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近年来回商南下青藏高原的主要原因作了初步分析,对回商的商贸活动、商品营销种类和特点,进行了客观评述并阐明回商对青藏高原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意义。

  • 标签: 当代回族经济 回藏贸易 营销特点 社会作用
  • 简介:美国当代哲学家乔治·桑塔亚那曾经这样用诗歌来形容自己:"我是一个被驱逐的人不仅从微风吹拂的草地从瓜达玛兰那鸟展开红羽的地方也从精神的天国从希望之星从最美好的幻景中被永远驱逐"

  • 标签: 王文泸 《站在高原能看多远》 中国 文学形象 人物背景
  • 简介:2002年3月30日、4月8日,《自由比利时报》和比利时《观点》周刊分别发表了署名文章,报道了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团对欧洲议会和比利时的访问。文章称,在西藏人大主任热地访问欧洲之前,唯一代表西藏面对西方公众的,一般总是达赖喇嘛,而此次应比利时和欧洲议会的邀请,由热地率领的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团对布鲁塞尔的访问,使一直对西藏问题持有己见的西方人士听到了来自西藏的另一种声音,那就是西藏人民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得到富裕;搞分裂的达赖喇嘛并不代表全部的藏人。

  • 标签: 人大代表 持有 欧洲议会 达赖喇嘛 代表团 访问
  • 简介:世居青海的藏、蒙古、回、土、撒拉等少数民族,各自创造了本民族灿烂辉煌的民族传统文化,其异彩纷呈的民俗画卷令人神往。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主办的“青海民族民俗文物展览”就是这些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很好地宣传青海的一个窗口。她是青海地区最早介绍本地区各世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展览。本文就此展览的创办经过、创办意义及展览效果等作了初步的评介。

  • 标签: 青海少数民族 民俗文物 展览
  • 简介: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积极组织中国移动西藏公司等通信运营商实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农牧区"战略,着力提升信息惠农的广度和深度,为推进西藏农牧区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统筹推进积极搭建信息平台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涉农部门的支持配合下,

  • 标签: 农村综合信息 自治区工业 服务站建设 中国移动 农业现代化 城乡信息
  • 简介:2007年5月,洛松曲培等7名藏族船员与上海远洋运输公司签约,正式成为上海远洋运输公司的一员,从此中国远洋“大家庭”有了藏族远洋船员的身影。4个多月来,洛松曲培等7名藏族船员作为中国第一代藏族远洋船员,活跃在上海远洋的各条航线上。

  • 标签: 远洋船员 第一代 藏族 中国 雪域高原 上海远洋运输公司
  • 简介:2012年以来,中信集团针对那曲申扎县高海拔地区缺少村级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先后投入817.97万元,在平均海拔4850米以上的巴扎乡七村、塔尔玛四村、申扎镇六村、雄梅镇八村、塔尔玛九村、卡乡五村援建了6所村级幼儿园。

  • 标签: 幼儿园 村级 中信证券 高海拔地区 纪实 格桑
  • 简介:本文重点的研究区域是同官县--一个处于陕北高原向渭河平原过渡地带的县.研究意义在于,该县处于非同质地区,又属于比较偏远的地区,对于丰富我们对徽观商业社会的认识有一定意义.通过研究同官县的市镇商业,以及集会商业,全面反映同官县在民国时期商业社会的面貌.通过分析,得出同官县的商业社会在民国时期处于一种既具有现代性,又具有传统特点的阶段.

  • 标签: 民国时期 陕北高原 渭河谷地 商业社会 同官县
  • 简介:李映福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1期上发表文章,认为藏彝走廊川西高原区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聚落遗址及墓地的考古发现,特别是直接反映生业经济形态的动植物遗骸和不同质地、不同器形的生产、生活工具的大量出土,清楚地表明川西高原区自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早期铁器时代就已形成了旱作农业、狩猎一畜牧、半农半牧三种成熟的生业经济类型。

  • 标签: 早期铁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川西高原 经济形态 考古学 人文社会科学
  • 简介:社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复合稳态/体制系统,了解系统体制的转换过程及其驱动力对防止系统发生不可逆灾变、提高系统恢复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陕西省长武县洪家镇农村社会-生态系统为例,研究了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系统的体制转换过程。结果表明,当地农村社会-生态系统经过近30年的演变,从以种植粮食为主的传统农业体制状态转换为以种植苹果为主的新型农业体制状态,转换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单位面积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收益差和单个劳动力从事不同生计的收益差,然而该体制转换削弱了系统应对外部扰动的恢复力。

  • 标签: 体制转换 农村系统 社会-生态系统 黄土高原
  • 简介:1908—1909年,美国克拉克探险队在黄土高原腹地的晋、陕、甘等省区进行了480余天的综合科学考察,行程3200余公里,沿途进行动物标本收集、地图测绘、气象观测等活动,对途经地区的气象、地貌、水文、植被、动物、城镇、商贸、人口、交通等内容进行了广泛调查和记述,是清代后期西方人对黄土高原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最为系统的一次考察。本文以《穿越陕甘》的记述为中心,结合相关英文文献,重点阐述克拉克探险队的组建造程、行经路线、调查方法、考察内容等,并与同一时期其他欧美探险队进行比较,以客观评价克拉克探险队的考察收获。

  • 标签: 克拉克 探险 考察 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