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针对最一般的情况建立了Cd>Cs时的混合药膜的释放动力学模型,用拉氏变换求得了解析解,该模型可通过相应简化而获得一些特定情况的解,用5-氟脲嘧啶/EVAL混合药膜体系的释放实验数据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与Higuchi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中等装填量的情况下如:15.5210mg.cm^-3,这种情况我们在别处已经作过讨论^(8,9).

  • 标签: 饱和装填量 动力学模型 5-氟脲嘧啶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平板混合药膜 控制释放
  • 简介:目的对左氧氟沙星在治疗大鼠肺炎感染模型中的不同给药方案进行比较。方法40只被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ATCC25922)感染为肺炎的sD大鼠,分成两组,按照不同给药方案给药,组1为腹腔给药4.5mg·kg^-1,Bid;组2为腹腔给药9mg·kg^-1,Qd。微生物法测其血药浓度。根据各组中的左氧氟沙星的药动-药效学参数,评价不同给药方案的疗效。结果组1的平均血药峰浓度(2.56±0.02)明显低于组2(4.29±0.03),平均血药最低浓度(0.42±0.01)高于组2(0.29±0.01)。两组治疗后的肺组织匀浆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其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2%和8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两组给药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均较好,效果差异性无显著性。但组2血药峰浓度高,给药次数少,更方便治疗。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血药浓度 微生物法
  • 简介:目的研究肠炎宁浸膏粉对三硝基苯磺酸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各组分别给予肠炎宁浸膏粉低、中、高(相当于2.52、5.05、10.1g生药·kg^-1)剂量,连续给药2周,采血检测血清TNF-α、IL-1、IL-6、IL-8水平及结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肠炎宁浸膏粉高剂量能明显降低三硝基苯磺酸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血清TNF-α、IL-8含量(P〈0.05或P〈0.01),能明显减少三硝基苯磺酸致大鼠溃疡性结肠模型结肠病理改变。结论肠炎宁浸膏粉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标签: 肠炎宁浸膏粉 三硝基苯磺酸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本研究选择了5个TLR7激动剂作为训练集,使用DiscoveryStudio软件包构建了TLR7激动剂的药效团模型。最终获得的最优药效团模型Hypo2由一个氢键受体、一个氢键给体和两个疏水中心组成,对训练集和测试集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此外,将Hypo2作为提问结构搜索由79个不同活性的TLR7激动剂(0.2–5000nM)组成的化合物库,该模型能有效将数据库中高活性的TLR7激动剂识别为目标化合物。分子对接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该药效团模型的合理性。本研究获得的TLR7激动剂药效团模型有助于发现新型TLR7激动剂。

  • 标签: TOLL样受体7 激动剂 药效团模型 分子对接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高效可靠的大鼠髂动脉球囊损伤血管再狭窄模型,观察损伤血管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取42只雄性SD大鼠,用2F球囊导管自腹主动脉切口插入,推拉3次造成左侧髂动脉损伤并分别于术后即刻、3、7、14、21、28和56d,取大鼠左侧髂动脉及右侧正常髂动脉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血管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并计算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的比值(N/M),评价内膜增生情况。结果42只大鼠1只死于术后出血,发生并发症3只,建模成功率90%(38/42)。球囊损伤可以使大鼠髂动脉内膜剥脱,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新生内膜增生,导致管腔狭窄。损伤后3d开始有新生内膜形成,7d时内膜面积与N/M值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内膜面积逐渐增加,28d达到最大,内膜面积及N/M值14、21、28、56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14、21、28d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8d与56d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导管建立大鼠髂动脉损伤模型高效可靠,可以满足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研究的需要。

  • 标签: 大鼠 髂动脉 再狭窄 球囊损伤 内膜增生
  • 简介:目的:建立氧化钛乳膏中氧化钛鉴别和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样品预处理后采用化学鉴别和滴定法测定。结果:通过方法学考察,氧化钛测定量在40.6-140.4m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平均回收率(n=9)为100.01%,RSD=0.65%。结论:化学鉴别,方法专属,现象清楚;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氧化钛乳膏的质量。

  • 标签: 二氧化钛乳膏 化学鉴别 滴定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研究重复静脉给予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13周对Beagle犬产生的毒性,并与注射用雷贝拉唑钠进行比较。方法正常Beagle犬50只,分为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2.5、10、40mg·kg^-13个剂量组、注射用雷贝拉唑钠40mg·kg^-1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每组静脉滴注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溶液,每天1次,连续13周,停药恢复4周。每周称量1次体重,给药前、给药结束及恢复期结束进行体温、心电、眼科、尿液和粪便检查;采血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指标检测;给药结束及恢复期结束剖检进行脏器相对重量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40mg·kg^-1剂量下可引起部分动物给药后即刻发现自主活动减少、呼吸急促、流涎、俯卧等症状,血液学指标RBC、HGB、HCT降低,血清生化学指标TP、ALB降低、TC、TG、BUN升高,肝脏相对重量增加以及甲状腺病理组织学病变。结论重复静脉给予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的主要毒性靶器官为肝脏、肾脏和甲状腺,相同剂量下毒性与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基本一致;犬最大无毒反应剂量(NOAEL)为2.5mg·kg^-1。

