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软骨发育不全、致死性骨发育不良Ⅰ型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基因(fibroblastgrowthfactor3,FGFR3)相关短肢发育异常胎儿X线特点。方法取产前超声疑诊、经FGFR3基因检测确诊的6例软骨发育不全和9例致死性骨发育不良Ⅰ型引产胎儿为研究组(ACH组和TDⅠ组),65例因计划生育或其他原因引产的骨骼发育正常胎儿为对照组。3组胎儿引产后行全身整体正侧位X线检查,定性分析3组胎儿全身骨骼发育特点,定量比较分析3组胎儿坐骨切迹角度、肱骨长/宽、股骨长/宽、第一腰椎长/高、腰椎椎弓根间距比(L4/L1)、腓骨长/胫骨长等指标。结果ACH组胎儿X线表现:6/6例为长骨干骺端膨大、火焰状、边缘不光整;5/6例长骨粗短、方形髂骨、鱼嘴状坐骨切迹。TDⅠ组胎儿X线表现:9/9例显示长骨极其短小、椎体扁平、椎间盘间距增宽、"电话接收器"状股骨、干骺端边缘不光整和喇叭口样改变、方形髂骨、鱼嘴状坐骨切迹;8/9例"电话接收器"状肱骨、巨颅。研究组坐骨切迹角度小于对照组,2组均数±标准差分别为67.9°±16.0°和109.0°±10.3°。3组胎儿肱骨长/宽、股骨长/宽、第一腰椎长/高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依正常组、ACH组、TDⅠ组次序,肱骨和股骨有逐渐短粗的变化趋势,第一腰椎有逐渐扁平的变化趋势。3组胎儿腰椎椎弓根间距比(L4/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ACH组和TDⅠ组胎儿腰椎椎弓根间距比(L4/L1)无病理改变。3组胎儿腓骨长/胫骨长具有统计学差异,但3组胎儿均无腓骨长于胫骨。结论软骨发育不全和致死性骨发育不良Ⅰ型胎儿X线均表现为长骨粗短、方形髂骨、鱼嘴状坐骨切迹等,但后者X线畸形程度更重—长骨极其短小,表现更典型—"电话接收器"状股骨和肱骨、胸廓狭小、椎体扁平、椎间盘间距增宽。与儿童或成人期软骨发育不全不同,胎儿期患者并无典型腰椎椎

  • 标签: 软骨发育不全 致死性骨发育不良Ⅰ型 FGFR3基因 X线 胎儿
  • 简介:控制超排卵是辅助生殖技术的重要步骤,有效的提高了助孕效果,同时也带来了卵巢高反应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hyperstimulationsyndrome,OHSS)。卵巢高反应备受关注,对之具有一定的认识,但仍缺乏统一的判断标准及有效的临床应对策略。卵巢高反应带来了辅助生殖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对亲代健康的影响重大,对子代的影响有待阐明。重视卵巢高反应及其导致的安全问题,是辅助生殖一临床中的重要课题。

  • 标签: 控制性超排卵 卵巢高反应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并发症 安全
  • 简介:目的:研究冷冻联合DC-CIK(dendriticcell-cytokine-inducedkiller)免疫疗法治疗转移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转移乳腺癌患者(共计222个转移灶)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患者接受冷冻联合DC-CIK免疫疗法治疗(冷冻联合免疫疗法组),29例患者接受冷冻联合化疗(冷冻联合化疗组),27例患者接受冷冻治疗(冷冻治疗组),29例患者接受化疗(化疗组)。在27例仅接受冷冻治疗的患者中,有18例患者接受单次冷冻治疗,9例患者接受多次冷冻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总生存期以诊断为转移乳腺癌时开始计算。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和Friedman检验比较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各组患者总生存期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冷冻联合免疫疗法组中位生存期为83(69.5~113.0)个月,冷冻联合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48(30.0~64.0)个月,冷冻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43(30.5~53.0)个月,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27(18.0~41.0)个月,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0,P=0.000);其中,冷冻联合免疫疗法组总生存期显著长于冷冻联合化疗组、冷冻治疗组和化疗组(χ2=27.58,P=0.000;χ2=27.76,P=0.000;χ2=74.21,P=0.000)。在冷冻治疗组中,多次冷冻组与单次冷冻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4(37.0~67.0)个月和35(28.0~48.5)个月,多次冷冻组总生存期显著长于单次冷冻组(χ2=6.25,P=0.012)。各组乳腺癌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冷冻联合免疫疗法能显著延长无法手术的转移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

