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简述了区近代史上重要人物诺那活佛(1864—1936)的生平后,主要分析了民国时期诺那在内地的活动,尤其是调解大白事件、'诺那事变'与狙击红军等,认为诺那早年曾协助中央政府维护祖国统一,后来逃亡内地从事宣传区及西藏、呼吁抗日、呼吁解决西藏问题的活动,在传播藏传佛教上取得实效。这些活动虽含有诺那的私人企图,但对于化解川藏纠纷、促进祖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促进藏民族关系、促进藏汉文化交流等方面,产生过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在当时多种多样矛盾的冲击下,诺那最终成为了中央与地方交错复杂的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 标签: 民国时期 诺那活佛 内地 康藏关系 影响
  • 简介:四川是汉赋的第一故乡。赋作为一种文学体载,虽肇端于战国荀卿(今存《礼赋》、《知赋》等五篇),但真正成为讲究文采、韵节,兼有诗与散文性质的赋体,则是在西汉。西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当时处于西汉战略出发地和战略大后方的巴蜀地区,最早感应到大汉太平盛世的脉搏跳动。从成都走进长安的司马相如,最早运用大赋的形式讴歌天汉气象,放飞时代梦想(以《子虚赋》、《上林赋》为代表)。

  • 标签: 辞赋 《子虚赋》 《上林赋》 黄金时代 社会历史 巴蜀地区
  • 简介:史鉴(《百年潮》杂志社编辑):何老,您今年已90高龄,与中国农业打了一辈子交道,这其中有些特殊的缘故吗?

  • 标签: 农业部 访谈录 部长 结缘 杂志社
  • 简介:广西文史研究馆2010年新春茶话会于2月3日在南宁饭店锦绣楼举行。自治区副主席李到会和文史馆员及专家学者共迎新春佳节。她说,200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的国家在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勇敢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袭击,迎难而上,果断决策,取得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胜利。在21世纪第2个十年的第一年——2010年,我们要继续团结奋进,创造新的业绩,登上新的高峰。她祝文史馆工作更上一层楼,祝馆员们、学者专家们顺意安康,尽展所长!

  • 标签: 广西文史研究馆 副主席 李康 2010年 专家学者 全球金融危机
  • 简介:近代甘青川边藏区与内地贸易的回族中间商马平分析中国的回族,往往可以观察到它许多特点。例如,回族的分布之广,是除了汉族以外其它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回族与其它少数民族的杂居,也是相当广泛的;而回族的善贾特点,更是令汉族及其它少数民族赞赏不已。正由...

  • 标签: 回族 地藏 少数民族 拉卜楞 商业贸易 中间商
  • 简介:以陈子龙、吴伟业、陈维崧为代表的一批词人,在顺之际的二三十年间,先后分三个层次相继实现了“词史”写作由“审内”向“审外”的开拓,在词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与此同时,“词史”概念在这一时期的创作背景下产生并进入了词学讨论的范畴。杜甫“诗史”意义的示范对于这一时期“词史”写作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清代词学“尊体”的进程。

  • 标签: 词史 陈子龙 吴伟业 陈维崧 审内 审外
  • 简介:根据巴什区提出的打造"自驾游体验基地"品牌的战略考量,依托资源禀赋,合理调整旅游空间布局,有机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丰富多样的自驾旅游线路,构筑自驾游目的地优秀区域。

  • 标签: 全域旅游 康巴什 自驾游产品 研究
  • 简介:受益于稀见历史文献的面世和研究思路的转换,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跨学科、跨国别的合作,对区历史文化投入了极大热忱,使得"区研究""巴学"成为藏学研究领域新的学术热点。文章关注英文学界对元明清时期区历史文化的研究,并从中央政府的川边治理、地方社会的能动回应、"地方感"的宗教呈现、经济结构与商贸行为等4个方面对既有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希望探讨现存研究的理路贡献或范式缺失,以引起学界同仁反思,共同思考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尚待开拓之议题。

  • 标签: 元明清时期 康区 中央王朝 地方社会 宗教 贸易
  • 简介:官修《晉書·地理志》斷限不明、疏漏極多,學者在考校西晉地理因革時,常常徵引《太康地記》(《太康地志》)以駁《晉志》。歷來認爲,《太康地記》可能由西晉官方編撰,並嚴格按照太康三年(282)斷限。但從晉武帝時期因分封變動而引發的北海、東莞兩郡的置廢來看,該志的記載卻與分封形勢嚴重不符;反之,東晉初王隱《晉書·地道記》所記沿革更爲準確。全面深入分析兩部地志的佚文,可知王隱《地道記》確以太康三年斷限,而《太康地記》不僅成書在後,且衹有模糊的斷限區間--太康三年到十年。此外,另一部西晉地理總志《元地記》亦值得關注,在《太康地記》和王隱《地道記》的各種清人輯本中,往往攙雜着本應屬於它的佚文。

