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析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6月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法设置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精神分析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疗法,持续五周,采用PANSS、ADL评分方法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PANSS、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析疗法能够有效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裂症 康复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延伸对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6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予以护理延伸服务。结果研究组用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ITAQ(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延伸服务有助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提高用药依从率以及自知力,对社会和谐发展十分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延伸 精神活性物质 精神障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100例医院收治的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对症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依从性,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家属对于临床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在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以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精神发育迟缓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特征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依从性,同时能够满足家属对于临床护理的要求,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障碍 心理特征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现状。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88例医院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单药氨磺必利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单药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甲状腺激素以及性激素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评分、甲状腺激素以及性激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PANSS评分、甲状腺激素以及性激素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价值要高于氨磺必利,该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对患者内分泌的影响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齐拉西酮 氨磺必利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 简介:近年来抗精神病药物发展迅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有关精神疾病的临床用药受药物、环境及患者等多种因素影响,为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的应用状况,作者对在我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用药状况进行了相关调查,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精神病 抗精神病药物 单一用药 联合用药 心境稳定剂 抗抑郁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共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结果:观察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改善患者的用药态度。

  • 标签: 精神活性物质 精神障碍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2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精神康复。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进行评分,观察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社会功能缺陷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康复有助于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

  • 标签: 精神康复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影响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过程中运用精神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本实验所涵盖的研究主体是我院收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选择时间段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进行两个组别的划分,参照组与试验组各包含患者48例。在参照组患者护理过程中运用常规护理方式,在试验组患者护理过程中运用精神康复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不良行为发生率、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探究适合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方法。结果:研究表明,试验组患者不良行为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护理后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参照组患者,表示为P

  • 标签: 精神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流浪乞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实验。实验方法则是实验组采用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在6个月内进行对比两组患者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WAIS-RC、MMSE、ADL治疗效果评估要优异于对照组(P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流浪乞讨精神发育迟滞 WAIS-RC MMSE ADL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精神康复护理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本次研究一共选择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43例为实施精神康复护理干预前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纳入对照组;剩余43例为实施精神康复护理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干预结束后的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差异很小,且无法构成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精神康复护理和基础护理比较,可有效改善患者阴性和阳性症状,具有极高的应用意义。

  • 标签: 精神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院内精神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我院接诊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予以院内精神康复护理,观察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30例患者的NOSIE总积极因素和总消极因素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PANSS阳性症状评分和阴性症状评分均更低。结论:采取院内精神康复护理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生活和社会功能得到大幅改善,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院内精神康复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精神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作为研究时间段,时间跨度2年,抽取期间本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50,开展常规护理)和实验组(n=50,开展精神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精神康复护理后,认知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康复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精神康复护理效果情况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诊治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精神康复护理,分析两组精神状态及心理指标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精神状态指标(28.21±5.36)分均低于对照组(36.36±6.18)分,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29.36±3.19)分、SDS(28.19±3.09)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精神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精神状态及心理指标情况,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康复护理 精神状态 心理指标
  • 简介:摘要:本文以94位罹患精神发育迟滞伴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式,通过对两组病患日常生活能力、焦虑抑郁状态、社会功能与精神状态及最终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得出了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病患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病患焦虑抑郁情绪,还能够大幅提高病患整体治疗效果,因此对于精神发育迟滞伴有精神障碍而言意义重大。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障碍 心理影响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康复护理用于精神分裂症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4月-2023年3月本科接诊精神分裂症病人(n=76)。试验组采取精神康复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BPR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BPRS评分:干预后,试验组低至(21.97±3.04)分,但对照组却达到(29.15±4.67)分,比较发现:试验组数据更低(P<0.05)。不良行为:试验组5.26%,对照组21.05%,比较发现:试验组数据更低(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用精神康复护理,病人的精神状态改善更加明显,不良行为发生率也更低。

  • 标签: 精神康复护理 价值 精神分裂症 不良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心理应激增加,社会压力增大,使得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的患病率在上升,社会疾病负担在加大。然而公众缺乏精神卫生知识,对此认识不足,就是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和家属也不能正视所患疾病,甚至为此感到羞耻,加大了防治这类疾病的困难。

  • 标签: 精神卫生知识 心理障碍患者 精神疾病 心理应激 社会压力 疾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