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澳大利亚竞争法体系完善,被认为对增进整个经济和消费者的利益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些法律由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ACCC)有力的执行。ACCC在执行中所采取的立场、实践中的作为,以及企业应当如何保证其对竞争法的遵守等问题,为其他竞争法法域提供一些有益经验,亦对企业在其他法域设立守法项目提供了指引。

  • 标签: 竞争法 规制者角色 ACCC 执行 企业守法实践
  • 简介:形式犯罪概念与实质犯罪概念的争论,只是在苏联刑法典中规定实质犯罪概念后出现的。欧洲大陆国家也有关于实质犯罪概念的论述,并提出立法层面与司法层面双重结构的犯罪概念,但并没有在刑法典中规定实质的犯罪概念,这是欧洲大陆国家实质犯罪概念与俄中实质犯罪概念的本质不同。俄中实质犯罪概念是法定犯罪概念。

  • 标签: 形式犯罪概念 法定概念 实质犯罪概念 混合犯罪概念 双层结构 犯罪概念
  • 简介:法官您好:我的越子和张某的孩子是同班同学。上个月一天两个孩子一同外出玩耍时,张某的孩子将我孩子的左眼打伤,现在已经花费了5万多元,而张某仅支付了部分医药费,在我找张某协商医药费时,张某称无力支付,并言明孩子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孩子虽然与其共同生活,但孩子的母亲也有责任,所以让我向其前妻索要医药费。请问我是否可以向张某的前妻索要医药费?

  • 标签: 承担责任 共同生活 离婚后 子女 医药费 孩子
  • 简介:"状态责任"是德国行政法上一个重要的概念。立法者将物的状态作为设定行政法义务的连结点,使得"行为责任"和"状态责任"成为构成行政法上法定义务的重要依据。作为德国土壤污染防治重要法律依据的《联邦土壤保护法》和《联邦土壤保护与污染地条例》即是以"状态责任"为其土壤污染责任制度的基础的。本文剖析了"状态责任"的构成要件,结合德国土壤污染案件的司法实践分析了在我国土壤污染相关立法中引入"状态责任"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德国土壤污染立法 状态责任
  • 简介:摘工资是企业激励高学历员工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当工资分配外部不公平的情况存在时,它对高学历员工的激励作用是否存在以及它的激励效果如何是现代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工资分配外部公平性对不同年龄高学历员工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分析原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工资分配 外部公平性 高学历员工
  • 简介:2010年5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制定了《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原2001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的《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和2008年3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的《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补充规定》同时废止。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徐某非法出售发票的行为跨越《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和《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两个司法解释,且两司法解释对于立案追诉标准并不一致,涉及司法解释溯及力的理解与把握。本文主要讨论连续状态的犯罪跨越数个司法解释如何处理的问题。

  • 标签: 经济犯罪案件 司法解释 发票 出售 状态 最高人民检察院
  • 简介:知识产权法教学中,应根据法学专业与非法学专业学生的不同特征和需要设定教学目标,根据知识产权法的学科特点确定针对不同对象的教学侧重点。教师应重视学生深度参与的需要、担任亲自探索和引导探索的角色,以塑造精神气质与培养专业人格为理念,采用兼顾内容专业性与传授生动性的教学方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中应注意发掘不同专业学生的潜在优势,教师应储备司法实务知识增强课程的吸引力。重视互动、举办活动是有益的创新尝试。

  • 标签: 知识产权法 研究性学习 专业竞争力 互动 创新
  • 简介:部分请求的核心争议在于后诉的容许性。数据统计与个案分析表明,我国民事司法实务中当事人分割诉讼请求的原因多样,法院囿于诉讼标的与既判力的不同解释论,对部分请求容许性做不同之处理,“同案不同判”现象突出。合理规制部分请求容许性,应以当事人分割诉讼请求是否具备正当理由作为标识。仅当原告分割诉讼请求具备正当理由时方允许再诉。与此同时,为追求纠纷一次性解决,法院应进行必要的阐明并宽待请求的追加与合并。

  • 标签: 部分请求 残部请求 诉讼标的 一事不再理
  • 简介:既有关于现行宪法中"国家所有"性质的研究因未能区分宪法文本中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所有"而未能揭示宪法"国家所有"的真实含义。《宪法》第9条和第10条中的"国家所有"分别代表两种不同性质的国家所有:前者属于"全民所有型"的"国家所有",是全民所有制的组成部分,是宪法的一种价值选择和政治决断,是有待立法形成的制度框架;后者是"非全民所有型"的"国家所有",是属于非基本权利的民法所有权。在"全民所有型"的"国家所有"的部门法实现方面,各部门法应该根据自身的功能、调整范围、方式,运用自身的概念和立法技术自主地进行制度设计。但各部门法的制度设计应该彼此协调,避免冲突,合力助推"全民所有型"的"国家所有"价值目标的实现。

  • 标签: 国家所有 全民所有制 民法所有权 制度框架
  • 简介:危险状态出现以后实害结果发生之前,行为人主动采取措施消除了该危险状态,避免了实际损害的发生,称之为自我挽救行为。该行为并未为法律所合理评价,因而导致一些与社会观念悖逆的极端个案的出现。解决该问题的方案有两种,"既遂说"主张将该行为定性为既遂后的悔罪情节达到减轻刑罚之目的,而"中止说"主张将其定性为犯罪中止。后者较之于前者无论是从刑法理论上还是从社会观念上都要更加易于接受,但要将其定性为中止也存在不同的论证思路。这只是一个立法或者说司法实践选择的问题。笔者倾向于将危险状态出现后行为人的自我挽救行为定性为实害犯的中止。

