; 2-7天 32例基底节 -内囊区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40.0%, 10例额 -顶 -枕叶皮质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12.5%, 2例小脑及脑干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2.5%, 6例丘脑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7.5%; 7-30天 14例基底节 -内囊区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17.5%, 6例额 -顶 -枕叶皮质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7.5%, 4例小脑及脑干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5.0%, 4例丘脑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5.0%; 2-7天病灶出现最多,其中以基底节 -内囊区为主。结论:对于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法医学鉴定,因涉及因素多,因此不仅需要了解各时间段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还需要了解病灶变化,以保证鉴定结果可靠性。

  • 标签: 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 法医学 鉴定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两种培养基分离鉴定酵母样真菌的不同鉴定效果比较。方法近年来本研究收集我院患者640份临床送检标本,分别划线接种于沙保弱培养基与CHROMagar显色培养基上,分离鉴定酵母样真菌效果。结果沙保弱培养基与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对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分离鉴定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沙保弱培养基与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对其它酵母样真菌生长阳性率鉴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沙保弱培养基和CHROMagar显色培养基都有较好的分离酵母样真菌的鉴别效果,显色培养基在分离鉴定酵母样菌中操作简便、抑杂菌强,又优于沙保弱培养基。

  • 标签: 沙保弱培养基 显色培养基 酵母样真菌 分离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道路交通事故伤情病例资料特点,为进行伤情鉴定审查找到合理的依据。方法分析病例资料常见的特点,研究审查的方法及面对的问题。结果病历资料对准确进行伤情鉴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结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我们在对病历资料审查的过程中,主要是对病历资料填写的规范性、内容逻辑情况、信息属实等方面进行审查和研究。

  • 标签: 道路交通事故 伤情鉴定 审查 病例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两种培养基分离鉴定结核杆菌的不同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4年12月,我们收集我院患者640份临床送检标本,分别划线接种于罗氏培养基与丙酮酸钠培养基上,分离鉴定结核杆菌效果。结果罗氏培养基与丙酮酸钠培养基对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分离鉴定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罗氏培养基与丙酮酸钠培养基对其它结核杆菌生长阳性率鉴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罗氏培养基和丙酮酸钠培养基都有较好的分离结核杆菌的鉴别效果,丙酮酸钠培养基在分离鉴定酵母样菌中操作简便、抑杂菌强,又优于罗氏培养基。

  • 标签: 罗氏培养基 丙酮酸钠培养基 白色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结核杆菌 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