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拇外翻是足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拇趾最多发的疾病。拇外翻是医学名词,此外还有“大脚骨”、“大觚拐”等说法。拇外翻的定义是拇趾向外偏斜,拇趾近节趾骨与第1跖骨成角大于15°,就可以诊断为拇外翻。这个角称作拇外翻角(HAV)。拇外翻常呈对称性,拇趾的跖趾关节轻度半脱位,内侧关节囊附着处因有牵拉,可有骨赘形成,第1跖骨头的突出部分,因长期受鞋帮的摩擦,局部皮肤增厚,并可在该处皮下产生滑囊,如红肿发炎,则成为拇滑囊炎,严重者拇趾的跖趾关节可产生骨关节炎,引起疼痛。

  • 标签: 拇外翻 第1跖骨 跖趾关节 医学名词 骨赘形成 皮肤增厚
  • 简介:口腔虽小,但口腔健康关乎全身健康。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龋病,牙周病等会破坏牙齿、牙龈等,进而影响心、脑、肺等脏器的功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近期一项新研究则表明,牙周病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尤其不容小觑。口腔细菌可能会吸入肺专家介绍说,对大量病例进行长期研究发现,牙周炎越严重,患者的肺功能就越差。慢阻肺急性发作的频率与口腔内剩余牙数量、牙菌斑数量以及是否定期清洁、治疗等都有关系。这是在国际上第一次发现牙周疾病状况与慢阻肺急性发作的关系。在一项包含1200多例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中,课题组发现,

  • 标签: 肺功能 牙周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病例对照研究 口腔健康 急性发作
  • 简介:内训师的高度往往决定着员工的职业素养高度,毫不夸张地说,关注内训师就是关注药店的未来,如何组建、培养、激励内训师队伍成为一件颇具战略眼光的事情。

  • 标签: 发动机 三重 职业素养
  • 简介:研究背景和临床问题幽门螺杆菌感染被报道影响全世界50%以上的人群。来自中国灵丘地区胃癌高风险人群的大样本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57.6%。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中,约10%发展为胃溃疡,1%~3%随后进展为胃恶性肿瘤。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症状。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四联疗法 随机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状态下三羧酸(TCA)循环中间代谢产物的差异,观察糖尿病肾病细胞模型中的代谢紊乱。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糖组(Highglucose)、棕榈酸组(PA)、棕榈酸复合高糖组(PAhighglucose)。线粒体染色法观察造模后的细胞损伤状况,基于气相的代谢组学方法检测细胞模型中出现的代谢差异,并找出相关差异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量方法进一步测定差异化合物的绝对浓度。qPCR测定差异化合物相关通路的酶表达。结果:12、24h内高糖对HK-2细胞的损伤和代谢影响较弱,而棕榈酸在短期内就可以造成肾脏细胞损伤和代谢紊乱,复合因素下的诱导效果更甚。造模细胞内出现的代谢异常中TCA循环占主要部分,其中柠檬酸和琥珀酸水平出现异常升高。并且琥珀酸水平异常主要由其合成酶影响导致。结论:棕榈酸诱导引起细胞中TCA循环代谢异常变化可能与DN相关。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棕榈酸 琥珀酸
  • 简介:目的研究重复静脉给予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13周对Beagle犬产生的毒性,并与注射用雷贝拉唑钠进行比较。方法正常Beagle犬50只,分为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2.5、10、40mg·kg^-13个剂量组、注射用雷贝拉唑钠40mg·kg^-1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每组静脉滴注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溶液,每天1次,连续13周,停药恢复4周。每周称量1次体重,给药前、给药结束及恢复期结束进行体温、心电、眼科、尿液和粪便检查;采血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指标检测;给药结束及恢复期结束剖检进行脏器相对重量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40mg·kg^-1剂量下可引起部分动物给药后即刻发现自主活动减少、呼吸急促、流涎、俯卧等症状,血液学指标RBC、HGB、HCT降低,血清生化学指标TP、ALB降低、TC、TG、BUN升高,肝脏相对重量增加以及甲状腺病理组织学病变。结论重复静脉给予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的主要毒性靶器官为肝脏、肾脏和甲状腺,相同剂量下毒性与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基本一致;犬最大无毒反应剂量(NOAEL)为2.5mg·kg^-1。

