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道损伤引起性功能障碍的原因并评价尿道损伤及修复重建手术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科收治的150名尿道损伤与修复重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前尿道损伤患者与后尿道损伤患者的术前和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病率。结果前尿道损伤组患者术前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6.67%,术后1年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9.33%;后尿道损伤组患者术前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4.67%,术后1周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2.00%,术后1年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8.67%。结论造成尿道损伤及修复重建手术中勃起功能障碍的原因有血管性、神经性、心理性三方面,尿道端端吻合术并不会加重或增加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术后远期有部分患者可恢复勃起功能。

  • 标签: 尿道损伤 重建手术 勃起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食管裂孔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32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食管裂孔疝表现为心影后方大小不等软组织疝囊影,通过食管裂孔与膈下胃相延续,疝囊影内见高密度对比剂,不同形态“葫芦征”,膈肌食管裂孔增宽。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可为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食管裂孔疝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腹腔镜下盆底重建术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本组10例,年龄35~70岁,平均55岁,均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子宫骶岬(补片置入)悬吊术+阴道顶悬吊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直肠脱垂悬吊术。结果10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恢复良好。平均住院天数8.8d。结论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有针对性地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性处理和监护,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平稳地度过围手术期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腹腔镜 盆底重建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交叉韧带重建术手术病人术前焦虑值,做好术前焦虑评估及干预1。方法选用焦虑量表(SAS),对100名同种病人进行自评,时间为入院后、术前1天。结果每个病人都表现出程度各异的焦虑。缓解术前病人的焦虑值,做好手术前心理干预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手术 焦虑 心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究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03~2017.07期间收治的3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患者行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其中跟腓韧带和距腓前韧带同时损伤修复组21例,距腓前韧带单独损伤修复组9例.比较治疗前后AOFAS评分结果;患侧与健侧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后足活动度;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AOFA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与健侧在背伸、活动度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率为13.3%,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能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踝关节 同种异体肌腱 外侧不稳 解剖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腔器官脱垂盆底重建术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诊治的60例盆腔器官脱垂盆底重建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综合干预组(30例)与普通护理组(30例),普通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综合干预组实施术前心理护理、合并症控制、肠道及阴道准备、术后病情观察、饮食干预、导尿管护理、会阴护理、并发症预防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率。结果综合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护理组(P<0.05),满意率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P<0.05)。结论在开展盆腔器官脱垂盆底重建术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合并症控制、肠道及阴道准备、术后病情观察、饮食干预、导尿管护理、会阴护理、并发症预防等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盆底重建术 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重建钉治疗同侧股骨粗隆并股骨干骨折的适应症及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9年2月采用股骨重建钉治疗同侧股骨粗隆并股骨干骨折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1岁~61岁,平均36.5岁,全部为闭合性骨折。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8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周。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8例,良3例。结论股骨重建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粗隆骨折具有固定坚强、简化手术过程、创伤小、术后可早期活动、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股骨粗隆并股骨干骨折首选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 标签: 股骨重建钉 股骨骨折 股骨粗隆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通过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的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指导饮水计划而进行康复护理,并在干预前后8周进行膀胱功能测定。结果68例神经原性膀胱功能均得以改善,患者的小便均能自解。结论我科室采用健康教育指导式为患者进行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患者小便均能自理,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神经原性膀胱 间歇导尿 膀胱功能训练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及多面重建对诊断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份—2015年7月份接诊的4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MSCT检查,采取西门子16排螺旋CT,对患者下腹+盆腔进行扫描,以1.25mm层厚行多平面处理。结果经临床病理与手术得知,40例阑尾炎患者中有5例单纯性急性阑尾炎,25例化脓性阑尾炎,8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2例阑尾炎脓肿形成穿孔。CT表现为25例阑尾肿大,30例阑尾周围炎,22例阑尾结石,3例阑尾周围脓肿形成穿孔,31例肠系膜多发淋巴结。阑尾位置15例回肠前位,7例盆腔位,8例盲肠后位,10例回肠后位。结论临床中应用多排螺旋CT及多面重建诊断阑尾炎不仅可以提高阑尾诊断的正确率,并且能够方便观察阑尾的位置,为临床医生诊断提供帮助。

