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的近代货币中,白银流通货币——银锭占有极为显著的地位,这些形形色色、形态各异的银锭之内,有一类主要流通于川地区的椭圆形银锭又是银锭家族中的“大户”,它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税收制度等密切相关。然而长期以来一直未见有系统、深入地论述、

  • 标签: 银锭 流通货币 社会经济生活 税收制度 白银
  • 简介:寿宫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竣工于乾隆元年(1736年)十月,是乾隆皇帝即位后专门为其生母崇庆皇太后建造的颐养之所。从乾隆元年十一月住进寿宫,直至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辞世,崇庆皇太后一共在这里度过了42年。继崇庆皇太后之后,寿宫先后有6位主人,依次是乾隆帝的婉妃陈氏、颖妃巴林氏,嘉庆帝的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道光帝的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同治帝的敦宜皇贵妃富察氏、敬懿皇贵妃赫舍里氏。寿宫作为清代重要的皇太后宫,见证了乾隆盛世直至清末内忧外患的局面。在这座院落里,既有体现皇太后母仪天下的各类隆重仪典,也有体现笃信藏传佛教而礼佛写经的日常,更有体现太后与皇帝母子关系的闲叙家事国事、同喜同忧的亲情。

  • 标签: 清代 寿康宫 皇太后
  • 简介:1988年4月,河北盐山县圣佛镇西田寨村,村民王占林,在村西北约250米处的碱荒地拉土时,距地表约1.6米处,遇到乱砖一堆,(百余块)清除后,砖下淤土中,发现了“五”规矩纹铜镜1件。伴出灰陶小罐1件:直口,丰肩、鼓腹斜收、平底。另有新莽“货泉”,东汉“五铢”残钱币文数块。据断,此处为一早年盗扰后的古墓残存遗迹。仅将铜镜简介如下:

  • 标签: 规矩镜 规矩纹铜镜 货泉 币文 五铢 鼓腹
  • 简介:在西藏货币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外币侵淫的事件。清乾隆以前,廓尔喀人从藏区运回银锭,然后掺以铜锡,铸成银币再返回西藏行使,大量榨取铸币利润,引起藏族人民的不满,导致了1788年、1791年的廓尔喀战争。由于当时清王朝国力强盛,在藏族人民的配合下,迅速击退廓尔喀人的进攻,事件平定以后,清朝决定在西藏自行铸造“乾隆宝藏”并禁止廓尔喀币在西藏流通,从此成功地消除了廓尔喀币在西藏的影响。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殖民主义者积极谋图侵略西藏,其经济侵略的手段之一便是用东印度公司发行的卢比逐渐侵淫

  • 标签: 乾隆宝藏 藏元 藏币 十九世纪中叶 打箭炉 银元局
  • 简介:硝酸铵是清洗石质文物表面污垢的常用方法。然而,有研究认为硝酸根离子可能会溶解大理石或石灰岩等含碳酸钙成分的石质文物中的部分钙质。针对此问题,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院博物馆保护协会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验证硝酸铵是否会在清洗石质文物的同时对文物本身产生伤害。研究人员制备了8种不同pH值、不同浓度的硝酸铵溶液:pH值分别为7、8、9、10(用氢氧化铵调配);

  • 标签: 石质文物 硝酸铵 石灰岩 清洗 研究人员 常用方法
  • 简介:《大通宝大银钱考》补说《中国钱币》1989年第三期嵩山、闵学义《大通宝大银钱考》一文称大通宝大银钱“或出庆州,或出庆陵”,“钱面有一处纵向人为硬器砸痕”。据笔者了解,该钱是从内蒙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浩勒包力吉村一位牧民在辽庆陵故地王沟坟偶得。据...