  • 标签: 危险犯 既遂 中止 实害犯
  • 简介:无人机的军事应用早已不是新闻,而无人机在非武装冲突状态下进行境外定点清除却是近十余年才出现的行动。基于其在武装冲突情势外于另一国领土上直接使用武力的行动,在国际社会上引发激烈讨论的同时更挑战着现有的相关国际法规则。本文在对非武装冲突状态下无人机境外定点清除行为进行定性的基础上,先从援引自卫的角度对其合法性进行分析,认为此类行为不得援引自卫或难以通过扩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下自卫权的范围得以正名。本文继而从一国同意的角度切入分析其合法性可能。鉴于此类行为实质上严重违反了国际人权法的基本规则,即使一国给予同意或授权,仍然属于现行国际法上的不法行为。

  • 标签: 无人机 境外定点清除 自卫 同意 国际人权法
  • 简介:两人公司中,股东出让其在公司的股权之后,又向公司主张利润分配权,而对公司利润的分配问题拥有决定权的公司权力机关是股东会。在公司只剩一名股东而该股东无正当理由拒不召开股东会,从而使得利润分配问题无法经股东会解决,这种情形便称之为公司僵局状态。公司僵局状态下的弱势股东权益保护问题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鉴于此类纠纷大量存在,本案对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公司僵局状态下已出让股权的股东的利润配权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 标签: 公司僵局 状态 权利保护 有限公司 弱势 纠纷案
  • 简介:凯尔森与施密特的论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学术论战。对论战核心争点即对“谁应该成为宪法的守护者”之理解必须以理解双方的“宪法”概念为前提。两位宪法学家对“宪法是什么”这个宪法学元问题的立场不同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谁应该成为宪法守护者”的回答。凯尔森从纯粹法的规范层级理论视角界定宪法的规范本质与合宪性问题的规范内涵,在此基础上论述建立专门宪法法院是实现合宪性保障的最科学的司法技术机制。施密特从政治宪法概念出发,将宪法界定为确保政治共同体生存自保的政治决断和体现人民统一意志的政治状态,并认为在议会散失国家统一意志形成功能的情况下,高度政治性的宪法争议只能交由人民直选的国家首脑行使才能确保宪法的正当性基础。凯尔森与施密特宪法思想在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上都包含了真理颗粒。但是,如果从现代宪法革命勘定的价值内核着眼,两者的宪法概念都排斥个人自由与天赋人权对于宪法的内在规定性与构成性意义,因而偏离了宪法最重要的价值基准。这是我国在借鉴他们宪法的理论时需审慎评估之处。

  • 标签: 凯尔森 施密特 合宪性审查 宪法法院 规范宪法学 政治宪法学
  • 简介:对相同案件不同层级的法院、甚至同一法院先后分别作出不同的认定,两种认定完全不同,所生结果相异:一种认定为享有所有权的期间,另一种认定为所有权的存续期间。前者为有效,后者则生无效之后果。两种认定孰是孰非,本文以案件为中心进行探讨。

  • 标签: 享有所有权的期间 所有权的存续期间 不同认定
  • 简介:中外合资企业股权变更引发股权继受等民事法律关系和股权变更审批等行政法律关系,它们是同一事实或者同一事实构成所引发的两类性质不同的法律关系,应当适用各自不同性质的法律规则处理。因股权变更或者侵权引发的股权确权纠纷属于民事法律关系范畴,应当通过民事程序和方法解决。从法律关系角度考察,对合资企业有关事项的行政审批,属于行政法律关系。尽管股权变更行为未经行政实质性审批,可能使得相关股权变更民事法律关系无效,但后者不会因此而改变民事性质,更不会因此变成行政法律关系而适用行政程序或行政诉讼加以处理。

  • 标签: 中外合资企业 股权变更 法律关系性质 同一事实 行政审批
  • 简介:<正>学术界对古罗马法学家与中国先秦法家的研究已具有丰硕的成果,但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主要是把两者分别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局限在研究两者的政治法律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方面。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把两者比较研究的成果还不多。本文尝试把两者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性的研究,试图从比较研究的视角来丰富发展学术界对两者的研究。

  • 标签: 先秦法家 罗马法学家 社会历史背景 政治地位 政治法律思想 研究成果
  • 简介:在审查有关禁止同业竞争者使用其商标时,需要对同业竞争者是否具有攀附他人现有商誉的主观恶意进行认定,而有关攀附恶意的认定一直都是困扰司法审判实践的难题。作者围绕“老黄记”字号与“黄家”注册商标是否构成攀附恶意问题入手,对攀附恶意认定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说明了在攀附恶意认定过程中推定制度的重要性。作者认为,从防止混淆商品出处、禁止恶意攀附的立法目的出发,对于字号在字形、读音上虽有差距,但方言读音近似,在相关公众中仍能造成混淆可能的,应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

  • 标签: 商标专用权 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开封市 餐饮服务 字号 商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