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带血管蒂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围手术期护理要点与效果,总结经验,为后续护理服务方案的编制提供参照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带血管蒂修复口腔癌手术治疗的4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护理干预前后VAS评分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经护理干预以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4%。结论对带血管蒂修复口腔癌手术治疗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感,将引发并发症的因素有效防治,进而推动患者出现进程,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带血管蒂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 组织缺损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8~48岁,平均31岁.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6例,修复部位为跟部、踝周及足背近侧,最大面积8.0cm×10.0cm,其中2例为内踝及跟部肿瘤扩创后有肌腱外露、1例为足背Ⅲ度热压伤、3例为电接触伤致足背肌腱及骨外露.顺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1例,面积13.0cm×作者单位:750004银川,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15.0cm,带腓肠肌以填充膝部电接触伤去骨后的腔隙.顺行隐神经营养血管3例,最大面积10.0cm×12.0cm,其中修复同侧烧伤后胫骨外露1例、以交腿方式修复对侧足贴骨瘢痕1例,电接触伤致髌骨外露1例.逆行前臂外侧神经营养血管4例,最大面积12.0cm×8.0cm,均为电接触伤致手腕屈侧肌腱外露.

  • 标签: 皮瓣修复 皮神经营养血管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四肢创面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足背肌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针对(足+母)趾甲切除后遗留创面,采用第二跖背动脉逆行岛状修复。方法介绍一种修复(足+母)趾创面新的手术方法,并在临床上应用此种方法修复12例(足+母)趾创面。结果除1例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而愈合外,余11例全部成活,浅感觉恢复,无压迫性溃疡。结论第二跖背动脉逆行岛状转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足+母)趾创面修复新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创面 动脉 修复 移植后 逆行岛状皮瓣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负压吸引联合臀大转移治疗难愈合褥疮修复中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2018年4月时间内,随机选取此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疗的15例难愈合褥疮患者实施改良负压吸引联合臀大转移修复治疗,并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所有患者褥疮创面基本成活,存活率为100%,且生活质量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负压吸引联合臀大转移治疗臀部难愈合褥疮可有效对创面起到修复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改良负压吸引 臀大肌肌皮瓣转移 难愈合褥疮
  • 简介:对7例游离背阔同期修复口腔癌根治后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护理经验总结。指出完善的术前准备,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护理;术后针对温、颜色、肿胀及毛细血管充盈度等方面,密切观察移植的血供情况,确保引流通畅,有效预防血管危象;加强呼吸道管理,严格控制感染是围术期护理的关键。本组7例修复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患者外形、功能基本满意,供区疤痕隐蔽。

  • 标签: 口腔癌 背阔肌肌皮瓣 血管吻合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口腔恶性肿瘤包块舌癌、颊粘膜癌、牙龈癌等,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手术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在进行切除治疗的同时,同期进行缺损修复,不仅可恢复和改善患者的外形和生理功能,而且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我院自1997年2月开始采用舌骨下修复口腔缺损,通过对温度、颜色、毛细血管充盈、质地、针刺出血试验等观察与护理,成活率高,报告如下。

  • 标签: 口腔恶性肿瘤 围手术期护理 肌皮瓣修复 舌骨下 术后缺损 肿瘤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剔骨修复创伤性截瘫患者髋周Ⅳ期压疮进行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股骨剔骨修复创伤性截瘫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02~2017.01期间,依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优质护理,并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护理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股骨剔骨修复创伤性截瘫患者髋周Ⅳ期压疮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推广实施。