  • 标签: 多排螺旋CT 多面重建 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神经性因素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狭窄处的分布特点。方法将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性肾积水患儿手术切除的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段进行病理分析,常规石蜡包埋。石蜡标本,从输尿管切缘处开始切片,每个病例依次于切缘处、1/4处、2/4处、3/4处分别薄层切片(3um)(A,B,C,D组),进行病理分析。显微镜下观察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的分布。分析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在各组中的分布以及差异情况。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纤维的分布密度为A组>B组>C组>D组,距切缘越远越有明显差异。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结果,证实神经性因素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性肾积水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在临床手术中,可考虑通过冰冻切片检查输尿管离断处切缘平滑肌中神经纤维情况,从而充分切除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段,以减少术后的复发。

  • 标签: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 神经纤维 分布差异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及后处理系统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总结各种螺旋CT后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在临床检查中合理运用,以利于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肋骨骨折 螺旋CT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临床好转出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出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维持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家庭干预。出院后2个月活动评定量表、Karnofsky活动指数及复发率于干预后1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和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研究组日常生活活动评定量表总分及Karnofsky活动指数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功能重建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家庭干预 脑卒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配合要点是麻醉配合、物品准备、体位摆放、关节镜操作系统配合、术后病人的搬动。手术室护士是否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为赢得手术顺利进行而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缩短手术时间。不要因个人的操作生疏而影响或延误手术的顺利进展。护士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掌握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程序,才能正确安装仪器,确保设备安全有效地使用,才能与医生配合融洽。

  • 标签: 膝关节镜下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急腹症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影像诊断,并经实诊后判定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影像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实诊后确认肝囊肿患者8例、胆管结石患者3例、肠梗阻患者2例、宫外孕患者2例、外伤患者4例、泌尿系结实患者3例、急性炎症患者5例、血管病变3例,与多排螺旋CT影像检测结果吻合27例,其确诊率高达90%。结论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 标签: 多排螺旋CT 急腹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23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带袢钢板固定,胫骨端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术后系统康复。结果全部获得随访,平均25个月(6—36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为56分,术后为90分,与术前相比效果明显。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微创,固定可靠,疗效肯定。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肌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nterTan与重建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适应症,并分析比较其效果。方法选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住我院骨科的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两组,InterTan组给予InterTan髓内钉固定,重建钉组给予股骨重建钉固定。效果评价涉及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死亡率、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在住院时间、死亡率的比较中无差异,InterTan组在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Harris评分中不同程度优于重建钉组,特别是在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中效果显著。结论新型髓内钉InterTan在各年龄段及各类型的股骨近端骨折中均有良好的疗效,特别适用于骨折疏松的老年患者。

  • 标签: 髓内钉 InterTan 股骨近端骨折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种植牙周围组织的重建中残根的应用对牙龈美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在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所收治的30例上颌前牙损坏必须进行种植牙修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患者有18例,女患者有12例。对本次研究中的30例患者,实施利用残根进行牙龈再生,将牙齿种植和引导骨再生结合起来,对坏牙进行种植修复。对所有患者的的种植牙周围组织重建治疗以及牙龈美学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的30例上颌前牙损坏的患者,在经过残根对种植牙周围组织的重建后,所有的种植牙都进行了骨结合,牙龈的邻间隙也较为充盈,患者对种植效果非常满意,牙龈美学效果较好。结论在种植牙周围组织的重建中,使用残根能够获得良好的牙龈美学效果,值得在口腔科临床中大量推广应用。

  • 标签: 组织重建 残根应用 牙龈美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体游离组织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重建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头颈科肿瘤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3例,应用自体游离组织瓣修复重建头颈部组织缺损,对照组37例,未应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对结果分析。结果观察组中修复成功率96.2%。有2例患者由于不明原因出现部分坏死现象,而后经过前臂皮瓣再次修复,效果较未使用自体游离皮瓣修复的患者好,而且功能较对照组相比较为成功,对照组成功率仅70.3%。p<0.05。结论自体游离组织瓣对头颈肿瘤术后缺损重建有重要意义,术后结果良好指的临床推广。

  • 标签: 自体游离组织瓣 术后缺损 组织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