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三种语言水平的无声调语言母语为研究对象,通过语音产出实验,考察汉语声调范畴产出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现,汉语声调范畴的发展随语言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这表现在不同语言水平的声调混淆类型不一样,以及不同语言水平汉语声调起点、中点和末点的调值范畴的发展程度不同。声调特征的自组织机制制约着无声调语言母语汉语声调范畴的发展。

  • 标签: 无声调语言 汉语声调范畴 语音产出 自组织机制
  • 简介:一个6岁孩子放学后等着妈妈来接,而妈妈却忙于工作拖延了4个小时才出现。这位母亲见到儿子不问冷暖先谈神圣使命:“孩子,你受委屈了。可是妈妈有着太多的责任啊!也许她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但她绝对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 标签: 演讲艺术 思想感情 演讲者 思维模式 语言表达
  • 简介:科技论文的语篇信息包装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词汇密度和名物化是语法隐喻的两个重要概念,也是区别口语与书面语的重要标志。本文从词汇密度和名物化两方面比较并分析了英语本族语和以英语为外语的医学论文作者(学习)所发表的英文医学论文,从而希望可以对学习的英语论文写作及我国医学英语教育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 标签: 信息包装 词汇密度 名物化
  • 简介:本研究报告探讨了通过唱歌进行儿童英语教学的方法。该研究首次从方法上对外语教学中通过唱歌习得词汇的效果进行了严格评估。在为期7周的教学实验期间,共上课15节,每节课40分钟,对来自北京两所幼儿园的三组学生分别使用了唱歌、诵读、控制的方法,在同一个话题范围内重复教授英语短句(每个短句包括4至8个单词)。在教学实验前后分别让学生描述相同的图片,之后统计他们所使用的有意义的词素的数量,前后测的数量差即为词汇学习的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唱歌和重复诵读对学习英语单词具有显著作用,而控制组效果则不明显。这说明唱歌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具有方法上的重要价值。

  • 标签: 英语作为外语 唱歌 词汇习得 幼儿学习者
  • 简介:本文以HSK[高级]考试的实测数据为研究材料,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高级汉语学习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结构模式以及四项技能间的融合/分散趋势。对包含一阶因子模型和高阶因子模型在内的9个理论模型的验证结果显示:高级水平汉语学习技能结构模式可以用"听读+说+写"的形式进行描述,四项技能中听力和阅读呈现融合的趋势,相对而言,说的技能与其它技能的区分性比较高,高级水平汉语学习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呈现出部分融合的趋势。研究认为,HSK[高级]考试采用主试卷、口语试卷和写作试卷三部分各自独立施测的方法,并将听力和阅读分数进行综合报道,口语、写作分数独立报道,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 标签: 高级汉语学习者 | 结构方程模型 高阶分析 语言技能
  • 简介:研究选取高熟练的蒙汉双语老者,采用自定步速阅读范式考察了蒙古语和母语语序相似程度对句法加工的影响。结果显示,句子成分的主效应显著,句子成分与语序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SVO语序在加工谓语时的反应时显著短于SOV语序,SVO语序在加工宾语时的反应时显著短于SOV语序。这表明两种语言语序的不同会对句子的加工产生影响。

  • 标签: 句法相似性 语序 熟练度 句法加工
  • 简介:习语在语言中广泛存在并普遍使用,却是外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英语学习在阅读中能否正确理解不认识的英语习语,以及他们在理解过程中所使用的策略。研究采取有声思维的方式,让8位中级学习和8位中高级学习阅读包含习语的英语短文,解释习语的意义,并汇报自己得出该意义的思维过程。结果表明,习语类别和学习的二语水平对习语理解和策略使用都有影响。最后,文章对英语习语教学提出了建议。

  • 标签: 习语 理解 策略使用
  • 简介:本文在维尔比表意学的理论框架下,采用他逻辑作为核心概念来检视其生活和研究。维尔比不同寻常的童年生活、关系网和对宗教危机的反应塑造了她对世界的看法,即认为世界是对话的和复调的。在维尔比看来,“女性”是相互对话的“差异”或“分别”这对逻辑关系的监护人。她的母性意识恢复了和身体之间的联系及符号和价值之间的关系。维尔比向我们展示了以三重维度为方法论的表意学,旨在创造内在关系并鼓励不同声音间的对话,借用生物“可塑性”术语,将实用意义、伦理意义和美学意义联系起来。当代苏珊·佩特丽莉的符号伦理学发展了维尔比的表意学。