  • 标签: 创伤性截瘫 股骨剔骨肌 皮瓣修复 髋周Ⅳ期压疮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踝上间隔穿支转移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8例,均采用外踝上间隔穿支转移修复,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全部成活,成活率100%。随访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8.5±0.8)个月,未见片磨损及破溃,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外踝上间隔穿支血管解剖结构位置恒定、易操作、质地优良,为足背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足背软组织缺损 修复 穿支皮瓣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创面修复治疗中采用祛腐生膏的效果。方法: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在我院骨伤科接受创面修复治疗的80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均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黄柏液治疗,实验组则采用祛腐生膏治疗,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和治疗后各项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治疗后的各项炎症因子指标水平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腐生膏在慢性皮肤溃疡创面修复中的治疗效果显著,该药物能够有效提升创面修复效果,有助于患者的创面愈合,并可改善炎症情况,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祛腐生肌膏 慢性皮肤溃疡 创面修复
  • 作者: 方杰 李军 高俊杰 张文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临床解剖实验室,河北 唐山 063000 ,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临床解剖实验室,河北 唐山 063000 ,开封济康手外科医院手外科,河南 开封 475000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静脉和桡动脉掌浅支(SPBRA)修复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自2014年7月至2018年3月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40例40指,其中采用静脉(A组)修复18例、SPBRA(B组)修复22例,均进行门诊随访收集相关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其手术时间、2-PD、患者满意度、外观、供区并发症、成活率及患指关节活动度进行分析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0例术后均全部成活,伤口均Ⅰ期愈合。A组手术时间为(78.89±7.36)min,较B组[(97.27±9.26)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分别平均随访11.6、12.1个月,末次随访2-PD测量值分别为(7.94±1.55)mm、(6.59±1.6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功能活动度:A组,优13例,良5例;B组,优17例,良5例,优良率均为100%。患者满意度:A组,非常满意4例,满意13例,一般1例;B组,非常满意17例,满意5例;外观:A组,良16例,差2例;B组,良21例,差1例。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静脉和SPBRA桥接修复均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满意的临床疗效。依据感觉恢复首选SPBRA;依据操作难易程度,静脉操作相对容易。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静脉皮瓣 指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游离显微削薄股前外侧穿支(antero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ALTP)修复前臂残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们对8例前臂离断毁损伤残端创面采用削薄ALTP修复。术中在显微镜视下根据筋膜层血管网走行及受区需要削薄,术后早期开始残肢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本组8例均存活,切取面积为6.0 cm×5.0 cm~9.0 cm×7.0 cm。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外形不臃肿,质地柔软,感觉功能恢复好。残端安装假肢适配良好。结论采用削薄ALTP修复前臂残端创面,可保留更多前臂长度,外形美观,质地耐磨,具备感觉,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式。

  • 标签: 外科皮瓣 前臂 股前外侧穿支 残端创面 义肢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多种类型的臂外侧游离修复手部复杂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0月至2020年3月,应用以桡侧副动脉后支为血管蒂的肱骨远端外侧骨、骨肌腱、Flow-through、双叶等多种类型的臂外侧游离修复手部复杂创面7例,7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缺损及掌、指骨骨缺损,同时伴有肌腱缺损1例,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及神经缺损2例,伴有相邻手指软组织缺损2例。结果术后全部顺利成活。2例臃肿二期给予修整。出院后门诊定期随访,随访12~42(平均24)个月,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术后6个月感觉恢复至S3,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获优5例,良2例。结论应用多种类型的臂外侧游离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的复杂创面,可一期同时重建缺损的掌指骨、肌腱、指掌侧固有动脉及神经,切取双叶可同时修复2个相邻手指的创面,该有望成为修复手部中、小面积复杂创面的主力

  • 标签: 臂外侧皮瓣 手部损伤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护理干预在前臂游离修复舌癌根治术后创面护理中所具有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舌癌患者,根据其年龄尾数奇偶性,将其分为常规组22例,研究组23例,其中常规组患者在术后接受常规创面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术后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在术后的存活情况和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术后成活率高于常规组,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前臂游离修复舌癌根治术后创面护理中的应用,对患者术后的成活率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且具有较好的护理作用,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 舌癌根治术 创面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躯干部穿支在胸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与选择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山东省立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的14例胸部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17~74岁。缺损原因:瘢痕挛缩畸形切除后创面5例,良性病变6例,恶性肿瘤3例。病灶切除后缺损面积6.0 cm×8.0 cm~20.0 cm×21.0 cm,应用躯干部穿支进行修复。术前通过多普勒超声或者CTA明确穿支血管走行,根据血管走行和穿点设计范围及手术入路,于深筋膜层切取移植到受区。术后观察成活情况并至少随访6个月。结果本组14例患者共17块,其中胸背动脉穿支联合背阔5块,胸廓内动脉穿支8块,腹壁上动脉穿支4块。术前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对其中8例患者分别行背部胸背动脉、上胸壁胸廓内动脉穿支以及上腹壁的腹壁上动脉穿支的CTA检查,以明确标记穿支穿点。面积为7.0 cm×8.0 cm~22.0 cm×22.0 cm,蒂部长度为2.0~6.0 cm。术后所有完全成活,未发生血肿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26个月,患者对外观和局部功能满意,1例胸部隆突性纤维肉瘤患者发生复发,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躯干部穿支动脉血管密集,穿支获取方便,可修复胸部面积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供区一期缝合,满足"受区修复重建好,供区破坏损失小"的组织移植原则。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血管造影术 创伤和损伤 胸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