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如何提高X线摄影技术质量,总结质量管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诊断过的10000张X线片,并对X线片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响X线片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在随机抽取的2016年10000张X线片中,共有236张X线片被判定为丙级;4个季度废弃线片分别为34张、51张、47张及56张;导致X线片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为X线机出线量不准、患者移动及技师主观因素。结论近几年,该院X线摄影技术质量有所提高,但部分质量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提高X线摄影技术质量管理,将质量问题降到最低,才能使该院放射科质量监控长期处于可控水平范围内。

  • 标签: X线片 质量管理 质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病理技术控制中常见的问题,并总结处理对策。方法根据自身工作实践以及临床经验分析影响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因素。结果提出实施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结论为了提高和保证病理诊断准确性,必须加强病理技术质量控制。

  • 标签: 病理技术 质量控制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行肺动脉造影(CTPA)的成像技术及图像质量。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自我院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病人24例,另外随机选用我院2016年24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行常规对比剂剂量CTPA检查的病人资料作为对照。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24例CTPA扫描时间为8.5s~12.5s,平均10.5s。实验注射对比剂到达峰时时间为6s~10.25s,平均7.5s。24例患者行CTPA检查,40ml总量的造影剂均可使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显影,肺动脉与肺静脉有明显的对比,为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结论16排螺旋CT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无创的诊断方法,可能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 标签: 16排螺旋CT 肺动脉造影(CTPA)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小儿浅静脉头皮针输液技术以及该技术的水平提高方法和护理质量的具体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进行浅静脉头皮输液的患儿1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患儿,同时对两组患儿的输液过程中哭闹程度以及哭闹数量和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的患儿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要高很多,并且观察组患儿的哭闹程度和哭闹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浅静脉头皮针输液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输液方法,与普通的手部静脉输液相比虽然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对穿刺的成功率和小儿哭闹强度均有明显的提高和发展。可以在临床应用当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小儿静脉 头皮针输液技术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影像质量与成像剂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系统和计算机X射线摄影(CR)系统,采用对比度-细节模体获得不同摄影类型的影像,对每次曝光时体膜表面吸收剂量进行详细记录,由4位观察者在图像诊断工作站显示器上对获得的影像进行评估,计算影像质量表征因子(IQF)值,对比分析两种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影像质量与成像剂量。结果对于CR系统和DR系统,不同成像剂量的情况下,影像质量表征因子(IQF)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影像质量均与剂量呈正相关;DR系统的IQF值显著低于CR系统(P<0.05)。结论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组织细节的检测效果优于CR系统,在获得同样影像信息的情况下,DR系统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吸收剂量。

  • 标签: 数字化X射线 影像质量 成像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门诊采血工作质量及护理质量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门诊采血室拟行采血的患者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改变服务理念、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操作环境及优化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的采血成功频率及血液标本合格率,自拟护理满意度量表测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采血成功24例,失败1例,采血成功率为96.00%,对照组采血成功21例,失败4例,采血成功率为84.00%,研究组的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液样本合格25例,不合格0例,血液样本合格率100.00%,对照组血液样本合格20例,不合格5例,血液样本合格率为80.00%,研究组的血液样本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24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护理满意20例,不满意5例,护理满意度为80.00%,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提高采血的成功率及血液标本合格率,并能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 采血 门诊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血凝试验的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内来我院检验科做血凝试验的患者的试验结果及病程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影响血凝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大范围的资料搜集整理,分析血凝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有人为操作因素、环境因素、试验材料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等。结论血凝试验是医学检验工作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检验手段,为了提高医学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和科学性,对血凝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十分必要。

  • 标签: 血凝试验 检验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丹参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对于丹参胶囊的内容物,采用TLC鉴别法开展丹参酮ⅡA定性鉴别;对于丹参胶囊中的五种主要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结果采用TLC鉴别法进行丹参酮ⅡA定性鉴别,发现其分离度比较好;采用HPLC法测定丹参胶囊五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即丹参酮ⅡA、丹酚酸B、隐丹参酮、原儿茶酚以及丹参素,发现其线性范围分别为2.05至40.92、1.503至60.102、1.482至59.29、0.617至24.696、11.49至459.58微克每毫升,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结论建立丹参胶囊的检查、鉴别、含量测定标准,可重复应用、简便、准确性高,可用于控制丹参胶囊的质量

