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5 个结果
  • 简介:地处西北的陕甘青宁四省区和内蒙古的一小部分是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带。清代不同阶段管理层采取的具有传统延续性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垦殖政策及其实施,使这一地区的农牧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导致了这里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沙漠化加剧,水土流失加重,生产成本提高.投入加大,恶性循环,经济再度陷入贫困。为当时所认识不及的负面效应,今人当引以为教训。

  • 标签: 清代 西北地区 农业经济 生态环境 垦殖政策 生产成本
  • 简介:康熙皇帝对台湾的认识有一个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而且台湾地位的重要性始终是毋庸置疑的。他从来没有放弃台湾的想法。早在清郑对峙与议和时期,郑氏多次提出"照朝鲜事例"处置台湾,但康熙皇帝始终没有答应,坚守了国家统一的最后底线。在平定郑氏统一台湾之后,当臣下议论或弃或留之时,康熙皇帝果断决绝地把台湾收归清朝版图。这是由其秉持传统儒家大一统观的政治理念所决定的。可以说,统一台湾是康熙皇帝大一统观在完成国家统一的具体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正因为如此,康熙皇帝的理台政策也有逐渐强化之势。从设置府县,展界开海,到派遣巡台御史,都逐步加快了台湾内地化的进程,从而也使台湾成为大一统中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康熙皇帝 台湾地位 理台政策 大一统观 海疆意识
  • 简介:河套地区的土地开垦,有清一代经历了私垦和官垦两个阶段。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所处的特殊时代,土地开垦成为其必然。伴随而来的水利发展和移民涌入成为这一时期这一地区的显著特征。在私垦阶段,地商及普通汉民在开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速了这一地区农业的发展。随着清末官垦的实行,大批内地汉民涌入,进一步促使河套地区土地的开发,使其逐渐成为北方重要产粮地区。此外,随着清代以来河套地区土地的开垦及人口的迁移,也给当地的人口数量、土地所有权、耕地面积、农作物及种植制度等带来了一些影响,导致近代以来河套地区的农业生产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变化。

  • 标签: 清代 河套地区 土地开垦 土地政策 农业生产
  • 简介: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再生产的能力,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了一系列教育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使得少数民族受教育权被"差别对待",这种"差别对待"不仅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再生产能力,还能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捍卫少数民族文化权利,补偿少数民族在教育起点上的不公平,是一种实质平等,可通过配额制来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承认政治 差别原则 实质平等
  • 简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行了一系列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和措施,比如宣布实行“五族共和”;制定并公布清帝退位后的优待条件,包括待遇满蒙回藏各属条件;规定前清“贱民”一律享有公权和私权,批准成立“回教联合会”、“中华民族大同会”等。与此同时,南京临时政府还提出设立蒙藏经理局为蒙藏中央行政机关、改革土司行政、经营蒙藏等设想。这些政策、措施和设想大多为后来袁世凯北京政府所遵循,并付诸实践。

  • 标签: 南京临时政府 五族共和思想 设想 遵循与实践
  • 简介:在羁縻政策和土司制度下,水族地区与中央封建王朝的关系明显不同于其他民族地区.土司制度对水族社会的影响更加深刻,而这些影响具有许多积极意义.

  • 标签: 水族地区 羁縻政策 土司制度
  • 简介:三国鼎立,竞争海内一统,史家誉为我国历史上争夺天下之一大奇局。三国争夺,矛盾错综,战事纷繁,瞬息万变,民处水火,饱受灾难;但又是人才辈出,英雄得志,充满智慧,充满理性,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五彩缤纷的伟大时代。

  • 标签: 三国鼎立 用人理念 政策 刘备 人才辈出 史家
  • 简介:中等教育的统制政策是沦陷期北京市伪政权欺骗、胁迫、监督、控制该市的中等教育界,使它的发展完全服从、服务于日本对华战争的所有措施、手段的集合体。对于该政策,陈兆肆等学者已有所涉猎,但很少有人从教育自主权被剥夺的角度来分析当时该市中等教育的殖民化倾向,进而揭露日本亡我之野心及其手段之阴险毒辣。有鉴于此,笔者试从上述角度对日伪的中等教育统制政策予以细致的梳理。

  • 标签: 统制政策 中等教育 沦陷时期 伪政权 北京市 教育自主权
  • 简介:《条陈西海善后事宜折》是清朝在罗卜藏丹津事件后对青海的善后治理政策,它的实施基本奠定了雍正朝起清代的青海政策,影响深远。然而,学界常引用其具体内容指代清朝对青海的某项政策,而往往忽视其内容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经过了不断修改完善。本文分析探讨《条陈西海善后事宜折》的修改完善历程,从而厘清清朝青海政策的史实。

