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联合诊断宫外孕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2年8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38例疑似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行经阴道超声检查与腹部超声检查,对比单用阴道超声、单用腹部超声、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诊断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等状况。结果: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诊断宫外孕效果明显优于阴道超声以及腹部超声(P均<0.05。结论: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可以提升宫外孕的准确率,诊断效果更好,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阴道超声 腹部超声 宫外孕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盆底康复操促进阴道松弛症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接受的患者60例,按照数字表排序的方式,将其划分为2组——对照组(包含30例,采取常规治疗与基础阴道肌力锻炼干预)、观察组(包含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盆底康复操)。从两组患者产后2个月的盆腔器官脱垂、阴道肌力恢复状况等指标进行观察。同时,以随访的形式,对其产后6个月的性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内患者的盆底肌功能修复效率明显提升,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结论 通过盆底康复操,能够使产妇产后的盆底肌肉功能得到改善,对于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以及降低尿失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康复操 门诊护理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1-2023.12期间我院经病理结果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50例,均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和经腹部超声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敏感性和误诊率。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准确率和敏感性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p<0.05),误诊率明显低于经腹部诊断(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效果明显优于经腹部超声诊断,可用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中。

  • 标签: 经阴道超声 经腹部超声 子宫内膜癌 准确率 特异性 敏感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课题通过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老年阴道炎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对其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改善效果进行研究,由此验证护理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本次研究共筛选出106例老年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入本院进行治疗,按接收治疗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3例),记录各组相关统计数据,从而判定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效果体现临床价值,该组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且对其自身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达51/53(96.22%),较另一组各数据,组间指标P值均达到<0.05标准,统计意义成立。结论 在老年阴道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配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干预,对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影响着患者预后质量,该项护理方案患者接受度较高,且给予了较高评价,故对此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老年阴道炎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程护理效果。方法:研究随机挑选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接受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10例产妇为对象,均按照电脑随机数字编号方式分组,共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第二,第三和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状态-特质焦虑评分(STAI)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且阴道分娩产妇,及时采取综合护理可促进产程,稳定产妇情绪,促进妊娠。

  • 标签: 剖宫产术 再次妊娠 阴道分娩 产程时间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妇产科临床中阴道流血病因的探究,找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以我院妇产科门诊为研究对象,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发生阴道流血的病人,并对其发生的原因和所占比例进行分析,并将其分为49名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的病人和49名实验组接受中医治疗的病人进行比较。在98名女性阴道流血患者中,妊娠是首要病因,为34.69%;其次是生殖系统的传染病,发病率为30.61%;第三是器官型宫外病灶,发生率为0。41%;除此之外,还可能是由于恶性肿瘤、全身性疾病、创伤等原因所致。结果:在疗效方面,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导致女性出现妇科阴道出血的原因比较多,常见的有妊娠、生殖器管炎症以及子宫外器官病变等。结论:在西医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加入中医药疗法,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妇产科 阴道流血 病因 治疗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干预在阴道炎护理中作用。方法:借助随机数字表把90例于我院妇科建档就诊的阴道炎患者分成对照组(行常规干预)、实验组(行健康教育干预),各有样本45例,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显效率(55.56%)高于对照组(33.33%),而无效率(4.44%)低于对照组(17.78%)(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干预引入阴道炎护理中,可取得出色干预效果,对病情改善有积极意义,建议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干预 阴道炎 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基层卫院使用臭氧治疗阴道炎的临床效果,以期为阴道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选取基层卫生院就诊的阴道炎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臭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满意度。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治疗周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层卫生院使用臭氧治疗阴道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病原体清除率,缩短治疗周期且患者满意度较高。这为阴道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值得在基层卫生机构推广应用。

  • 标签: 基层卫院 臭氧治疗 阴道炎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阴道超声在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女性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子宫内膜癌诊断方法,观察组接受经阴道超声诊断。记录诊断结果,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组在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检测准确性和敏感性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与传统诊断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和较低的误诊率。结论:经阴道超声在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表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手段,为早期治疗提供更及时和准确的诊断支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为探索和分析妇科阴道炎病例中采用健康教育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阴道炎门诊患者120例,均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60例和健康教育组60例。对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药物治疗认知程度、定期复诊情况、生活习惯改善情况、自我调整情绪能力和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健康教育组的患者在疾病和药物治疗知识认识上提高较为明显;而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率也显著提高。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的护理方式,可以明显提高阴道炎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药物治疗认知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因此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科阴道炎 健康教育干预 护理满意度 自我管理能力 药物治疗认知。
  • 简介:摘要 目的 以分组对比为实验原则,探讨经腹、经阴道超声诊断的临床实践价值,并深入分析将其应用于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验证其有效性、可行性。方法 研究时间截点在2021年至2023年间开展,取我院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宫外孕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行经腹、经阴道超声诊断检查,以相关研究数据为支撑,验证其诊断有效性,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针对本研究宫外孕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更高,且从各声像图表现看,检出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指标间P值达到小于0.05标准。结论 针对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相较经腹超声诊断效果,经阴道超声检查占据优势性,其阴道探头分辨率、频率均较高,可有效规避气体、脂肪等因素影响,检测图像更直观、更清晰,以保障诊断准确性,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值得在临床放射诊断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宫外孕 经腹 经阴道 超声诊断 影响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有10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参与研究,经抽签法分组,是对照组(单用氟康唑治疗,n=50例)、观察组(联用氟康唑、克霉唑阴道片治疗,n=50例)。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比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念珠菌性阴道炎联合应用氟康唑、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与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念珠菌性阴道炎 氟康唑 克霉唑阴道片 生活质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及药学研究。方法 在2023年4月-2024年4月入院治疗的患者中任意选择100例利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药物的使用次数及用量、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从统计结果上看,常用抗菌药物包括头孢曲松、头孢唑肟钠、头孢噻肟钠等,静脉滴注是主要使用途径。用药后,常见不良反应涉及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皮下组织类等,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症状。结论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较多,静脉滴注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较少,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症状,我们需要加强用药合理性监督管理,加强药学干预,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抗菌药物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 用药合理性 药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