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皮乙酸注射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采用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皮乙酸注射法患者做为观察组,25例采用单纯动脉化疗栓塞法患者做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23例总有效率为60.9%,对照组25例患者总有效率仅为32.0%,两组相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皮乙酸注射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脉栓塞 化疗 乙酸 巨块型肝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位肌间沟臂丛阻滞后采取头低位在肩锁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拟行肩锁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高位肌间沟阻滞组(A组)和高位肌间沟阻滞后头低位组(B组)。术中比较两组的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术中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体位的改变对于臂丛药液的扩散和浸润有影响。

  • 标签: 肌间沟 神经阻滞 体位 锁骨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中药结合氯胺酮椎管内阻滞对于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带状疱疹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这94例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47例。对A组患者采取口服阿昔洛韦联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的给药的方案,并设A组为对照组;B组患者行氯胺酮椎管内阻滞麻醉,并以四逆散配合治疗,设B组为实验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的病情变化情况。结果在给药后1小时、6小时、24小时后,B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除的人数远远高于A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结合氯胺酮椎管内阻滞对于带状疱疹的止痛效果更好,起效快,且能够缩短带状疱疹的病程,加快患者痊愈。

  • 标签: 中药 氯胺酮 椎管内阻滞 带状疱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旁神经阻滞并推拿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行颈椎旁神经阻滞并推拿法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30例单行推拿法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X2=4.0784,P<0.05)。结论通过颈椎旁神经阻滞并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推拿法 颈椎旁神经阻滞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加小针刀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观察组30例,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加小针刀治疗,治疗后1个月,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疗效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加小针刀治疗紧张性头痛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阻滞 小针刀 紧张性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扩张剂及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在治疗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中的疗效。方法30例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患者采用血管扩张剂及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治疗门脉高压,30例患者单独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观察la的再出血率。结果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单独应用β受体阻滞剂(P<O.05)。结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更可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再出血的危险性,还可减少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对于有肝昏迷倾向,低血容量,低基础心率等应慎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尤其适用。

  • 标签: 血管舒张药 &beta 受体拮抗剂 治疗应用 肝硬化 药物疗法
  • 简介:大多数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合并高血压,这已成为透析患者CVD的首位死因。钙通道阻滞药(CCBs)起效迅速,降压效果显著,且不受钠负荷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大量长效CCBs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试验证实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使得长效CCBs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亦成为透析高血压患者的一线降压药物。但目前就长效CCBs在肾脏科领域尤其是透析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中的讨论远较RAS阻滞药类少,亦缺乏以长效CCBs为主大型临床试验。本文主要结合近年来有限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探讨长效CCBs在透析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不确定性。

  • 标签: 钙通道阻滞药 长效 透析 高血压 靶器官 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加入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术后镇痛作用方面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在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局麻药为0.25%速卡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25mL,A组布托啡诺1mg与局麻药混和用于臂丛神经阻滞;B组不用布托啡诺。记录术中(麻醉后1h),术后4、8、12、24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评估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毕到术后VAS>3分的时间),并注意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术中、术后各时间点A组VAS明显低于B组(P<0.01),A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与B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臂丛神经阻滞时加用布托啡诺能明显增强臂丛阻滞效果和术后镇痛作用,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布托啡诺 局麻药 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治疗上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2011年68例进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治疗上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同期行口服药物、外用药物及针灸理疗(保守治疗)的患者。结果治疗后重新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并综合评估,连续臂丛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2.4%,对比的保守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为79.0%,两纽优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臂丛组治疗后共出现不良反应例数22例,其主要不良反应为患区后遗症状,如痒感,蚁行感和牵拉或紧束感仍然存在,19例患者均能够耐受,并在治疗后1个月内缓解。3例患者在天气骤变后出现暂时性疼痛加重,气温升高后缓解。保守治疗组治疗后共出现不良反应例数9例,其中恶心、呕吐4例,复视、视物模糊3例,晕针现象2例,均于停药及停止针炙治疗后好转。结论连续臂丛阻滞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较传统的药物和理疗具有治疗效果确切,镇痛完全的特点,可成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

  • 标签: 上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 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开胸食道癌切除术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患者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12月52例行开胸食道癌切除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支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B组硬膜外阻滞镇痛及全麻气管插管。于切皮前5Min和拔管前后15Min、开启自控镇痛泵24h,记录血压、呼吸频率,镇痛评分。结果两组血压、呼吸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拔管时的循环更稳定,呼吸更平稳,对全麻药的用量B组少于A组,术毕至拔气管的时间B组少于A组。结论对开胸食道癌切除术的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联合支气管插管全麻能有效抑制全麻气管插管、拔管的心血管系统反应。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病人自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小儿疝气手术病人80例,分为两组①一组为单纯使用氯胺酮组,肌注氯胺酮后,静脉维持使用氯胺酮麻醉。②另一组为肌注氯胺酮后,局部区域使用1%利多卡因进行区域神经(按神经走行分布阻滞)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术后清醒时间,术后疼痛等并进行对比。

  • 标签: 氯胺酮 1%得多卡因 区域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嘧啶在预防硬膜外阻滞下阑尾切除术中牵拉反应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拟行阑尾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硬膜外阻滞效果确切后开始手术。观察组于硬膜外效果确切后开始静脉泵入右旋美托嘧啶,对照组于麻醉效果确切后静脉泵入生理盐水。分别在手术开始前,切皮时,切开腹膜时,牵拉阑尾时,手术结束时记录SBP,DBP,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并对内脏牵拉反应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各个时段SBP,DBP,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患者SBP,DBP,HR在切开腹膜,牵拉阑尾时明显增高。且伴有内脏牵拉反应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右旋美托嘧啶预防硬膜外阻滞下阑尾切除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好,副作用少。

  • 标签: 阑尾切除术 右旋美托嘧啶 牵拉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罩吸入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在幼儿下腹部手术的可行性,为临床幼儿麻醉提供参考。方法1~3岁行择期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面罩吸入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组(S组),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组(K组),每组40例。观察患儿麻醉效果、苏醒时间、苏醒质量、恶心躁动等不良反应,全程监测患儿NIBP、HR、RR、SPO2。结果S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K组,苏醒质量显著优于K组,S组恶心躁动等不良反应少于K组。俩组麻醉效果均满意无差异。结论面罩吸入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具有清醒快质量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用于幼儿下腹部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面罩吸入 七氟醚 骶管阻滞 幼儿下腹部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透过制度变迁的视角,以广东省的积分制度为例,探讨在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阻滞等制度约束的背景下,如何破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难题。

  • 标签: 农民工市民化 户籍阻滞 积分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右美托咪啶辅助颈丛神经阻滞行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4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啶组(A组)和咪唑安定组(B组)。对两组患者在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进行记录,并采用镇静/警醒评分对患者的术中合作度进行评分。结果A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在各时点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患者在术中的镇静程度和手术配合,A组患者的优良率(86%)高于B组患者的优良率(62%)。结论通过右美托咪啶的辅助,在甲状腺手术中可促使颈丛神经阻滞的有效实施。

  • 标签: 右美托咪啶颈丛神经阻滞甲状腺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2011年间收治的74例腹股沟疝患者,其中,男性50例,年龄在60-85岁之间,女性24例,年龄在59-82岁之间,所有患者均临床诊断为腹股沟疝。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对患者手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后镇痛药应用、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以及平均总住院费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费用、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活动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都较对照组低,对于患者的帮助更大。结论在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疾病的过程中,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较为显著,具有安全快捷、患者痛苦少、费用低廉、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合于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

  • 标签: 老年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术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