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3 个结果
  • 简介:清朝统治者攻占台湾的目的是为了铲除反清势力在海上的根据地,而非开发台湾的自然资源、利用台湾的地理优势.因此,清廷采取了消极的治台政策.本文分析了清廷消极治台政策的产生过程,以及由此导致台湾行政区划设置迟缓等恶劣结果.

  • 标签: 清廷 治台政策 行政区划
  • 简介:1689年,噶尔丹死后,准噶尔部进入策妄阿拉布坦的统治时期。随着统治地位的巩固和实力的增强,策妄阿拉布坦积极向青藏高原发展势力,与清朝的摩擦增多,最终酿成军事战争。如何解决准噶尔问题,康熙帝则提出以汉代赵充国治羌方略平定准噶尔。清朝一方面是屯田筑城,以待时机战胜对手;另一方面是进军西征,实现以兵相逼、遣使招降的策略。康熙帝的准噶尔方略无疑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其部分政策也被继承下来。

  • 标签: 准噶尔部 康熙帝 清朝 政策 统治地位 青藏高原
  • 简介:20世纪初美国已经跃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地位,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在对外政策上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该政策的初衷虽然主要是分割列强在华利益,但很快就发展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全方位指针,当然也包括其对外石油政策。为了打破英国对中东石油的垄断,美国打着“门户开放”的旗号,先是鼓励本国石油企业积极夺取海外石油,进而又确立了政府主导的“美国对外石油战略”,最终在20世纪50年代夺得了中东石油利益的主导权,为战后遏制苏联、控制欧洲经济命脉、统治世界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美国 门户开放 中东石油战略
  • 简介:经过对日本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局势的认真分析研究,中共中央认为有可能打破中日关系的僵局。应积极利用有利时机。大力开展对日工作,至少能改善中日关系的现状。1954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加强对日工作,并拟定了分四个阶段恢复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初步设想:1、在日本国内大选和新内阁成立后,扩大中日经贸交流,通过与日方谈判协商。

  • 标签: 中日关系 中国共产党 大选 正常化 日本政治 国际局势
  • 简介:西域在地理概念上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汉代西域泛指今天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以西今天中国境外的一些地方。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对其进行必要的统治和管理。东汉王朝建立初期,朝廷无暇西顾,对西域采取了闭门政策,而此时对西域早有企图的匈奴贵族见有机可乘,加紧扩大势力范围。此后随着东汉政治、经济实力的变化,

  • 标签: 东汉王朝 西域 政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三通 地理概念
  • 简介:为了全面了解民族政策、法规在我省的贯彻落实情况,总结评价民族政策、法规在民族自治县、民族聚居县(市)和民族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辽宁省民委决定对全省民族自治县和少数民族聚居县进行调研。调研组由省民族研究所和省民委办公室组成,省民委副主任赵佐贤带队,先后于8月3日至8月7日,9月14日至9月16日分别到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北宁市、兴城市、宽句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进行调研,在调研中听取了各县有关部门工作汇报,并对县内的经济、文化和民族教育进行了考察。调查组将通过此次调查,总结民族政策、法规贯彻落实的经验,分析部分政策、法规难以贯彻落实的重要原因,提出进一步发展完善民族政策、法规的具体措施,给民族自治县、民族聚居县和民族乡带来更多的政策优惠和实惠,促进民族自治县、民族聚居县(市)和民族乡经济文化及社会全面发展。

  • 标签: 宽甸满族自治县 民族政策 辽宁 法律法规 少数民族教育 调查研究
  • 简介: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回族的政策李荣珍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行动。红军长征经过的12个省,有一半以上是少数民族聚居、散居地区,红军先后接触了藏、壮、回、苗、瑶、白、侗、裕固等10多个少数民族,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制定了...