  • 标签: 冷冻外科手术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免疫疗法 化学疗法 辅助
  • 简介:目的探讨HDlive技术在单绒毛膜双胎妊娠产前超声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筛查异常的42例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经过胎儿超声检查并随访至分娩,结合胎儿超声筛查与妊娠结局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2例单绒毛膜双胎妊娠中,单绒双羊双胎39例,单绒单羊双胎3例。39例单绒双羊双胎中,胎儿异常共28例(71.8%,28/39),其中包括双胎其一合并畸形12例(30.8%,12/39),双胎其一宫内死胎6例(15.4%,6/39),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transfusionsyndrome,TTTS)4例(10.3%,4/39),选择胎儿宫内生长受限(selectiveintrauterinegrowthrestriction,sIUGR)5例(12.8%,5/39),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twinreversedarterialperfusionsequence,TRAPS)1例(2.56%,1/39);胎儿附属物异常共11例(28.2%,11/39),其中包括球拍状胎盘7例(17.9%,7/39),帆状胎盘2例(5.13%,2/39),胎盘血管瘤2例(5.13%,2/39)。3例单绒单羊双胎中,脐带异常2例,胎儿及其附属物合并异常1例。结论随着HDlive超声技术的应用,对于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产前诊断及评估具有更加早期、精准、直观的优势,对胎儿的早期干预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作用。

  • 标签: 超声 胎儿 单绒毛膜性 双胎 HD LIVE
  • 简介: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20万~140万妇女患乳腺癌,约有50万患者死于该病.近年来,我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已经严重威胁妇女的身心健康.

  • 标签: 乳腺癌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不孕症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7例输卵管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宫腔镜引导下行输卵管疏通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腹腔镜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输卵管完全通畅率(89.4%)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随访患者6-24个月,观察组妊娠成功率(83.0%)及宫内妊娠率(74.5%)显著高于对照组(60.0%、40.0%)(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不孕症效果良好。

  • 标签: 宫腔镜 腹腔镜 不孕 输卵管疾病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产前诊断中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嵌合体的结果回顾分析,为临床羊水细胞嵌合体病例的产前咨询和处理提供一个更好的临床指引。方法收集2006~2016年有产前诊断指征病例3422例,在本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羊水穿刺术,进行胎儿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核型分析结果为嵌合体的孕妇建议行胎儿脐带血穿刺验证,并对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嵌合体发生率为0.29%。染色体异常的嵌合体8例(80.0%),数目异常的嵌合体2例(20.0%)。同意行胎儿脐带血或胎儿组织验证的有8例,验证结果为真性嵌合体5例,相符率为62.5%。结论产前诊断中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嵌合体的病例必须进行胎儿脐带血染色体分析验证,确保结果的准确

  • 标签: 羊水 脐血 假性嵌合体 真性嵌合体 产前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侧脑室扩张在染色体异常产前诊断的价值,为临床咨询提供指导。方法对入选的130例超声诊断为侧脑室扩张且行产前介入诊断的胎儿,回顾其染色体核型分析及aCGH结果。结果130例胎儿的染色体核型中,121例(93.1%)核型正常,9例(6.9%)核型异常;aCGH结果中,有11例(8.5%)结果异常。分组:Ⅰ孤立侧脑室扩张组(72例);Ⅱ合并超声软指标组(27例);Ⅲ合并神经系统畸形组(15例);Ⅳ合并其他异常组(16例)。4组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2/72(2.8%)、6/27(22.2%)、0/15(0%)、1/16(6.25%)。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aCGH异常的比例分别为2/72(2.8%)、7/27(25.9%)、0/15(0%)、2/16(12.5%),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侧脑室双侧对称扩张组,双侧不对称组和单侧扩张组中,各组染色体异常率无差异(P=0.866),各组aCGH异常率无差异(P=0.488)。侧脑室轻度扩张组和重度扩张组,染色体异常率(P=0.487)及aCGH异常率(P=0.561)无差异。男性胎儿组和女性胎儿组,染色体异常率(P=1.00)及aCGH异常率(P=0.838)无差异。结论当产前发现胎儿侧脑室扩张,无论其单双侧、是否对称、胎儿性别、侧脑室扩张程度,尤其是合并其他超声软指标时,应建议其产前诊断,行核型分析及aCGH检查。

