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9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4月10日至13日,“瑞士一中国裴斯泰洛齐国际研讨会”在瑞士举行。本次会议由瑞士裴斯泰洛齐协会和瑞士“学校为儿童基金会”资助,瑞士中部师范大学主办。来自瑞士中部师范大学的师生,中国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等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德国斯图加特传媒大学的教授等参加了研讨会。裴斯泰洛齐(J.H.Pestalozzi,1746—1827)是瑞士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在许多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继2009年10月在杭州举行的“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国际研讨会”(详见《教育史研究》2009年第6期)之后的又一次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是一次经验和思想的交流会,旨在探讨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念在中国和瑞士的可行性和现实性,同时比较中国和瑞士教育体制的异同。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裴斯泰洛齐 国际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瑞士 华东师范大学
  • 简介:<正>当代中国实施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的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它由三方面构成: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教劳结合和综合技术教育思想、经过科学总结了的中国实施教劳结合的历史经验、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当今世界教劳结合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的思想观点。以这一理论体系为指导,可以确定,具有中国特色的

  • 标签: 教劳结合 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基本原则 “教劳结合” 综合技术教育
  • 简介:以文化资本理论为背景,阐述积极语用教育观对培育学习者“母语童子功”、对中国文化创生乃至“中国梦”的实现所具有的成长性价值.指向母语表达力的积极语用教育目标,确立起“母语童子功”的本质特征;以小班化为形式的积极语用课堂组织,是锻造“母语童子功”的基本途径;以思维“留白”、时间“留白”与精彩讲解相融合的积极语用教育艺术,为学子铸炼“母语童子功”营造特殊境界;将“接受力”与“表达力”相贯通的积极语用阅读教育,为升华“母语童子功”提供基础台阶;而教师卓越的表达力,则是学子实践积极语用的最生动教科书.

  • 标签: 积极语用 '母语童子功' 文化资本 '中国梦'
  • 简介:摘要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哲学思想成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的借鉴意义。高等学校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现阶段开展的德育工作中,应当充分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这对于提高如今90后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形成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陶冶他们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中国传统哲学道德教育启示
  • 简介:中国成立后,大学英语教学几起几落,从价值取向观之,经历了苏联经验为本、政治意识为本、经济建设为本、应试教育为本等不同时期。这一历史发展昭示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道路崎岖起伏,断续交接,往复向前;工具理性植根于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

  • 标签: 新中国 英语教学 工具理性
  • 简介:中韩两国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受经济结构调整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实施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从两国经济与失业状况的比较入手,全面考察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形成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了经济与高教发展对学生就业的正负面作用.

  • 标签: 高等教育 大学生就业 失业率
  • 简介:建构中国教育学是近一百年来中国教育学人孜孜以求的事业,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从20世纪50年代末的教育学去苏联化,到改革开放初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的探索,再到21世纪初“建构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教育学”的呼声,无不反映出当代中国教育学人建构中国教育学的迫切心情。建构中国教育学,仅仅有迫切的心情是不够的,还必须付诸行动,而明确行动的着力点则是必要前提。

  • 标签: 中国教育学 社会主义教育学 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特色 新中国成立 50年代
  • 简介:周建忠教授是研究当代楚辞学颇有成就的一位学者,已出版《当代楚辞研究论纲》和《楚辞论稿》两部专著,并发表大量论文。《中国二十世纪“楚辞学史”研究论文总目》是建忠先生最新成果,本刊决定在“楚辞研究专栏”上连载,相信有助于同行的借鉴与研究。

  • 标签: 《楚辞》 楚辞学史 中国二十世纪 苏雪林 总目 屈赋
  • 简介:基于历史的考察,古代中国通过养与教两个层面关照残疾人。近代意义的特殊教育则是西化的产物。但是在西化的过程中,国人却一直在进行本土化的探索,形成了独特的特殊教育学校与随班就读体系,进而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从隔离向融合的教育方向发展。