  • 标签: 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 重复给药毒性 甲状腺 BEAGLE犬
  • 简介:目的:探讨线栓法制备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的两种评价方法间的相关性,为评价该模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标准。方法:2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假手术组(n=10),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术前、缺血即刻、缺血2h、再灌注即刻、再灌注24h利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监测各组小鼠脑血流量变化,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行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相关分析判断脑血流量变化与梗死体积百分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异常,TTC染色显示出明显的脑梗死,梗死侧脑血流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即刻、缺血2h小鼠脑血流量变化与再灌注24h脑梗死体积的相关系数R2值分别为0.55、0.28(P〈0.05)。结论:缺血即刻的皮层血流变化与梗死体积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小鼠脑血流量变化是除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以外另一种可判断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成功的可靠且实用的方法。

  • 标签: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神经功能评分 脑梗死体积 脑血流量
  • 简介:中成药服用剂量(饮片量)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至关重要。本研究着眼于剂量问题,以肾石通颗粒国家标准为例,将常用的制剂单位计量形式改为剂量单位计量,旨在弱化与药效无关的参数,真实地明示服用剂量,使标准的表述更加简便、可溯,并可解决目前同品种存在多个标准、多个规格所引起的管理混乱问题。

  • 标签: 肾石通颗粒 国家药品标准 制剂单位 剂量单位 计量形式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元胡止痛滴丸及其组分对缩宫素痛经模型的影响,并与临床上同类药月月舒对比,探讨其配伍的合理性及比较优势。方法通过ip缩宫素诱发大鼠痛经模型,观察元胡止痛滴丸及其组成成分延胡索浸膏、白芷浸膏对扭体反应潜伏期及次数的影响;ELISA法检测与疼痛相关血浆中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b-内啡肽(b-EP)、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脑组织中多巴胺(DA)水平;金氏概率相加法计算Q值,根据Q值是否大于1判断元胡止痛滴丸的效果是否优于组分单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元胡止痛滴丸、延胡索浸膏和白芷浸膏能够显著减少扭体次数、延长扭体反应的潜伏期(P〈0.05、0.01、0.001),Q值均大于1;与月月舒比较,元胡止痛滴丸作用显著增强(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元胡止痛滴丸和延胡索浸膏可显著升高β-EP、PGE2水平(P〈0.05、0.01),显著降低5-HT、NA、DA、PGF2α水平及PGF2α/PGE2比值(P〈0.05、0.01、0.001);白芷浸膏可显著降低5-HT、DA水平(P〈0.05、0.01);β-EP、NA、DA和PGE2的Q值均大于1;与月月舒比较,元胡止痛滴丸可显著升高β-EP、PGE2水平,显著降低5-HT、PGF2α水平及PGF2α/PGE2比值(P〈0.05、0.01)。结论元胡止痛滴丸对痛经模型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作用强度优于组分单用,配伍具有合理性,与月月舒比较具有起效早、作用强的特点。

  • 标签: 元胡止痛滴丸 延胡索 白芷 镇痛 金氏概率相加法 配伍
  • 简介:目的针对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和实验组(口服甲双胍治疗),每组100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观察。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9.0%明显高于对照组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使用胰岛素的剂量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低于对照组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具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二甲双胍 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孕期营养干预对高龄胎孕产妇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76例高龄胎孕产妇,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孕期护理,观察组给予孕期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孕产妇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率、低体重儿、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7,P〉0.05)。结论孕期营养干预可改善高龄胎孕产妇的妊娠结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营养干预 高龄 二胎 妊娠结局 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汗管瘤是向小汗腺末端分化的一种良性肿瘤,皮损好发于眼睑、颈部和前胸,皮疹以硬韧的扁平丘疹或半球性丘疹为主要表现,常为多发,散在或密集分布,但不融合,很少自行消退,终生处于进展之中,直接影响面部美观,给许多女性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科对50例眼睑汗管瘤患者采用氧化碳激光治疗,疗程短,临床效果显著。现将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眼睑汗管瘤 小汗腺 球性 二氧化碳激光 光敏性药物 皮损面积
  • 简介:目的:了解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医院制剂肾复舒颗粒的使用情况与趋势。方法:对2012—2016年我院肾复舒颗粒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Excel软件统计肾复舒颗粒的使用科室分布、年使用率、用药频度、使用强度、使用量、诊断分布等,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6年,我院肾复舒颗粒使用率不断升高,其DDDs呈逐年增长趋势;肾复舒颗粒使用率排序靠前的科室分别为肾病内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心血管内科、老年科、中医科等,使用科室和使用量均逐年增加。结论:肾复舒颗粒在我院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其除了用于原发性肾脏疾病外还可用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肾脏疾病,还存在可能的新用途。

