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王鹏运《庚子秋·渔歌子》一作出进一步笺,指出此的重要价值在于揭示了珍妃之死的真相以及珍妃的高洁品格,这也正是《庚子秋·渔歌子》的“史”品格所在。以令之短小篇幅,而能蕴含如此丰富深沉的历史内容,实为罕见,这体现了王鹏运高超的艺术技巧与清刚、正直的品格。

  • 标签: 王鹏运 渔歌子 庚子秋词 词史
  • 简介:夏承焘在《天风阁学日记》中记载了他点读集的评议和所见其他相关籍评点方面的资料。通过籍评点,可见他合四家为一家的学路径的初步构建,阐发黄庭坚、柳永俗间之同与苏辛派后继者间之异,揭示它特有的学理论价值。通过考察夏承焘有关籍评点信息,可以为今人整理、研究学评点提供帮助,并揭示夏氏对待不同集评点的不同态度,以彰显其学文献价值。

  • 标签: 夏承焘 词籍评点 词学理论价值 词学文献价值
  • 简介:2015年秋,当时还是英语系大一新生的我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希腊语改革综合试点”项目,和二十多位同学一起被公派前往希腊进行为期三年的希腊语言文化学习。我们在位于希腊北部的约阿尼纳大学度过了前两年的时光,第三年转学到了雅典大学。

  • 标签: 希腊语 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记 语言文化学习 大一新生 英语系
  • 简介:毕业后,我在一座二线城市工作,由于厌倦了平淡的生活,再加上在秘鲁留学的好友邀请我去那边留学,因此我决定开启一段不一样的人生之旅——我办理了辞职手续,办理好签证,收拾好行囊,踏上了那个陌生而神秘的国度。

  • 标签: 秘鲁 学记 城市工作 留学 毕业
  • 简介:2018年10月28日至11月4日,由中国教育报刊社副总编辑陈志伟带队,张国华、鲍效农、段风华、柴葳等几位记者赴加拿大多伦多及美国迈阿密、洛杉矶等地采访调研。美国是教育资源大国,全球赴美留学的人数逐年增加,2018年已连续第三年超过100万人,达109.5万。其中中国留学生连续9年位居榜首,达36万多人。据加拿大最新研究显示,加拿大国际学生数量约50万人,其中48%选择安大略省。

  • 标签: 国际学生 中医学院 大西洋 加拿大 佛罗里达州 教育国际交流
  • 简介:吴文英作品具有独特的抒情内、外结构。内结构主要指梦窗心,其心具有深幽朦胧的特质,主要表现为词人'用意不可太露'的创作宗旨与作'句断意不断'的情感脉络;外结构指梦窗境,吴文英通过意境塑造的层层关联、典故引用的浑化无迹以及语言风格的密丽幽深构成梦窗紧密罗列的境。在内外结构的影响下,梦窗以沉痛家国之思为主题的作品折射出词人在特殊社会历史时期的深度无奈,恋情虚处传神的抒情方式在普世爱情母题下具有高度概括性。

  • 标签: 吴文英 梦窗词 内结构 外结构 审美内涵
  • 简介:高启创作的三十余首作,从内容、题材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都与其诗歌有着紧密联系。高启所呈现出来的诸多特质也是高启诗的重要特征,两者之间巧妙呼应,形成显著的互文现象。高启可视为高启诗内容上的'注脚',是典型的'以诗入'的体现。从诗词互文的角度来解读高启的三十余首作,以高启诗作为高启的解读'背景',探讨其诗与之间的互文联系,可以在此基础上对高启的诗词创作有更深程度的理解。

  • 标签: 高启 词与诗 以诗入词 互文关系
  • 简介:晚明陆贻典曾指出,《琵琶》"刻者无虑百千家",但其版本内容却"几于一本一稿"。现存刊刻于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代的各种《琵琶》文本不仅印证了陆贻典的观点,而且还证明了这些文本的底本多为不同时地舞台演出脚本的整理稿。因为不同的出版商采用不同的舞台演出脚本为底本,这些文本自然在内容上形成了"几于一本一稿"的现象。另外,类似的现象并非《琵琶》独有,凡是明清时期舞台上的戏曲经典,它们的现存文本也大都呈现"一本一稿"的现象。即使在现当代,同一部舞台或影视艺术作品的文本,只要出版社采用不同出品方的演出脚本为底本,各版本在内容上的"一本一稿"特征同样非常明显。

  • 标签: 《琵琶记》 一本一稿 演出脚本 底本
  • 简介:晚清东学西传背景下,南曲之首《琵琶》被匿名译者、来华传教士、汉学家等不同身份的译者分别以诗、小说和戏曲三种形态向西方世界进行了译介,这些不同形态的译本各具特色,是译者不同的社会身份和译介目的使然,为西方读者打开一扇了解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之窗,是他们共同译介的目的,这些译本为20世纪《琵琶》在西方的传播与研究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 标签: 晚清 《琵琶记》 译介 多形态
  • 简介: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隆重召开之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共同主办的2018年'寻找最美教师'评选结果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殷鸿福教授荣获2018年度'全国最美教师'称号。83岁的殷鸿福教授是著名地层古生物学家、地质教育家,具有国际影响力。

  • 标签: 殷鸿福 三叠系 地球生物学 地层古生物学 生态地层学 古生物地理学
  • 简介:早在《寻羊冒险》(1982)中,村上春树开始在虚构的物语中指涉日本侵华战争以及作为暴力机制存在的国家;在《奇鸟行状录》(1994-1995)中则借日本和苏蒙联军在中蒙边境发生的"诺门坎战役"揭示战争的残酷以及当时日本军方发动战争的草率和不负责任,探讨暴力和邪恶的根源;《刺杀骑士团长》(2017)中,则通过一幅神秘的画指涉了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实施的暴行及日本侵华战争对个人身心的戕害。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寻羊冒险》《奇鸟行状录》及《刺杀骑士团长》中的历史指涉及作品的互文性,探讨村上春树在旋回式的"物语"中对战争的责任及暴力性的根源所展开的深入思考,进而探究村上春树的历史观。

  • 标签: 村上春树 历史指涉 暴力性 互文性 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