  • 标签: 侧脑室扩张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分析 ACGH
  • 简介:对于晚期转移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由于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小、疗效好,是激素受体阳性没有内脏危象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优先选择.内分泌治疗可能最终会导致耐药,如何延缓耐药,推迟化疗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笔者总结了绝经前、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转移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其与小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希望为广大乳腺外科医师提供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 简介:目的评价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在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就诊的200例压力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给于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锻炼盆底肌,对照组100例进行单纯Kegel锻炼盆底肌,3个月后填写尿失禁等级评分表、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盆底肌肉功能Glazer评估测试,评价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尿失禁评分降低,有效率、盆底肌收缩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尿失禁优于单纯Kegel锻炼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生物反馈 电刺激 尿失禁 女性
  • 简介:目前,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的主要方式为孕激素治疗。随着宫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宫腔镜逐渐应用于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中。本文就宫腔镜保守手术联合孕激素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应用过程中相关问题进行综述分析。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保守治疗 宫腔镜 孕激素
  • 简介:通过宫颈细胞学筛查,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宫颈病变是常用的方法.而临床上常常发现经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报告为CINⅡ~Ⅲ级(含原位癌)者切宫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程度加深,以致部分患者手术范围不足.因此我们于2001年10月~2002年9月对22例门诊诊断为CIN(含原位癌)收住院患者在手术前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elextro-surgicalexcisionprocedure,LEEP).根据LEEP锥切术后的病理结果决定手术方式,并对比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LEEP四种检查手段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准确程度.

  • 标签: 不同检查 中准确性 准确性比较
  • 简介:研究表明在过去的10余年中,转移乳腺癌(MB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获得明显改善,这主要得益于综合治疗的进步。即便如此,MB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为2~3年,如何更好地改善MBC患者的长期生存,仍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是乳腺癌治疗的基础,已普遍用于乳腺癌早期治疗,也由此使得蒽环和紫杉类耐药问题日益突出。

  • 标签: 伊沙匹隆 治疗 转移性乳腺癌
  • 简介:<正>该讲课视频选自第二届"中国胎儿医学大会",由HowardCuckle教授主讲。HowardCuckle教授,现任国际产前诊断协会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妇产科系教授,也是英国利兹大学医学院的名誉教授。Cuckle教授及其团队已经开发了一系列最好的产前筛查测试方法。他现在所研究的项目涉及唐氏综合征、囊性纤维化,神经管缺陷,脆性X染色体以及先兆子痫的不良妊娠结局。

  • 标签: 产前诊断 产前筛查 胎儿医学 英国利兹大学 唐氏综合征 测试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阿昔洛韦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阿昔洛韦组:静脉滴注阿昔洛韦5~10mg/(kg·次),一天2次;利巴韦林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5~7.5mg/(kg·次),一天2次。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阿昔洛韦组在退热时间、咽痛、流涎消失、疱疹消退时间均优于利巴韦林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P〈0.01)。阿昔洛韦组在治愈率、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利巴韦林组,差异有显著tN(P〈0.05)。结论:阿昔洛韦治疗疱疹咽峡炎与利巴韦林比较。在退热时间、咽痛、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缩短,阿昔洛韦疗效优于利巴韦林。