  • 标签: 肾复舒颗粒 临床应用 用药强度
  • 简介:全国有一万多家县级医院,服务着占全国总人口70%的县域居民(包括农村居民和小城镇居民)。且根据调查,县级城市老龄化比一、线城市来得更快。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非均等化问题依然突出,区域间以及城乡间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依然较大。在我国新医改政策不断巩固、深化的背景下,作为"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主体的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

  • 标签: 县级城市 卫生资源配置 医院转诊 小城镇居民 医疗健康 县级综合性
  • 简介:目的:了解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近年来2种雷公藤多苷片的临床应用情况,探讨雷公藤多苷片使用的特点及趋势,为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软件统计2012—2016年我院雷公藤多苷片的使用科室分布、各科室使用率、用药频度、使用强度、使用量等,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6年,我院雷公藤多苷片的使用率不断升高,浙江得恩雷公藤多苷片的用药频度大致呈增长趋势,2016年略有减少;湖南协力雷公藤多苷片的用药频度则波动较大,但总体有所增长。雷公藤多苷片使用率排序靠前的科室分别为肾病内科、风湿免疫科、皮肤科等。结论:雷公藤多苷片在我院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临床用途广泛。

  • 标签: 雷公藤多苷片 肾病内科 用药强度 用药频度
  • 简介:目的观察利拉鲁肽联合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5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停用原有降糖方案中除甲双胍以外所有降糖药物并加用利拉鲁肽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及治疗3个月后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FBG、2hPG和HbA1c较治疗前均降低,且BMI、SBP、DBP、TC及TG较治疗前也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利拉鲁肽治疗可有效降低血糖,具有减轻体质量,降低血压血脂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 简介: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南京市、三级医疗机构采购、使用抗菌药物的变化情况。方法:调取2011~2015年南京市28家、三级医疗机构药品数据,利用Excel2010和SPSS20统计软件,分析各年度抗菌药物采购金额、使用频度、品种数量、给药途径等指标。结果:、三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一定差异。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以后,多项指标得到改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采购金额比例均值从25.03%下降到16.89%,平均使用品种数量从58.14种下降到42.07种,使用品种趋于集中。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数合格的医疗机构数量从4家增加到12家。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比例,各级别、各类别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均保持稳定。2014年起部分指标有反弹趋向。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但医疗机构需进一步补弱固强,发展整治成果。

  • 标签: 抗菌药物 二、三级医疗机构 采购金额 用药频度 品种数量
  •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GMI)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治疗时间窗及相关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tMCAO)模型,缺血1h后ip不同剂量的DGMI(1.25、2.50、5.00、10.00mg/kg),缺血1.5h后血流复灌,再灌注24和72h评价大鼠神经运动功能,72h时测定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以及氧化应激和IL-1β水平;选取DGMI有效剂量5.0mg/kg,分别于再灌注前0.5h、再灌后1、2、3和6h时给药,3d后取材研究药物治疗时间窗。结果2.5、5.0mg/kg剂量的DGMI改善大鼠再灌注24h后的神经运动功能、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增强缺血脑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减弱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降低丙醛(MDA)、IL-1β水平。DGMI5.0mg/kg在tMCAO大鼠再灌注3h内给药均改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结论DGMI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治疗时间窗少于缺血再灌注后6h,其机制与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相关。

  • 标签: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保护 治疗时间窗 氧化应激 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