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洛尔联合洛儿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以来在我院治疗的肺心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8)联合应用洛儿和美洛尔;对照组(n=50),只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在给药4周后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为64.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美洛尔联合洛儿治疗肺心病疗效满意、安全、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肺心病 卡托洛儿 美托洛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盐酸环喷滴眼液和阿托品眼膏是临床广泛用于屈光不正儿童散瞳验光的药物,通过使用两者散瞳后屈光度的比较及不良反应,分析盐酸环喷滴眼液的适用性。方法抽取3~12岁诊断为屈光不正(无其他眼部疾患)的儿童共180例360眼,分为3岁~组90例(180眼),7岁~组90例(180眼)。先后给予两种药物进行散瞳验光,以阿托品散瞳后检影所得屈光度为准,盐酸环喷滴眼液散瞳结果差异≤0.50D为结果相同,>0.50D为结果不同。同时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例数。结果两种方法间统计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阿托品眼膏散瞳后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例数明显较多。结论盐酸环喷滴眼液有强效、安全且快速的特点,麻痹睫状肌作用与阿托品眼膏相当。

  • 标签: 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 阿托品眼膏 屈光不正 散瞳验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2%盐酸替洛尔滴眼液外用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84例处于增殖期的低危组婴儿血管瘤患儿,使用2%盐酸替洛尔外敷,每次30min,每天两次,治疗周期6个月,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84例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3.8%,其中痊愈35例(41.67%)。治疗及随访期间有4例出现局部红斑,3例皮肤脱屑。结论局部外用2%盐酸替洛尔治疗增殖期浅表型婴儿血管瘤安全性高,可以作为低危组婴儿血管瘤激光治疗的替代疗法,以减少患儿痛苦及降低家长心理压力。

  • 标签: 婴儿血管瘤 卡替洛尔 外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布林佐滴眼液治疗顽固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讨论。方法 选择某院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4例顽固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2例)与研究组(42例)。对照组应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研究组应用布林佐滴眼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眼压情况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之后,眼压情况都有明显下降趋势,组间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林佐滴眼液可以显著改善顽固性青光眼患者各项不良症状,在降眼压的同时,不会产生较多不良反应,可以进一步在临床层面推广。

  • 标签: 布林佐胺滴眼液 顽固性青光眼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布林佐滴眼液治疗顽固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科接诊乳顽固性青光眼(n=58)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29人,前者布林佐滴眼液治疗,后者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的临床使用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略低。结论:对顽固性青光眼患者使用布林佐滴眼液治疗后,临床效果改善明显,此类药物的使用可以间接提升患者就医质量。

  • 标签: 布林佐胺滴眼液 顽固性青光眼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蒙特洛模拟预测和评价利奈唑、替考拉宁和达霉素对葡萄球菌属血流感染的抗菌效果,优化临床给药方案。方法借助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联盟(Blood Bacterial Resistant Investigation Collaborative System,BRICS)平台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从全血标本中分离的1 847株葡萄球菌属菌株。利奈唑和达霉素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替考拉宁则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MIC。利奈唑的给药方案为800 mg(1次/d)、500 mg(每12 h 1次)、600 mg(每12 h 1次)、600 mg(每8 h 1次)。替考拉宁的给药方案为400 mg(每12 h 1次)、600 mg(每12 h 1次)、800 mg(每12 h 1次)、1 000 mg(每12 h 1次)。达霉素的给药方案为4 mg·kg-1·d-1、6 mg·kg-1·d-1、8 mg·kg-1·d-1、10 mg·kg-1·d-1和12 mg·kg-1·d-1。通过蒙特洛模拟计算3种药物不同给药方案的目标获得概率(probability of target attainment,PTA)和累计反应分数(cumulative fraction of response,CFR)。CFR≥90.0%的给药方案是抗菌药物经验治疗的合理选择。结果当MIC≤0.500 mg/L时,利奈唑剂量为800 mg(1次/d)、500 mg(每12 h 1次)、600 mg(每12 h 1次)、600 mg(每8 h 1次)对葡萄球菌属的PTA均>90.0%;当MIC为1.000 mg/L时,利奈唑500 mg(每12 h 1次)、600 mg(每12 h 1次)、600 mg(每8 h 1次)对葡萄球菌属的PTA分别为92.2%、96.6%、97.6%。4种利奈唑给药方案对应的CFR分别为73.9%、83.7%、90.8%和95.3%。在MIC≤1.000 mg/L时,替考拉宁400 mg(每12 h 1次)、600 mg(每12 h 1次)、800 mg(每12 h 1次)、1 000 mg(每12 h 1次)对葡萄球菌属的PTA均为100.0%;当MIC为2.000 mg/L时,替考拉宁800 mg(每12 h 1次)、1 000 mg(每12 h 1次)对葡萄球菌属的PTA均为100.0%。4种替考拉宁给药方案对应的CFR分别为90.8%、92.8%、93.5%和94.6%。在MIC≤0.500 mg/L时,达霉素4 mg·kg-1·d-1、6 mg·kg-1·d-1、8 mg·kg-1·d-1、10 mg·kg-1·d-1、12 mg·kg-1·d-1对葡萄球菌属的PTA均>90.0%;当MIC为1.000 mg/L时,达霉素8 mg·kg-1·d-1、10 mg·kg-1·d-1、12 mg·kg-1·d-1对葡萄球菌属的PTA分别为96.9%、100.0%和100.0%。5种达霉素给药方案对葡萄球菌属的CFR分别为97.4%、99.2%、99.9%、100.0%和100.0%。结论针对葡萄球菌属引起的血流感染,利奈唑600 mg(每12 h 1次)、替考拉宁400 mg(每12 h 1次)、达霉素4 mg·kg-1·d-1的给药方案可达到有效的抗菌效果。