  • 标签: 回族地区 长征时期 党的民族政策 少数民族 红军长征 中国共产
  • 简介:大力发展三江源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使该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概要阐述三江源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与特征以及政府公共卫生政策措施与效应的基础上,提出推动该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公共政策建议。

  • 标签: 三江源地区 医疗卫生事业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正>11月9日,《山西省志·医疗卫生志》编撰人、原省卫生厅监督处处长曹敏一行3人就《医疗卫生志》资料征集情况在吕梁进行督导,并就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等专篇进行了座谈。吕梁市卫生局、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有关领导干部30余人参加座谈。

  • 标签: 资料征集 卫生监督所 疾控中心 编纂人员 卫生行政管理 监督处
  • 简介:苏联为了在中国开展革命工作、协调与中国的关系,于1924年5月31日与中国签订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承认中国对外蒙古的主权和外蒙古为中国之一部分。这样,在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期间,外蒙古充当了苏联向中国内地输出革命的"走廊"。但很快中国大革命失败,中苏关系走向全面恶化。与此同时,苏联国内政治状况发生变化,斯大林模式开始形成,而日本称霸东北亚的对外侵略扩张计划也粉墨登场。在上述三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苏联开始形成了维护自身安全的战略缓冲政策,并最终完全得以实现。苏联该政策的实行完全是出于维护本国利益的考虑,对中国危害极大,不仅使中国又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还扶植外蒙古建立了独立国家,使中国又多了一个潜在的地缘对手。

  • 标签: 苏联 外蒙古 战略缓冲政策
  • 简介:2001年5月1日《人民币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发行、流通和市场退出等等都有了相应的法律依据,这对人民币钱币市场的规范性运作和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就是说影响人民币钱币市场发展的政策性不确定因素已经基本上消除了。在钱币市场持续低迷之时,

  • 标签: 人民币 钱币市场 《人民币管理条例》 发行工作
  • 简介:以国家干预为主要特征的法国文化政策一直被认为是与美国自由主义文化政策针锋相对的典型代表。而在解释为什么法国选择国家干预的文化政策时,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法国为了抵御美国文化,保护法国文化的被动无奈的对策。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在暗示:一个国家的文化政策取决于其文化的经济地位,会因文化经济实力的变化而变化。但事实表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策通常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贯性。文化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一个国家所采取的文化政策从根本上反映着该国的民族文化。因此,只有把一国的文化政策放在其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才能理解文化政策的深刻意义,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

  • 标签: 法国 文化政策 民族文化 荣誉
  • 简介: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再度执政一年来,其许多做法与中日甲午战争前10年伊藤博文内阁颇为相似。今年正值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明年将是不平等的《马关条约》签署120周年。在这120年间,中国和日本经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甲子,这主要是时代背景与日本的国家发展模式不同所引起的。抚今思昔,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十分必要。从2014年甲午马年开始,未来的新甲子中日关系前景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仍将取决于未来日本走什么道路。

  • 标签: 安倍晋三 伊藤博文 甲午战争 钓鱼岛 中日关系
  • 简介:人口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摸清人口家底、搞清人口发展变化的历史与现状,为历代政权所重视,新中国的政府尤其如此。50年来,全国规模的人口普查就已进行了5次,更不用说对人口进行的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洛阳市志·人口志》对截止到1990年7月1日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洛阳市人口的历史和现状作了全面、系统、数字化的总结和概括,为洛阳市委、市政府制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洛阳市志·人口志》 洛阳市 人口普查 人口政策 地方志
  • 简介:雍正六年(1728)之前的八年间,是清中央治藏政策逐步孕育、成形、确定的阶段。起初,清中央关于西藏地方的政策总是从它与西北边疆的准噶尔部的关系为全局来考虑,但是对于实行何种体制,似乎犹豫不决。雍正帝即位后,慎重处理准部、青海蒙古诸部、西藏地方这三方关联密初约问题,及至雍三六年,可以看到:固始汗的后嗣统治西藏的历史结束;西藏地方与四川、云南的界线明确划定;中夫派驻拉萨的办事大臣制度已然建立;全藏由中夫所信任约世俗贵族颇罗锦开始统治。雍正一朝完成了康熙帝未竟之功,复给乾隆一朝的更完善的治藏方针奠定了基础。雍正帝的明智果断、知人善用固然在此起了决定作用,而川陕总督年羹尧所树立的功绩实不可没。

  • 标签: 年羹尧 清代 雍正朝初期 治藏政策 作用
  • 简介: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历朝统治者以开拓疆土,沟通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中原和西域各民族的团结和稳定,促进中国和西方各国之间的政治文化交流为目的,开通丝绸之路。为此历代中央政权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或派遣使节,或沿途设置驿站,或设防巡哨,或屯田于荒野,在流沙浩浩、狂风飞雪中架设了东西方之间各族人民友好往来的桥梁。

  • 标签: 丝绸之路 开放政策 隋炀帝 开发 经济 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