  • 标签: 丹参胶囊 质量标准 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96名工作人员,按照质量管理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护理人员48名;筛选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的无菌包共600件,将持续质量改进前的300件无菌包作为对照组,将持续改进后的300件无菌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质量管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患者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结果观察组CQI实施后相关质量指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应用,展现出了较强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危重症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对护理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所接诊的危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开展护理质量指标管理之前以及之后的护理质量,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开展护理质量指标管理之后,临床质量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开展之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危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护理质量指标管理 危重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刺激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将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刺激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治疗,随访6个月。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静态和动态肌电值、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 脑卒中偏瘫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提高放射科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6月放射科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2016年7—12月采用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人数均为80例,评价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检查等待时间、重复扫描率、对比剂渗漏率以及考核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8.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科护理中采用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的管理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 影像技术 一体化管理 放射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效果。方法观察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200例临床免疫检验经质量控制后,临床治疗效果治愈120例,治愈率为60%;显效70例,显效率为35%,无效10例,无效率为5%,无死亡例数,以上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的采集、仪器设备的核定、校对以及检验的影响因素等可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的结果,有效的质量控制可以明显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直接影响临床的诊断结果,间接影响临床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部队官兵睡眠质量现状,初步分析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来我院疗养的部队官兵共1082人,采用自编基本情况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价。结果PSQI量表总分平均为(5.64±2.96)分,总分≥7分的有411人,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7.99%。年龄(r=0.149,P〈0.01)、受教育程度(r=0.049,P=0.042)与睡眠障碍相关,而不同军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03,P=0.698)。结论部队官兵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尤其是21~30岁年龄段和高学历人群,应采取合理的手段进行干预。

  • 标签: 部队官兵 睡眠质量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免疫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问题进行对策的指定工作。方法我院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集了我院免疫实验室酶联免疫检测结果及与检验相关各影响因素,进而通过回归分析的方式对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结果由于所进行的回归分析工作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实验员在进行相关工作时的工作素质、实验室温度及湿度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检验结果有着深刻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表明,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我院在进行临床免疫检测的过程中的质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提升,检测人员必须按照规定进行相应的工作,以促进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影响临床免疫 检验质量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0份检验科抽取的有质量问题的免疫检验报告,据此分析影响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同时选取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100例,按照是否采取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对策将其分为控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的免疫检验方式进行检验,观察组患者根据影响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实施检验前、检验中及检验后三个阶段质量控制对策。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清洗液更换、检验环境温度、检验环境湿度、检验试剂平衡时间、检验环境洁净度、检验样品质量及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等。观察组患者的免疫检验结果准确率达到了96.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3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检验质量不合格,只有在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免疫检验前、免疫检验中及免疫检验后三个环节实施有效的检验质量控制对策,才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质量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泵质量控制的方法,分析注射泵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依据国家校准规范,利用INFUTEST2000E双通道输液泵分析仪对注射泵的流量基本误差和阻塞报警误差进行检测。结果:注射器规格型号、注射速度及注射介质均对注射泵精确度测试有影响;注射速度设置越低,流量测试误差越大,阻塞报警测试误差越小;注射速度设置越高,流量测试误差越小,阻塞报警测试误差越大;流量测试合格率较高,阻塞报警测试合格率较低。结论:注射泵质量控制应遵循风险可控原则,做好医院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

  • 标签: 注射泵 质量控制 流量测试 阻塞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探讨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原则要求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常规质量控制法进行管理的设为对照组,接受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进行管理的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数据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有助于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持续质量改进&rsquo
  • 简介:目的:对除颤监护仪进行质量控制检测,保障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Impulse7000DP型除颤器分析仪对除颤监护仪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并分析,检测项目包括释放能量、充电时间、同步延迟时间和心率示值误差等。结果:近两年对82台次的除颤监护仪开展质量控制检测,其释放能量、充电时间、同步延迟时间以及心率示值误差等指标合格率为100%,同时针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对策。结论:开展质量控制检测是保障除颤监护仪临床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必要内容,探索除颤监护仪的区域质量控制管理方案将推动区域内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发展。

  • 标签: 除颤监护仪 除颤器分析仪 质量控制 计量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