  • 标签: 治理政策 善后事宜 雍正朝 青海 西海 修改完善
  • 简介: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保护“文化多样性”,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法国更是坚定不移地扮演着“文化多样性”捍卫者的角色。然而随着文化商品贸易的不断发展,这一概念所存在内涵缺失的问题日益显露。本文基于多样性理论和法国1994至2003年图书出版市场的相关数据,分别从品种、均衡度和差异度的角度,结合图书产品按名称、类别和源语言的类分法,并加入出版量和发行量存在差异的考虑,对法国图书出版多样性进行综合考量,得出结论:文化多样性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在对其进行定量研究时,需高度依赖层面考虑与行业特性。例如图书出版业就应结合图书品种、印数、发行量及外文图书的版权引进等等因素。探讨这一问题对今后出版业如何利用多样性措施,管理部门进行政策制定促进文化多样性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多样性理论 文化政策 法国图书出版
  • 简介: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准了《1979、1980年经济计划的安排(草案)》,这个草案明确提出了经济工作要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三个转变,其中一个转变就要求“从那种不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的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状态,转到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国外资金,大胆地进入国际市场。”这是“文革”结束之后,中共在对外经济政策方面最值得关注的重大突破之一,它标志着中共引进外资政策的恢复和确立。

  • 标签: 中共 确立 草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 资本主义国家 新时期
  • 简介:清仁宗不因时、因势而变,继续以天朝上国自居,反对革新,将“守成”理念作为治理国家以及西南边疆的指导原则,注定了嘉庆时期成为清朝由盛转衰的一个时代。清仁宗时常把“守成”挂在嘴边,写进圣谕,因此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对乾隆时期在西南边疆的各种民族政策进行了承袭,但由于嘉庆时期官场的严重腐败,对西南边疆的民族政策造成了极大冲击和破坏,使承袭前朝的民族政策流于形式,西南边疆的民族矛盾与官民矛盾最终愈演愈烈。

  • 标签: 西南边疆 民族政策 嘉庆 守成
  • 简介:胡佛政府软弱应对“九一八”事变1929年秋季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打击之惨重都是空前的。西方各大国纷纷转向奉行经济民族主义,搞贸易保护主义,构筑贸易和投资壁垒,使世界经济成了一潭死水。美国胡佛政府面对大萧条进退失据,束手无策,外交上则从20年代的国际主义转向了孤立主义。

  • 标签: “九一八”事变 孤立主义 战争政策 美国 贸易保护主义 演变
  • 简介:抗战进入中后期,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行政机构日益臃肿,金融经济日见衰颓,政治腐败日甚一日。《大公报》对此不仅有所察觉,而且颇为“抗战建国的前途担忧”。它不仅将这方面的现象彻底揭露,更提出了一整套改革治理的良策。揭露丑恶 毫不讳言早在1940年,《大公报》就开始对社会上的不正常现象加以披露,在1940年8月20日《大公报》重庆版上题为《如何达到清明政治?》的社评中就说:“说到这政治清明性,我们实在有点为抗战建国的前途担忧。”文章指出,我们“缺乏真正俊伟的政治家”,“反之,以权位荣利为目的而从政的人,却太多了”,“要求他们‘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是不容易的;

  • 标签: 《大公报》 紧缩政策 抗战期间 社评 国民党政府 1942年
  • 简介:本论文试图对乾隆十三年的米价大论战进行再检讨,指出朝廷将米价上涨归咎于常平仓储备的扩大并不一定与事实相符.1748年8月乾隆帝决定每省常平仓定额"应悉准康熙、雍正年间旧额",亦非各省督抚一致同意的反映.而且,这一不加选择的命令之粗率也使读者怀疑朝廷可能另有用意.如果仔细阅读1749年1月建议将全国仓储总额定为3379万石的报告,不难发现其作者并不拒绝寻找机会节省资金.这些财政上的考虑很可能跟第一次金川战争不无关系.

  • 标签: 乾隆十三年 常平仓 金川战役
  • 简介:在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我国西藏的活动中,英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帝国主义对西藏的侵略,主要就是英国对西藏的侵略。英属印度政府曾于1888年和1904年两次发动对西藏的侵略战争。1904年,由荣赫鹏率领的侵略军甚至强行侵入拉萨,逼迫西藏地方当局与之签订《拉萨条约》。

  • 标签: 帝国主义侵略 西藏 侵略战争 拉萨 发动 近代
  • 简介:甲午割台前台湾曾经历过两次严重的外来危机,分别是1874年的台湾事件(即牡丹社事件)和1884年的法军侵台。这两次危机使清政府认识到了台湾作为海防门户的重要意义,对台湾的经营也由过去的消极防台改为积极治台,台湾的各项建设由此气象一新。

  • 标签: 清朝 台湾省 治台政策 台湾事件 法军侵台实践 防务政策
  • 简介:此文的许多观点和提法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如说日本侵略者在当时内蒙古东部推行的一些政策有“积极的作用”,认为“启蒙蒙古人,使其文明化是不可缺少的”,把对内蒙古东部的侵略说成是“日本进出满洲”,为了使蒙古人“‘学习在世界上最正统、兴盛的日本佛教’推进了向日本的留学”等等。然而此文的资料和研究视角对于内蒙古近现代史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故本刊将此文刊载介绍给大家

  • 标签: 蒙古人 内蒙古图书馆 满洲国 文化启蒙 蒙古民族 宗教政策
  • 简介:历史上统治阶级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政策,造成广西的民族隔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民族识别、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发展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文化等一系列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经过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广西成为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是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

  • 标签: 民族政策 民族团结进步 “四个模范” 广西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