  • 标签: 葡萄球菌属 替考拉宁 达托霉素 利奈唑胺 血流感染 蒙特卡洛模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沙美特罗替松粉吸入剂、噻粉吸入剂联合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效果。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采用沙美特罗替松+噻治疗,对照组仅进行沙美特罗替松吸入剂治疗;比较两组FEV1、FEV1/FVC、FEV1/预计值。结果研究组治疗后FEV1、FEV1/FVC、FEV1/预计值分别为(1.83±0.24L)、(63.11±8.10%)、(63.78±8.42%),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松粉、噻粉吸入剂联合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临床效果较佳,既可改善耐力时间,又可改善患者肺功能的过度充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沙美特罗替卡松 噻托溴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脑血栓患者的过程中氯格雷联合阿伐他汀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血液流变学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氯格雷联合阿伐他汀治疗),每组各25例,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各指标变化、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变化情况和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APTT、PT、D-D、FIB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氯格雷与阿伐他汀应用于治疗脑血栓患者的过程中的效果较为理想,且安全性能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 脑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氯格雷联合阿伐他汀钙治疗脑梗塞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9月收治的68例二级预防脑梗塞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34例),对照组使用氯格雷治疗,研究组另外增加阿伐他汀钙治疗。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甘油三酯(TG)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半年内复发率。结果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分值、TG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半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氯格雷联合阿伐他汀钙治疗脑梗塞,能有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状态,对病情控制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脑梗塞 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钙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丙戊酸钠联合酯在小儿癫痫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 。方法:针对 2018 年 9 月至 20 20 年 3 月收治的 86 例小儿癫痫患儿,并且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 组各 43 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联合酯进行治疗。通过对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对癫痫发作频率、血清白细胞介素 -2 ( IL-2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 ( TNF-α )水平进行对比,并且对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针对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的比较,不管是癫痫发作的频率,还是 IL-2 及 TNF-α 水平, P > 0.05 。在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比较,癫痫发作的频率、 IL-2 及 TNF-α 水平都较低 , P < 0.05 。两组中疗效对比中,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要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明显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如果仅仅只是使用丙戌酸钠,效果欠佳,联合酯在小儿癫痫治疗中效果与安全性会更高一些。

  • 标签: 丙戊酸钠 托吡酯 小儿癫痫 效果及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酯组和马西平组各15例,治疗观察6周,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VAS)、发作频度、用药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酯治疗4周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愈率53.3%,总有效率89.9%,治疗最终有效剂量(85±52)mg/d,4周后疼痛程度及发作频度比治疗前显著减少;马西平组三叉神经痛治愈率率60.0%,总有效率89.9%,治疗最终有效剂量为(385±55)mg/d,2周后疼痛程度及发作频度比治疗前显著减少。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程度及发作频度减少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起效时间马西平组较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疗效,副作用较小,可以选用。