  • 标签: 北海 東莞 太康地記 晉書地道記 元康地記
  • 简介: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是红军长征时期战斗历程中重要一段,而少数民族革命歌曲是红军经过的历史掠影,反映了其间发生的事件与战斗,以及民族关系。本文以红军长征时期藏族等少数民族地区革命歌曲为中心,分析了长征时期四川少数民族革命歌曲的内容和作用,指出,它是党和红军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斗争实践的真实写照,可以用来宣传群众,打击敌人,可以起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组织人民战斗的作用;它还是红军长征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值得珍惜的重要红色文化资源。

  • 标签: 红军长征 藏族 革命歌曲 内容与作用
  • 简介:《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第5期、2009年第3期刊登葛晓《南京牛首山弘觉寺郑和德塔考证》和《南京牛首山弘觉寺郑和德塔考证补遗》两文,对南京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出土文物,尤其是鎏金喇嘛塔及其铭文进行研究,提出弘觉寺塔地宫是郑和归葬处的观点。我们则认为鎏金喇嘛塔是明代童官信仰佛教的产物,铭文中的“李福善”并非郑和,而是另有其人。

  • 标签: 弘觉寺 鎏金喇嘛塔 李福善 郑和
  • 简介:<正>避暑山庄创建于18世纪初,最后完工于18世纪末。山应兴建近百年,历经、雍、乾三朝,这个时期,清朝政府不仅完成了统一边疆大业,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而且在经营、开发边疆过程中,推动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边疆与内地的关系。在清代开发祖国边疆过程中,以长城边外的开发最早,而山庄的兴建几乎与边疆开发同时起步,同时发展。乾时代出现的人口北迁高潮及北疆初具规模的开发成就,这些都为山庄的兴建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条件。本文将以这一时期内地流民北移.清政府对策以及边外地区土地开发与农业生产发展对避暑山庄兴建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与研究。

  • 标签: 蒙古地区 喀喇沁 康乾时期 清朝政府 边疆开发 蒙古人
  • 简介:<正>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的离宫别苑,原本是古北口外大小二十座行宫之一,肇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经乾隆大规模扩建,前后经过八十多年,才最后建成。这在时间上几乎与“乾盛世”相始终。山庄初步建成后,康熙每年去木兰围场举行秋猕之典,必住山庄,“计一岁之中幸热河者半,驻畅春园者又三之二”。乾隆也是一年之中约有半年的时间驻跸避暑山庄。在此期间,由皇帝指派或批准韵大学士、军机处和各部院大臣扈从行在,处理政务,因此,避暑山庄在当时又成为清代第二个政治中心。这就说明,“乾盛世”与清帝在山庄处理军国重务及其政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避暑山庄以及融汇汉、藏、蒙各族寺庙建筑艺术的外八庙,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园林艺术和宗教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也是“乾盛世”国家统一、封建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昌盛的体现;而且,正是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才形成了避暑山庄及其寺庙群的格局。

  • 标签: 康乾盛世 喀尔喀蒙古 乾隆 多民族国家 热河行宫 经济文化
  • 简介:以往藏学界通常认为区白利土司顿月杰是一个崇奉苯教、排斥一切佛教的宗教极端者,尤其仇视格鲁派,遂于1640年被与格鲁派联盟的青海蒙古势力固始汗所灭。文章通过对藏文史料的梳理发现,此看法有相当的片面性,导致对当时复杂政局的概念化、简单化理解。文章指出,顿月杰在其执政的大部分时期,宗教上均兼容和尊崇佛教各教派,并与噶玛、萨迦、宁玛甚至包括格鲁派等各教派高僧均保持着良好关系。顿月杰与格鲁派交恶也并非出于宗教异见与教派歧视,而是有复杂的政治背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乃是格鲁派"没有能保证蒙古人不进攻区"。

  • 标签: 白利土司 顿月杰 格鲁派 固始汗
  • 简介:顺治十八年(1661),王士祯出任扬州推官,发动了寄托缅怀故明深意的“青溪遗事画册”唱和,继之又发起了三次多人步韵唱和,其中“红桥”唱和试图在主题意蕴和创作词风上有所改变。唱和中的精神风貌及创作风格,虽得到了唱和中部分词人的认可,但其影响力却在多人步韵词坛上因缺少时代生命力而很快消逝。从王士祯首倡的扬州唱和可窥清初词人心态及清初词风之嬗递的深层原因。

  • 标签: 顺康词坛 步韵唱和 扬州 青溪遗事 红桥
  • 简介:根据边疆“接触区域”理念,运用相关资料,研究作为“文化中介入”的商人在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商入不仅从事商品交换活动,也给区社会带来许多新思想,引进许多新观念,积极参与区当地的政治活动以及有关汉藏民族关系的政治事务,使他们在区社会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商人 文化中介入 康区 边疆社会 汉藏边疆 接触地带
  • 简介:一、《通监》记“代王翳槐”与“索头郁鞠”为两人《资治通监》晋咸元年(335)记:是岁代王翳槐以贺兰蔼头不恭,将召而戮之,诸部皆叛。代王纥那自宇文部入,诸部复奉之。翳槐奔邺,赵人厚遇之。

  • 标签: 记载 晋书 疏解 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