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在注水井和采油井通过油层相互连通的情况下,当强化注水时常常会发生注入水沿着高渗透层段相当迅速的突进,因而导致油井完全水淹。有时在相邻井停止注水以后,在被关闭的采油井长时间不工作之后,随后使其投产,其产出液中会再含有原油(西苏尔古特试验区块2018号井),也就是说,采油井水淹并不意味着,这口井所开采的含油层段全部可采储量都已经采出来了。

  • 标签: 苏尔古特区 ЮC2层油藏 油层水力压裂 岩相类型 石油储量 采油指数
  • 简介:从技术和经济(如果适当控制操作费用)的角度来看,CO2驱是有前途的EOR方法。注这种温室气体也对环境有益。来自电厂的烟道气是现成的CO2源,但是从这种CO2源中提取用于EOR的CO2将增加项目费用。而且,为了减少纯CO2用量和购买气体费用,通常需要回注采出CO2并且尽可能不提纯。因此,为了设计有成本效益的EORCO2驱工艺必须了解流体相态中CO2不纯度和混相特性的作用。

  • 标签: 注气工艺 纯度 CO2驱 EOR方法 操作费用 温室气体
  • 简介:我们给出由核磁共振(NMR)测井曲线得到T1/T2app比值与T2app图像的二维反演方法,这些NMR曲线是用多等待时间(TW)采集的,这项技术对探测天然气和反凝析油特别实用可靠,我们能够用反演出的资料评价含气饱和度和凝析油饱和度,尤其是在有大的扩散反差情况下,而大的T1/T2~反差存在使这项技术更适合识别出液体(水和油)中的天然气。不用分别地反演一维T1和T2app,或者进行二维T1和T2的联合反演,采用直接反演T1/T2app与T2app会有一定的好处。第一,气体T1/T2app与液体T1/T2app的反差大能够在T1/T2app与T2app图像上给出有助于解释的清晰信号;第二,我们通过选择频率(或磁场梯度)和回波间隔TE,能够将气体的T2app限制在很窄的时间范围内,如50—150毫秒。因此,在T1/Tapp和T2app图像上气信号的位置总是定义窄的,这样会使解释更简单;第三,物理限制,如T1/Thapp能易于应用,因此减少某些因噪音引起的不确定性。而且,由基于预定时间(即bin)的T1和T2分布构建T1/T2app比值常常是困难的,因为反演的人为因素和噪音影响使逐bin计算几乎不可能,因此,仅计算有明显气显示的气井的bin与bin的比值,而新的处理计算即使在含气饱和度相对低时或回波信号相对嘈杂(例如饱和盐水泥浆井)时也能很好地进行。由反演的T1/Tapp,我们能从相应的T2app谱重建T1谱。两口气井实例证实了这种方法要比气井评价的其他1D2D反演技术好。在第1个实例中,与在纯砂岩气井中测量的NMR数据组的SIMET反演做了对比;在第2个实例中,为复杂岩性,中子一密度交叉不明显。除此之外,我们能够用T1/T2app方法识别天然气,而且,我们通过设定T1和T1/T2app的阈值能够评价冲洗带含气饱和度和经过含氢指数校正的孔隙度。