  • 标签: 托吡酯卡马西平三叉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拴线法建立大鼠(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酯组,另外设立假手术组,每组10只大鼠,并于术后24 h评价大鼠神经行为变化,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LE)阳性细胞数,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 mRNA。所有数据均用SPSS 17.0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评分[(2.85±0.32)分比(0±0)分,t=4.764,P<0.01]、脑梗死体积[(114.68±11.47)比(0±0),t=4.375,P<0.01]、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阳性细胞数[(48.92±4.89)个比(5.54±0.55)个,t=4.903,P<0.01]、TNF-α[(2.13±0.21)比(1.00±0.13),t=4.678,P<0.01]、IL-1β[(1.89±0.13)比(1.00±0.08),t=4.532,P<0.01]及IL-6 mRNA表达量[(1.98±0.16)比(1.00±0.05),t=4.893,P<0.01],TNF-α[(28.38±2.84)比(12.57±1.26),t=4.679,P<0.01]、IL-1β[(83.89±8.13)比(25.79±2.58),t=4.421,P<0.01]及IL-6[(63.58±6.36)比(33.48±3.35),t=4.249,P<0.01]含量,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p-IκBα)[(0.88±0.07)比(0.07±0.01),t=5.890,P<0.01]及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 p65[(2.32±0.22)比(0.15±0.01),t=5.432,P<0.01]表达量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酯组大鼠神经行为评分[(1.46±0.15)分比(2.85±0.32)分,t=5.786,P<0.01]、脑梗死体积[(70.38±7.40)比(114.68±11.47),t=5.370,P<0.01]、TUNLE阳性细胞数[(10.89±1.10)个比(48.92±4.89)个,t=5.421,P<0.01]、TNF-α[(1.42±0.14)比(2.13±0.21),t=4.345,P<0.01]、IL-1β[(1.02±0.13)比(1.89±0.13),t=5.124,P<0.01]及IL-6 mRNA表达量[(1.08±0.12)比(1.98±0.16),t=4.875,P<0.01],TNF-α[(15.42±1.54)比(28.38±2.84),t=5.658,P<0.01、IL-1β[(45.32±4.53)比(83.89±8.13),t=5.378,P<0.01]及IL-6含量[(44.38±4.38)比(63.58±6.36),t=4.209,P<0.01],p-IκBα[(0.18±0.02)比(0.88±0.07),t=5.432,P<0.01]及p-NF-κB p65表达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6±0.02)比(2.32±0.22),t=5.569,P<0.01]。结论酯能显著的抑制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与阻断NF-κB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托吡酯 缺血再灌注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酯片联合拉莫三嗪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拉莫三嗪治疗,仅观察组加用酯片;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有效率及控制率,并分析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和控制率(P<0.01)均高于对照组,且“无效”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共有5例不良反应,占19.23%,观察组有3例不良反应,占11.54%,两组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酯片联合拉莫三嗪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有效率和控制率,不良反应低,患者的耐受较好。

  • 标签: 托吡酯片 拉莫三嗪 难治性癫痫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苯巴比妥、酯片、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癫痫小儿患者48例,将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16例,A组采取苯巴比妥治疗,B组采取酯片治疗,C组采取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三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儿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75%;B组患儿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7.5%;C组患儿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75%;三组疗效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P<0.05。结论三种药物治疗小儿癫痫均有显著效果,丙戊酸钠的不良反应更少,在用药中应结合患儿病情进行选择。

  • 标签: 苯巴比妥 托吡酯片 丙戊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酯与天舒胶囊合用时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联合服用酯及天舒胶囊,对照组单用天舒胶囊,治疗2周,观察疼痛程度改变。结果联合服用酯及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单用天舒胶囊。结论两者合用治偏头痛效果更好。

  • 标签: 偏头痛 托吡酯 天舒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擦讨酯治疗非痫性精神行为障碍疗效。方法对于多发性抽动症交叉擦腿综合征二种精神行为障碍性病患儿予以酯口服,从小剂量渐加量,统计疗效及副作用。结论多发性抽动症交叉擦腿综合征二种精神行为障碍性病患,病因尚不完全清楚,除应用多巴胺阻滞剂,临床多强调心理疏导及综合治疗。氟哌啶醇有一定疗效,但该药剂量较大时易引起锤体外系症状,心理治疗在基层甚难推广掌握而实际效果尚难达到。采用酯治疗非痫性精神行为障碍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发生,患儿及家长依从性好,明显减轻不能耐受氟哌啶醇患儿的症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门诊及病房收治的躁狂症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脂口服。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痊愈5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3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GI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GI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但观察组CGI评分下降程度优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5L(P<0.05);两组患者主要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嗜睡、乏力,观察组恶心呕吐6例、头晕2例、嗜睡2例、乏力2例;对照组恶心呕吐4例、头晕1例、嗜睡1例、乏力2例,两组间TE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脂联合丙戊酸钠能显著提高躁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标签: 托吡脂 丙戊酸钠 躁狂症 副反应 BRM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四君子汤联合酯治疗小儿癫痫疗效。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