  • 标签: 对话质问 母性意识 他者逻辑 符号伦理学 表意学
  • 简介:文章从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6个方面对预科留学生中成功的学习策略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成功的汉语学习在各项策略上都表现比较积极,他们在元认知策略及社交策略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对汉语学习来说,汉字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难点,这些成功的学习突破汉字的策略,对我们的教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比如合理采用字本位的一些方法,适当提高汉字的字词比,可以减轻学生记忆汉语词语的负担,在短时间内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 标签: 学习策略 预科留学生 汉语 成功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汉斯-乌利希·特莱谢尔发表于1998年的自传体小说《失踪》映射了阿莱达·阿斯曼所指出的德国社会在2000年前后所经历的“记忆的回流”,从一个经历了二战末期逃难的普通家庭的创伤记忆出发,以文学的形式展现了德国人在战后长期被压抑和排挤的受害记忆。本文将分析《失踪》中家庭创伤记忆的生成、传播和固化以及叙述如何通过受害者回忆叙事找寻自我身份认同。

  • 标签: 家庭创伤 身份认同 受害者记忆
  • 简介:文章以泉州市为调查核心点,辐射福建省的福州、南平、龙岩、三明、宁德等区域,就福建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后受测的态度(包括对测试的认知、语言情感、语言行为倾向等)展开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普通话水平测试提升了普通话的影响力,提高了受测对普通话的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测的语言行为倾向,较好地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但是,仅靠测试还不能长期、有效地影响受测的语言行为倾向,测试效果的巩固还需要后续举措;’普通话的推广与方言的使用关系也需要进一步引导、理顺,相关部门还应该着力促进国家语言生态的和谐发展。

  • 标签: 普通话水平测试 福建省 语言态度
  • 简介:许多语言学家认为,对语言错误的识别、描述和分析是探究二语习得的主要方法。本文根据错误分析理论,通过分析自然语境下,一个高级英语学习的语言错误,剖析了错误的根源及错误类型。最后得出结论:语言错误通常是由第一或第二语言能力的局限性造成的,并且和第一语言的干扰密切相关。

  • 标签: 错误 二语习得 第一语言干扰
  • 简介:本文以汉英元音的相似度为基础,考察美国学习对汉语元音的习得情况。通过计算学习和母语的元音距离分析学习汉语元音的准确性,通过学习与母语元音范畴对比,分析学习的元音偏误。跨语言语音相似度与二语习得的关系表现为,两种语言间语音的感知相似度决定了母语对二语发音的影响程度,相似度越高影响越大,相似度越低影响越小。对于感知相似度较高的音段来说,当声学相似度与感知相似度的结果差距较大时,母语的影响会相应减小。语言间的相似度也会影响二语发音的准确度,两种语言中完全一致的音段和相似度较低的音段其发音准确度较高,而两种语言中存在一定相似性的音段的发音准确性较低。对于这些相似的音段来说声学相似度决定其发音的准确度,声学相似度越小,发音准确度也越低。

  • 标签: 元音相似度 元音习得 感知同化 元音偏误
  • 简介:本文在分析澳大利亚语言学校4名中国学生及中国河南部分中学英语教师英语视听语料的基础上,讨论我国非在读英语学习(本文主要指中学英语教师)在英语视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尝试性对策,以期为他们提供一些较为有效的英语视听方法。

  • 标签: 非在读英语学习者 英语视听 问题 对策
  • 简介:二语学习在进行口头交际时,常会使用重复、替换等方法来帮助表达。以往的研究通常将这些行为视为学习的自我修补或交际策略,认为其作用在于使交际顺利进行;同时,也认为它们是学习表达不流利的表现。而在输出理论的创始人Swain看来,学习的这些行为属于自我语言调控,是提高流利度的必要手段。为验证自我语言调控在学习口语流利度发展中的作用,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考察了不同水平汉语学习的自我语言调控行为与其口语流利度发展的关系,并结合学习的口语语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学习的自我语言调控在其口语流利度各方面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 标签: 口语流利度 自我语言调控 社会文化理论
  • 简介:转述动词在学术论文习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EFL学习在转述动词的使用中存在哪些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对EFL学习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转述动词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课程作业分析,发现学习转述动词的时用随着课程学习不断增加。同时,学习在转述动词的使用上有着明显的个人倾向。

  • 标签: 文献综述 引用 转述动词
  • 简介:情绪知觉过程中,语言是否与其他背景起到的作用有所联系,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使用面孔一中性场景复合图片,求双语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表情识别,比较早期双语和晚期双语场景再认正确率的差异。结果发现,晚期双语场景再认正确率更高。因此,语言和其他背景一起,在情绪知觉早期参与了加工过程,对情绪知觉起到限定和塑造的作用。

  • 标签: 语言 情绪知觉 背景 双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