  • 标签: 核磁共振 二维反演 T2app—R图 T1/T2app比值 回波串
  • 简介:通过微生物微油气苗特征和3-D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勘探工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成藏层带研究思路,并在得克萨斯州蒙塔古县发现了帕克斯普林斯(ParkSprings)(砾岩)油田。开展了5.6km^-2的标准3-D地球物理测量,在工区北部大约2200m深处发现了埃伦博格远景构造。1995年12月。利用微生物石油勘探技术(MOST)对该地区的微油气苗进行了普查。在埃伦博格构造区发现了正的但规模较小的微油气苗异常特征。在位于其南面1.6km远处的构造地堑的上方发现了更强且更大的微生物异常。1996年2月,在研究区又采集了更多的MOST样品。新的测量结果证实了与地震远景构造有关的小规模烃类异常,同时也证实了与1.6km以南的构造地堑有关的大规模烃类异常。对得克萨斯北部类似的地质远景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这个地堑可能合有阿托坎(Atokan)统砾岩(沃思堡盆地的一个风险勘探目标),但主要的勘探目标仍然是埃伦博格构造以及与其有关的小规模微油气苗异常区。1996年3月,在构造顶部对这个由地震圈定的远景构造进行了钻探。Silver1井揭穿了埃伦博格群中1.8m厚的Salona组致密砂岩。完井后只获得了边际石油产量,3年内生产了约340桶石油。研究人员加强了寻找可能的砾岩油藏的研究。1996年10月,J.G.Stone石油公司在地堑的地球化学异常区钻探了SutherlandUnit]井,该井钻遇了2套独立的砾岩层,每套砾岩层的产层厚度都在3m。下部砾岩层的初始日产量是气50万立方英尺、油5桶。第二口井发现了3套舍油气砾岩层,其中包括底部厚6.7m的产层,天然气初始日产量接近100万立方英尺。在地堑内及附近的砾岩层中共钻了14口生产井。另外,该地堑中还有4口干井,但均位于微生物微油气苗异常区以外。1997年10月,为了研究这个新油气发现区内微油�

  • 标签: 地震测量 砾岩油藏 油气苗 微生物 3-D 油田
  • 简介:1前言1988年,由法国石油研究院(IFP)所属协会做出了Marmousi原始模型。由于它的出现,这种模型及其声波有限差分合成数据已被全世界成百上千的科研人员用于许多地球物理科研项目,直到今天仍然是出版最多的地球物理资料集之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计算机软件性能的进步使得对模型和数据集进行重大的升级成为可能,因此有希望扩展该模型实用性的日子将要来到。本文概述最新生成的Marmousi模型和数据集——我们已命名为Marmou~2模型。

  • 标签: Marmousi2模型 AVO分析 地震偏移 横波速度 纵波速度
  • 简介:怀俄明希普坎宁密西西比系麦迪逊组白云岩露头的岩石物理资料显示,单个岩组的横向变化可以用三种方法进行标度,包括近随机分量(跃迁效应)、近距离结构和远距离旋回趋势(孔洞效应)。跃迁效应很大,并且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方差分别为31%-39%和48%-50%。近距离横向变化反映对比长度为2—5.5m。横向上,远距离周期大约是岩石物理方差的10%,并且相对孔隙度和渗透率而言,其具有的波长分别为9.5m和42.6m(相对log10的渗透率而言,波长为16.8m)。横剖面和平面岩石物理模型以及流线模拟对流体流动的非均质标度效应进行了研究。尽管近距离变化性可以解释大多数岩石物理的非均质性,但远距离旋回趋势对流体流动特征影响较大。研究结果表明,突破时间和波及效率的变化取决于白云岩储层中横向远距离岩石物理性质变化的大小。当远距离周期分量(孔洞效应)在总的岩石物理变化中从0增加到25%时,就会出现相应的突破时问和波及效率增加。但是,当横向远距离岩石物理变化增加超过总岩石物理变化25%(例如,从25%到50%)时,因为渗透率的空间连续性较大,就会出现相应的突破时间减少。研究结果表明,当孔洞效应的大小超过岩石物理方差的10%时,应该把横向岩石物理周期性所产生的非均质性综合到白云岩油藏模型中。为了正确地表征和模拟油藏中岩石物性变化的等级,露头模拟对提供白云岩岩组中横向变化的精确定量描述是必不可少的。

