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合肥市病毒性肝炎网络报告数据质量,为校正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查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住院病例,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评估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报告数据质量,同时抽取部分临床医生调查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报告标准知晓率。结果63家被调查单位均能开展肝功能和乙肝两对半检测,开展甲肝、丙肝和戊肝IgM抗体检测的单位分别占60.3%、60.9%和65.1%,46.0%的开展丙肝RNA检测。临床医生病毒性肝炎诊断和报告标准知晓率为69.9%。调查病毒性肝炎1319例,报告率96.5%,及时报告率89.1%,重报率4.1%。网络报告病例诊断准确率84.6%,准确报告率56.2%。结论合肥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病毒性肝炎诊断准确率和准确报告率不高,临床医生病毒性肝炎诊断和报告标准知晓率低,应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提高病毒性肝炎报告数据质量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网络报告 数据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给予全程无缝隙护理,分析护理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64例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全程无缝隙护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分析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护理后,SAS和SDS评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生活质量评分护理组也高于对照组,组间统计学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对患者有较大的影响,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理问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程无缝隙护理 血液透析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其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选取桌医院脑卒中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社会影响量表及简明健康调查表评价其病耻感与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脑卒中患者病耻感总得分平均为(57.73±12.02)分,各维度与生活质量均呈负性相关。内在耻辱和社会孤立2个维度与总体健康、情感功能及精神健康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外在羞辱和歧视的2个维度与生理职能和社会功能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应对其做好科学的护理干预;重建患者身心平衡,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病耻感 生活质量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系统化术前访视模式对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手术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分组法分成两组,其中21例为观察组,均采用系统化术前访视模式进行术前访视;另外21例为对照组,均采取常规术前访视;对两组术前和入室后的SAS和SDS评分、血压、心率等进行比较,并在术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率。结果术前两组的SAS和SDS评分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入室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36.5±8.2)分、(43.4±8.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1.4±8.9)分、(53.7±7.6)分(P<0.05)。术前两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入室后两组的舒张压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收缩压和心率(125.1±12.3)mmHg、(79.6±10.8)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130.8±16.2)mmHg、(87.3±18.5)次/min(P<0.05)。术后两组的护理总满意率相比观察组(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5.7%)(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采用系统化术前访视模式进行术前访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以使患者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系统化术前访视模式 术前访视 手术患者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观察疼痛专项护理对改善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3月~2017年3月为研究区间,将我院骨折收治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30例)、观察组(n=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联合予以疼痛专项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评分分别为(73.8±1.2)分、(75.3±0.9)分、(74.2±1.3)分、(75.9±1.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疼痛专项护理可显著改善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生活质量水平,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 标签: 脊柱 围术期 疼痛专项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患接受家庭跟进护理所取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了解家庭跟进护理对病患生存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8月11日-2017年8月16日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患进行血液透析的顺序进行分组,将50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病患纳入参照组,将其余50例接受家庭跟进护理的病患纳入实验组,对两组病患的生存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之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低于实验组,实验组生存质量评分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组间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患接受家庭跟进护理,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改善病患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家庭跟进护理 护理效果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12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有利于改善护理治疗,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检查。

  • 标签: 舒适护理 常规护理 无痛消化内镜检查 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1-2015.12间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设置为中医组,为其提供中医护理干预,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施护;同期选取2014.1-2014.12间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设置为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症状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变化。

  • 标签: 中医 护理 冠心病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层次培训模式对临床护士技能及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将我院40名在职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的方式将护理人员分成2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护理人员进行常规护理培训;实验组护理人员则采用分层次培训模式,对比两组临床护士技能以及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理论知识、实际操作以及护理质量等指标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次培训模式能提升护理人员临床护士技能,也能促进护理质量提升,价值显著。

  • 标签: 分层次培训模式 临床护士技能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品管圈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9个专科门诊中,有4个科室进行品管圈活动,有5个科室进行常规护理质量管理,共有护士100名,品管圈组50名护士,常规护理组50名护士,并对活动实施前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与品管圈组护士的综合素质评分予以对比。结果活动实施后品管圈组患者的满意度有所提高,且比常规护理组活动实施后的满意度高(P<0.05);品管圈组护士活动实施后的护理手法运用、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评分均比实施前高(P<0.05)。结论门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品管圈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护士综合素质。

  • 标签: 品管圈 门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神经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用自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入患者128例,随机分组,A组常规护理,B组施行早期神经康复护理,比较两者的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结果A组CSS评分和NIHSS评分高于B组,B组ADL和FIM得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早期神经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予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康复护理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苏州市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方法分析《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报告质量综合评价数据。结果2016年苏州市传染病诊疗机构网络正常运行率为100%、及时报告率为99.99%、有效证件号完整率为98.67%、及时审核率为100%、重卡率为0%,综合率为99.73%在全省处于中等水平。结论苏州市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较好,但仍存在薄弱环节,建议各医疗机构、疾控部门共同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各个环节的管理,稳步提高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

  • 标签: 法定传染病 网络直报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肺结核护理质量及依从性的干预影响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3例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采用住院号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实施一般护理,实验组32例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肺结核患者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护理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肺结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显著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优质护理 肺结核护理质量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ICARE沟通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提升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院内急诊室就诊的116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8例,分别采取不同的沟通模式,对比两组的患者护理有效性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的患者护理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ICARE沟通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 标签: CICARE沟通模式 急诊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老年卧床患者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60例老年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满意度8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合格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卧床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提高了基础护理合格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老年卧床患者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讨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7年3月之间本院所接收的慢阻肺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的患者数均为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治疗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在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比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使患者的花费得到节约,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慢阻肺患者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提升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2月66例宫颈癌患者,根据自愿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33例)和常规组(33例)两组。常规组主要采用的护理方式是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根据调查问卷,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的身体功能、情感功能、生活状态等五项指标与常规组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帮助宫颈癌患者纠正心理状态,提升身体机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运用和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宫颈癌患者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研究在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我院的54例护士当做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方式分甲组、乙组,每组27例。给予乙组护士常规管理,给予甲组护士分层级管理,评价甲乙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和满意情况。结果甲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91.25±2.52)分高于乙组护士(82.35±2.14)分,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13.988,P=0.000)。甲组护士对管理满意度(96.30%)高于乙组护士(74.0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83,P=0.022)。结论在临床上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并使护士对于管理的满意程度增加。

  • 标签: 护理管理质量 护士分层级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结核患者在临床护理干预下的心理与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生存质量的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的SAS分值(51.23±5.25)分、SDS分值(53.22±6.40)分均高于观察组的SAS分值(35.28±5.11)分、SDS分值(37.45±6.35)分,但生存质量评分躯体功能(60.12±5.25)分、社会功能(65.22±5.13)分、心理功能(73.33±4.38)分、物质功能(68.42±4.10)分则低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躯体功能(79.33±10.20)分、社会功能(82.40±5.12)分、心理功能(84.28±5.21)分、物质功能(80.43±4.16)分,其对比的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应用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 肺结核 心理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和研究产后访视干预对产褥期妇女生活质量影响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