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现代美学建构了一种分离式的、审美主体外在于审美对象的静观性的审美模式。民间艺术是融入于日常生活的艺术,在现代美学框架中,将其“脱境”,再“语境重置”,将其变成静观性的审美对象,使得活生生的艺术成为干瘪的木乃伊。理解民间艺术需要另一种美学原则与审美模式,即审美主体完全投入于对象的介入性审美。只有把民间艺术还原为人类活动,才能在具体的活动场域中体验其丰满的意义。民间艺术是“非遗”核心组成部分,依据一般艺术原理对其盲目美化、提升,其实是一种破坏,以介入性审美经验重新认识民间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对其实施保护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民间艺术 现代美学 介入性审美经验
  • 简介: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越来越认识到专业的不断提高,对教学的作用功不可没,钻研业务能使教学知识不断更新,开阔视野,知识全面,从而能够与时代同步发展,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不被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所淘汰,这也是从事教学的必由之路。绘画材料是绘画的媒介,油画、水彩、水粉、油画棒、丙烯是几种不同的绘画色彩材料。材料之间所产生的不同,视觉感觉是显而易见的,画面质感也是有巨大差异的,但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是色彩原理是相同的,解决的色彩问题是一致的。所以,坚持油画的创作对整个色彩教学是有益处的(不论水粉、水彩)。我在油画创作的实践中,对油画这种材料做了大量的努力来拓展油画材料的形式语言的广阔领域,对于刮刀、油画笔、油彩、稀释液、肌理膏、蜡、粉的自身性的独特魅力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材料表现的可以性从未放弃过。对油画材料的堆、刮、贴、抹、挤、挑、压、粘等方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它丰富了我的油画语言的表现冲击力,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画面的形式语言形成雏形。肌理的作用逐渐成熟,以至成为自己的油画风格语言的标志。对动感的笔触,它的方向、速度、力度的不同运用,会产生不同的笔触效果,浮雕般的肌理对刻画物体的质感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标签: 创作经验色彩 教学作用 油画创作经验
  • 简介:《叶落大地》以一段被遮蔽和遗忘的历史来建构故事,重新挖掘历史背后所蕴藏的文化与生命的因子,历史叙事具有边缘化、个人化的特点。小说将作家的历史和艺术想象与特殊族群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重组、再造,共同构成了文本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小说精心塑造了各类的人物形象,构造了一个丰富的民间人物画廊,其中洋溢着蓬勃的自由生命意志。

  • 标签: 叶落大地 民间 历史 经验 生命
  • 简介:《战狼》以英雄主义为内核,以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为大背景和厚基础,用年轻人习惯的视听语言来讲述故事,在激烈的敌我冲突中,塑造了一个智勇双全、血肉丰满的英雄形象,弘扬了民族主义和爱国意识的主流价值观,成功地实现了主旋律战争片的商业化、类型化。《战狼》的启示在于:只要找到适当的艺术手法和市场策略,主旋律影片也可以做到市场诉求、艺术表达和主流价值弘扬三方面的融合和平衡。

  • 标签: 《战狼》 类型化 商业化 艺术表达 主流价值观
  • 简介:《陌生的经验——陈丹青艺术讲稿》是陈丹青先生的新著。[1]该书是艺术视频节目《局部》文字部分的结集,集中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思想。以"陌生"为题,体现出作者对艺术史的别样思考,让熟悉传统的读者感觉有些"陌生";"经验"是陈丹青鉴赏和评说艺术的一贯思路:直面艺术带给我们的真实感受。

  • 标签: 陈丹青 艺术理论 文字部分 艺术思想 早期作品 木心
  • 简介: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藏戏研究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逐渐展开,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使得它真是在平地荒漠上起出高楼,飞跃地耸立理论大厦。本文以笔者回忆的形式来论述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以来藏戏研究的历史、经验及其成就。

  • 标签: 藏戏研究 历史 经验 成就
  • 简介:在法语世界有着极高声望的瑞士著名汉学家毕来德,其《庄子四讲》(宋刚译,中华书局2009年版。以下引文凡出该著者均只标注页码)翻译成中文之后,引起了西方汉学乃至汉语学界的极大关注。在该书中,毕来德宣称自己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展开庄子研究,以还原庄子的本来面目。

  • 标签: 庄子研究 主体性 经验 共通 2009年 中华书局
  • 简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重要的学术方法。在此背景下,海外电影研究很少局限于文本的艺术性,而越来越强调电影作为社会文本、文化文本的属性,重新回到了宏观的外围研究。侯孝贤电影因敏感的政治议题、突出的美学形式,成为文化研究的最佳文本之一。

  • 标签: 电影研究 世界范围 台湾经验 詹姆斯 中国性 孤岛
  • 简介:当代科学技术长足发展,互联网使得全球经济关联、文化趋同,相对时间内空间距离得到缩短,发展的速度变得惊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比任何一个时代都频繁,中国文化已经被融入世界进程中,本土文化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迁,审美化泛化成为当下最为关注的焦点。对于当代艺术设计来说,回过头来再认识工匠精神中至善至美的造物观,从匠人精神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当下的设计与文化、艺术与生活,反思物与人、技与艺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工匠精神 真善美 日常生活审美化
  • 简介:在最好的艺术面前,轻松的解释备受挫败,徒劳无功,想要寻找只言片语的观众不能在其中得到快速的解释。黄然最新的展览《我现在所经历的是被那从未经历过的经验所塑造的》是一座关于矛盾、禁忌和幽默的丰富的迷宫。他的作品暗示了冷静的叙述和政治主题。但其中有种亲切的、面无表情的荒谬,却又破坏了他自身的艺术策略。

  • 标签: 经历 经验 艺术策略 政治主题
  • 简介:“滇美”作为美声唱法云南本土化成功的代名词,引起了音乐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现象事实为依据,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对其成功的原因做出了初步地梳理和分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美声唱法本土化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提高传统西洋美声唱法水平的同时,如何创造出美声唱法本土化的“实体介质”是美声唱法本土化成功的关键所在。

  • 标签: 滇美 美声唱法 本土化 实体介质
  • 简介: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云南在近年文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顺应云南"两强一堡"发展战略,符合云南实际的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体系,丰富和细化、实化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云南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体系面向基层,重点突出了惠民新主张,把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完善、深化和推广文化惠民的"云南经验"有机地衔接在一起。

  • 标签: 文化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惠民 云南经验
  • 简介: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1月18日,区党委、政府召开了全区文化发展大会,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区文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果,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区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兴起我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全面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重要部署和安排。

  • 标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十二五” 总结经验 局长会议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