  • 标签: 巴林右旗 内蒙古 金融研究 西陵 辽道宗 补说
  • 简介:是晚清时期著名的钱币学家,有关钱币学方面著述甚多,并以治学谨严著称,对近百年来的钱币学界影响甚大。鲍,字子年,名其书斋为观古阁,因以观古阁主人自号,安徽歙县人。生于嘉庆十五年(一八一○年),道光举人,官至夔州知府。后忤上官去职,晚年退隐臆园,遂号臆园野人,致力于钱币著述。近人杨恺龄撰有《鲍子年先生传》,历述鲍氏从事钱币研究经过甚详。子年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及光绪五朝,对古币阅历丰富精鉴赏,富收藏,当代钱币学家如“初谓园、刘燕庭、路子端、吕尧仙、潘伯寅、吴清卿、吴我鸥、吴子(?)、戴

  • 标签: 钱币学 鲍康 吴清卿 古泉 丛稿 鲍氏
  • 简介:清代顺治、康熙时期“昌”、“江”二字的记局问题,由于史科和泉谱的记载不一致,使得今人在涉及此问题时便遇疑难,各持一说。时贤对此曾作过一些考证、争鸣。如赵永明先生在《顺治钱局汇考》(《陕西金融》钱币专辑

  • 标签: 清代 顺治 康熙 江西南昌府局 湖广武昌府局 货币铸造
  • 简介:故宫博物院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2005年巴地区考古调查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发现和调查古代石棺葬墓地6处,遗址1处.本次调查发现了两种分属不同经济类型文化的石棺葬,并对其出土的陶器、铜器、玉器、石器进行了资料收集.另在德格县莱格村发现一处隋唐时期汉式建筑群遗址,出土陶佛像、瓦当等物.此次调查对树立巴地区考古序列和研究汉藏佛教艺术交流提供了重要线索.

  • 标签: 康巴地区 考古调查 石棺葬 建筑遗址
  • 简介:河南荥阳县寨汉代空心砖墓赵清ThetombwasfoundatKangzhaiVillage,2kilomererstothesoutheasofXingyangCounty,HenanProvince,Nosacrificalobjestswer...

  • 标签: 形空心砖 荥阳县 空心砖墓 长青树 河南 柿蒂
  • 简介:一篇早年考证大通宝银钱的文章近日笔者在大连小摊购得一册伪满《国立中央博物馆时报》第16号,刊首载罗福颐《辽大通宝银泉考》一篇。作者介绍了伪满康德八年(1941)兴安西省(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瓦林漫汗辽帝陵发现的三枚同范大通宝大银钱,并将重量、大小...

  • 标签: 内蒙古 巴林左旗 金融研究 博物馆 康德 月望
  • 简介:橙黄陶钉纹鬶是省博物馆收藏的众多陶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件。高29.3厘米,1960年出土于山东潍坊姚官庄遗址。

  • 标签: 龙山文化 记忆 省博物馆
  • 简介:2001年9,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在店叶岭砖厂发掘汉基15座,出土了陶器、铜器、铁器,其中一件绿釉陶鼎,在郑州地区已发现的同类墓葬中极少发现.该墓群的发掘为研究郑州地区汉墓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 标签: 巩义 叶岭 汉墓 发掘 发掘简报 巩义市
  • 简介:青铜方鼎研究──兼谈钉纹与玄鸟崇拜之关系张国硕一方鼎是商周时代最为重要的青铜容器之一。其形制一般为长方形或近方形腹,两侧口沿之上有二倒“U”形立耳,下有四圆柱形足,有的为四条扁长夔形实心足。个体差别悬殊,大型方鼎有的高达1米多,重几百公斤;而小型方...

  • 标签: 兽面纹 鸟崇拜 西周早期 殷周青铜器 玄鸟 商代青铜器
  • 简介:一些学者将一方出土于交河沟西墓地氏茔院20号墓的有名无姓的墓砖之主人认定为氏,并由此引申出当时这一支姓粟特人已经完全汉化,甚至连祖先的出生地也改为中华。对这种观点我深表怀疑,通过对唐朝重视族望的社会观念考察,结合文献、墓志碑文等资料,我认为这方墓砖的主人当为一位来自中原内地的汉人后裔而非姓粟特人,当时移居吐鲁番地区的粟特人也并没有完全汉化,他们仍保留着本民族的某些习俗。

  • 标签: 交河沟西墓地 康氏茔院 墓砖主人 族望 粟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