  • 标签: 阿昔洛韦 利巴韦林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 简介:目的分析复杂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产前诊断结果及其妊娠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8月至2012年1月在本中心行羊膜腔穿刺的56例复杂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病例,分析其染色体核型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①56例复杂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病例,3例失访,入选病例53例。53例双胎均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43.4%(23/53)病例分别行双羊膜囊穿刺,余30例仅行单羊膜囊穿刺,平均羊膜腔穿刺孕周为(23.0±3.6)周。②根据超声诊断,将53例复杂单绒毛膜双胎分组,TTTS组24例(45.3%),sIUGR组15例(28.3%)及TRAP组14例(26.4%)。18例行选择减胎术,其中3例行射频消融减胎术,15例行脐带双极电凝减胎术。③共有106例胎儿,获得72例(67.9%)胎儿羊水标本,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率为2.8%(2/72),核型分别为46XY[14]/46XX[36]和47,XY,+18。④追踪被保留的53例胎儿妊娠结局,1例胎儿流产,17例胎儿引产,25例胎儿早产和10例胎儿足月产,平均分娩孕周为(35.0±2.8)周。18例减胎术均成功完成,分娩12例活婴新生儿,平均分娩孕周为(35.6±3.2)周,平均出生体重为2.3kg,总存活率为66.7%。对比2组足月产的比率,减胎组高于未减胎组,但是无统计学意义(50%VS17.4%,P=0.059)。结论复杂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尤其是可能行宫内介入治疗的病例有必要行介入产前诊断;双胎产前诊断应对2个胎儿分别取样查各自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双胎行羊膜腔穿刺在严格把握指征和掌握熟练的穿刺技术前提下是可行且相对安全的;复杂单绒毛膜双胎宫内选择减胎可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 羊膜腔穿刺 染色体核型 选择性减胎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内压缩缝合法处置中央前置胎盘的有效及安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剖宫产术中诊断为中央前置胎盘的患者264例,其中82例使用内压缩缝合法止血者为研究组,182例使用非压缩缝合止血方法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血红蛋白下降值、输血率及子宫切除率、手术时间、产褥病率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量[(416.95±228.28)ml]显著少于对照组[(542.47±513.83)ml,(P〈0.05)];研究组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值[(10.21±12.32)g/L]显著小于对照组[(13.97±15.27)g/L,P〈0.05];研究组输血率(3.66%,3/82)显著低于对照组(11.54%,21/182;P〈0.05)。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24.57±5.73)min]少于对照组[(33.45±16.93)min,P〈0.05]。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4.12±1.38)d和(3.93±0.9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褥病率(7.32%,6/82)显著低于对照组(16.48%,30/182;P〈0.05)。两组均无邻近脏器损伤、弥散血管内凝血及子宫切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剖宫产术中内压缩缝合法处置中央前置胎盘能明显减少产后出血和避免切除子宫的风险。

  • 标签: 中央性前置胎盘 产后出血 内压缩缝合法 疗效
  • 简介:早在1954年Hughes首先报道了利用球囊介入阻断治疗控制腹部创伤患者的大出血获得成功,此后该技术被应用于包括产科因素大出血的止血等多种手术中。近年来由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增加,瘢痕部位胎盘植入所带来的致命产后出血及育龄妇女子宫切除问题倍受关注,由此介入血管内阻断术的应用亦愈加广泛。

  • 标签: 胎盘植入 瘢痕部位 介入性 子宫动脉栓塞术 腹部创伤 髂内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开放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盆腔包块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4年1月~2010年2月我院因盆腔包块入院的70例患者,分为:35例采用开放腹腔镜手术(实验组),35例行剖腹探查术(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身体创伤、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结果:开放腹腔镜手术(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5~45分钟,手术切口1~1.5cm,住院天数平均4天。剖腹探查术(对照组),手术时间为40~60分钟,手术切口8~10cm,住院天数平均8天。两组术后均无并发症。70例患者中,55例为盆腔结核,7例卵巢癌,1例腹膜恶性间皮瘤,4例输卵管积水,卵巢囊肿蒂扭转3例,冰冻切片,肿瘤确诊后立即手术切除。结论:开放腹腔镜手术在女性盆腔包块诊断中,具有手术时间短、身体创伤小、愈后快、费用底、并发症少的优点,尤其是怀疑盆腔结核患者,用开放腹腔镜手术诊断更有价值。

  • 标签: 放性腹腔镜手术 剖腹探查术 盆腔包块 盆腔结核
  • 简介:目的了解门诊高危人群和宫颈病变患者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分布,探讨不同HPV亚型感染的致癌。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技术,对门诊就诊的1715名有性生活史妇女,进行下生殖道HPV感染分型筛查。其中463例经阴道镜下定点官颈活检,病理确诊分为官颈炎症234例、CINⅠ96例、CINⅡ80例和CINⅢ53例。分析人群HPV感染的型别分布、与宫颈病变相关。结果21种HPV亚型均被检出,1715名门诊妇女中HPV阳性率57.1%(978/1715),宫颈病变中为76.9%(356/463),而在CINⅢ中达98.1%(52/53)。常见的5种亚型分布:高危人群为HPV16、58、52、33和6型;宫颈病变为HPV16、58、52、33和31型;CINⅢ中为HPV16、33、58、31和52型。HPV16、33和31型与宫颈病变程度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CINⅡ+CINⅢ)的主要风险也是感染HPV16、33和3l型(OR9.59、2.99和2.52,95%CI4.805~11.989、1.231~7.296和1.174~5.429)。结论本地区官颈病变的常见型别是HPV16、58、52、33和31型,HPV16、33和31型是HSIL的主要致病型。

  • 标签: 人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亚型 宫颈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