  • 标签: 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 重复给药毒性 甲状腺 BEAGLE犬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内科综合减方案进行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情况。方法:2019年5月-2022年1月期间,从我医院就诊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试验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甲双胍胰岛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胰岛素甲双胍联合综合减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从各项血糖指标和体重指标来看,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内科综合减重方案 肥胖型 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内科综合减方案进行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情况。方法:2019年5月-2022年1月期间,从我医院就诊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试验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甲双胍胰岛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胰岛素甲双胍联合综合减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从各项血糖指标和体重指标来看,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内科综合减重方案 肥胖型 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说明药物在吸收阶段发生的相互作用。方法:分析文献和案例。结果:4例临床案例使用的药物因为在吸收阶段发生相互作用而增加或减少另一种药物的吸收,从而使血药浓度增高或降低。结论:两种药物在吸收阶段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胃肠动力及络合作用等机制而影响药物的吸收。

  • 标签: 药物相互作用 吸收 案例
  • 简介:个体化用药:理想与现实大家都知道,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不一样。但是,药厂开发药物,医生开处方,对这个事实基本上是视而不见。他们制药、开药都是针对多数病人的“平均水平”。

  • 标签: 个体化医疗 生命密码 个体化用药 药物
  • 简介:磷胆碱(DPC)是一种脑代谢激活剂,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及其它有关疾病,本文就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总结如下。1临床应用1.1治疗脑血栓形成、多发性脑栓塞、脑出血:聂成福、姚智君等报道,在对上述病人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胞磷胆碱作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脑血栓形成治愈率两组差异显著(P<0.01)。多发性脑栓塞经统计学处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1.2治疗脑动脉硬化症、脑中风后偏瘫、迟发性运动障碍;吴正礼等报告,对该类病人分别应用脑益嗪、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其它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胞磷胆碱,其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5,明显

  • 标签: 胞二磷胆碱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胞磷胆碱 脑血栓形成 迟发性运动障碍
  • 简介:通过线护士查房制度的建立及具体实施,达到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确保护理安全,减少护理纠纷,杜绝护理事故发生的目的;增强了护士参与管理的意识及慎独精神,提高了高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针对急症患者多、手术患者多、年轻护士多的科室来说,在护理质量控制活动中采取该举措,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 标签: 二线护士 查房制度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改进工艺,简化步骤,合成药用原料亚甲基磷酸(MDP)。方法:以三乙氧基膦为起始原料和溴甲烷经取代、缩合、水解得到目的产物。结果:产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等确证,总收率44.0%。结论:改进的合成工艺简便,成本较低,实用可行。

  • 标签: MDP 合成 工艺改进
  • 简介:复方间苯酚洗剂具有杀灭霉菌作用,临床上治疗霉菌性皮肤病,如手足癣、体癣、股癣等,效果较好。但是,复方间苯酚洗剂在贮存中不稳定,易氧化变红,影响疗效。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实验如下:1材料间苯酚、苯酚(药用);无水乙醇、丙酮、硫代硫酸钠(Na2S2O3)、乙胺四乙酸钠(EDTA),均为分析纯。2方法取新配制的复方间苯酚4000ml,分成4组,分

  • 标签: 复方间苯二酚洗剂 稳定性探讨 《中国医院制剂规范》 微量金属离子 霉菌性皮肤病 四乙酸二钠
  • 简介:磷酸果糖(FDP)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很少发生过敏反应.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46岁,因头晕,胸闷憋气5年,加重2月余,以原发性高血压病(Ⅲ)高血压性心脏病,于1994年2月5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体检;T37℃P76次/分,R19次/分,BP26/15kPa,神志清、精神可,双肺无异

  • 标签: 二磷酸果糖 原发性高血压病 药物过敏 高血压性 口唇麻木 降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哑型尖瓣狭窄易被漏诊或误诊的原因以及如何防范漏诊或误诊,正确诊治本病。方法本文通过对确诊的哑型尖瓣狭窄13例进行总结,分析,研究了该病的病因、易于漏诊或误诊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漏诊或误诊等。结果13例患者分别被漏诊或长期误诊,主要被误诊为冠心病、肺心病、扩张型心肌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结论哑型尖瓣狭窄易被漏诊或误诊,准确诊断与积极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哑型二尖瓣狭窄 临床症状 体征 影像学检查 病理特点 血流动力学
  • 简介:双黄连制剂治疗病毒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确切[1],但随着该制剂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常有报道,多见皮肤变态反应、消化道反应及局部静脉炎[2].静滴出现这些不良反应大多在用药后20~30min[3].作者曾遇到两例静滴双黄连致急速呕吐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静脉滴注 双黄连 急速呕吐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脐绕颈周者阴道试产的新生儿结局及监护。方法将58例脐绕颈周病例分别与相同例数脐绕颈一周(对照组1)及无脐绕颈(对照组2)作对比分析。结果脐绕颈周组新生儿窒息率为37.9%,阴道助产率为41.3%,剖宫产率为43.1%,而对照组1各为25.8%,27.6%,24.1%,对照组2各为8.62%,17.2%,10.3%,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脐绕颈周易致羊水粪染、新生儿低评分、新生儿窒息率增高。同时其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也增高。故应加强监护,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以减少新生儿窒息率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

  • 标签: 脐绕颈 阴道试产 对照组 新生儿窒息率 阴道助产 剖宫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