  • 标签: 特殊教育 隔离学校 融合教育 随班就读
  • 简介:肖朗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2期撰文指出,十九世纪后半叶至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部分先进人士接受了进化论这一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其宇宙观、世界观和方法论得以空前的提高和升华,他们开始运用这种新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思考本民族的问题。

  • 标签: 近代中国 教育思想 科教兴国 斯宾塞 强音 教育科学
  • 简介:在对人力资本计量方法述评基础上,运用永续盘存法,估算了我国1980-2006年的人力资本存量,通过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仅次于物质资本,是经济增长的第二大推动力量。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益大大高于物质资本,但人力资本投资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 标签: 人力资本存量 永续盘存法 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
  • 简介:李吉林是当代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原创性理论体系建构的教育家。择美构境、以美启智,是李吉林儿童教育思想的显著特色,也是情境教育理论独到的方法论。发端于中国古典“意境论”,“美”是情境教育方法论与目的论的统一。情感是情境教育理论的生长点,“情本体”是李吉林儿童教育思想的基石。“情”与“思”的结合,将认知与情感紧密统一起来,是情境教育教学论的核心,也是认识论的基本特点。从儿童的真实生活出发,培养儿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与质朴真诚的思想品德,是情境教育理论的价值论。情境教育是基于教育实践的学术创新,也是凸显民族文化特色的理论建树。

  • 标签: 儿童教育 情境教育 教育实践 中国智慧
  • 简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平衡大学教育体系中英语与汉语的教育地位;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的世界影响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途径包括在教学大纲中融入、在教材中融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在测试与评价中融入等.

  • 标签: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 现状 必要性 途径
  • 简介:针对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之后出现的大学工资溢价和大学劳动力相对供给呈同方向变化,以及新老年龄组的大学工资溢价同上升的的演化趋势特征,本文基于理论模型推导得出结构式计量经济模型,采用两阶段估计法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其成因。研究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相同教育组内不同年龄劳动者间的替代弹性非常强,中国大学工资溢价不受特定年龄组劳动力相对供给的影响,而只受两个教育组总相对供给的影响;中国劳动力市场在1995-2007年期间对大学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增长强劲,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不是停止扩招而是产业升级。

  • 标签: 大学工资溢价 高等教育规模扩展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供给
  • 作者: 桂石见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5-15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5期
  • 机构:摘要:现代化是二、三百年来人类历史的最基本主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建国以后,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制度选择、目标设计、发展战略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这些思考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其间所形成的一些重要思想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不乏启示作用。
  • 简介: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讨论从未停歇,伴随讨论的同时,多层次、多角度与多手段推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工作也渐进开展,然而结果却不尽人意。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减负'政策进行梳理,分析政策颁布的机构、背景、目的、适用范围、具体举措,并进行相应反思,以期为我国21世纪减负工作的研究理路、可为路径、效果监测提供参考。

  • 标签: 减负”政策 课业负担
  • 简介:黄夏年在《佛教文化》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僧教育会是清末民初中国佛教界在庙产兴学的运动中产生的。寺庙僧众害怕民间以办学为名而夺取寺产,于是开始办僧教育会。僧教育会自办僧学,或请绅士办人民小学,由寺庙出资。一方面办幼年僧徒小学,培育僧众人才,一方面办普通小学,以补助国民教育,一定程度上客观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但由于教育目的不明确,没有系统的组织,

  • 标签: 教育会 中国近代 佛教史 《佛教文化》 普通小学 庙产兴学
  • 简介:本文基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历年数据,用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生均预算内教育支出来衡量义务教育投入水平,旨在研究1996年至2002年全国义务教育投入的城乡差异及发展趋势;2002年各地区义务教育投入的城乡差异;2002年各地区义务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以及各地区城镇、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本研究最终揭示了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在城乡和各地区之间都有很突出的二元化特征。

  • 标签: 义务教育 生均教育经费支出 生均预算内教育支出 二元化特征 中国 教育经济学
  • 简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思想运动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这样一个无限循环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它也同一切人类思想运动一样,并不是一蹴而就,同样也经历了曲折的辩证发展过程。本文拟对这一过程的思想轨迹进行初步探究。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思想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