  • 标签: 白云岩 油藏模拟 非均质性 渗透率 孔洞效应
  • 简介:盆地模拟作为一种定量的油气研究方法必须了解模型的限定因素,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模拟方法被广泛用于勘探目标的分级和相关地质风险的评价。通常,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要针对实测资料进行费时(试错法)的校正,对模型进行复杂的修改以满足模型参数之间的高度非线性关系。这些步骤可能导致对模型结果的不合理解释。但是,反演方法可以在考虑已知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同时,求得一组与校正资料最吻合、又最简单的模型参数。本文介绍了一种1-D确定性正向模型的假反演方法,该方法具有使用方便、快捷的特点。对于镜质体反射率,通过评价不确定性以及所用方法与实测资料的拟合度可以快速评价不同输入参数的变化的意义。本文通过德国华力西Rhenish山丘一个小范围的详细1-D模拟研究中的一组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阐述。还评价和讨论了在最大埋藏深度时影响镜质体反射率的两个主要参数--热流值和埋藏深度的意义和不确定性。除了使用真实资料外,还展示了一种理论方法,即用多项式或三次样条插值法近似求得仅有少量数据点的剩余面。分辨率的范围、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很容易评价,而且能将剩余面转换成可用于风险评价的假概率密度函数。

  • 标签: 校正 1-D盆地 热成熟度 模型 统计学 不确定性
  • 简介:本文描述了在得克萨斯Scurry县SACROC单元CO2EOR项目中应用智能井的实例研究。在2005年初实施了一个有5口井的先导性试验项目,目的是证实智能井井下流动控制阀能够限制或隔离产自采油井高渗透层的CO2和控制从注入井注入的CO2分布。目的是减少CO2在注入井和采油井之间的不必要循环,提高波及效率,增加呆油量和提高最终采收率。这一目的是通过采用有成本效益并且适合这一目的的智能井系统达到的。可以把在本文中描述的智能井技术和工艺过程应用于所有EOR/IOR油田开发规划中,特别是可以应用于C02WAG中。可以把在该实例中采用的智能井技术应用于层状、形成封存箱的和复杂的油藏,特别是可以应用于二次和三次采油井网。初步结果显示,在保持经济呆油量的同时,大幅度减少了CO2采出量。采用智能井设备还能够在不使用钢丝和电缆的情况下在一口井内对不同层进行选择性测试和实施增产增注措施。

  • 标签: 智能井系统 EOR项目 技术应用 CO2 实例 单元
  • 简介:通过实验建立了野外水质Fe2+、Fe3+的测定方法,不用电力和携带仪器设备,目视比色。简便快速,具有较好的准确度。

  • 标签: 水质 Fe2+ FE3+ 目视比色 测定方法
  • 简介:以盐酸(6mol/L)溶样,Eu2O3(1mg/ml)—KCl(0.2mol/L)—Ha(0.1mol/L)为底液,用差示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Eu2O3标样中的微量pb^2+,测匙液的pH为1.7,其峰电位在—0.38V。方法检测下限为6.2ng/10ml,方法精密度为3.4%。用于检查所制Eu2O3标样的均匀度,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差示脉冲阳极溶出 Eu203标样 PB^2+ 均匀度 伏安法
  • 简介:十红滩铀矿床南矿带含矿层位为侏罗系西山窑组第一岩性段,段内砂体可分为上、下两层。通过对区内120多个钻孔含矿砂体厚度及其底板海拔高度的统计和砂体等厚度图、砂体底板等值线图的编制,详细描述了十红滩铀矿床南矿带含矿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划分了5条主要辫状河河道。将上述图件与矿体进行融合,发现矿体与辫状河河道有密切关系,并受砂体底板和后期构造的控制。通过此项研究,对扩大十红滩南矿带矿床规模和勘探方向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 标签: 铀矿 矿床控制因素 成矿模式 层间氧化带 地质特点
  • 简介:十一、筛选未来CO2非混相驱项目的思路Petrotrin确定了适合进行CO2非混相驱的13个陆上油藏,这13个油藏的潜在原油资源量为3×10^8桶。根据地质和综合筛选标准筛选了这些油藏。但是,可以用从这4个CO2驱项目比较分析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确定Petrotrin油藏的新CO2驱项目的选择标准。

  • 标签: CO2驱 试验项目 非混相驱 先导性 筛选标准 选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