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同质护理管理在区域胸痛中心建设中的效果。方法: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胸痛中心64例胸痛患者纳入本项研究,按照实施同质护理前后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32例),同质护理管理(观察组,32例),评价两组不同护理管理下,首份心电图时间、平均肌钙蛋白获得时间、D-to-B时间、护理质量、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结果:同质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患者首份心电图时间、平均肌钙蛋白获得时间、D-to-B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时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施同质护理管理后的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增强,组间数据比值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我院胸痛中心护理人员展开同质护理管理,定期展开规范培训,可使急性心肌梗死的联合救治能力大幅度提高,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该管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同质化管理;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培训;护理质量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索多重导师制应用于外科新护士规范培训中,培养新护士岗位胜任力。 方法 选取我院 2019 年 外科新入职 46 名护士作 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 ,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 多重 导师制”, 比较两组 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职业认同感、离职率这四项指标 。 结果 : 观察组理论及操作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职业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离职率远低于对照组。 结论 多重导师制应用于外科新护士规范培训中, 有利于提升其岗位胜任力 ;有效降低离职率; 推进临床护理带教工作的进展;有效地改善了科室人际关系 。

  • 标签: [ ] 多重化导师制 外科 新护士 规范化培训 探索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和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意识评估是危重患者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为医生提供准确的判断和决策依据。然而,目前危重患者意识评估管理的科学与规范水平仍然较低,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危重患者意识评估管理的科学与规范推广策略研究,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危重患者意识评估管理的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安全的抢救和治疗。

  • 标签: 意识评估管理 科学化 规范化 推广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就循证护理在中低流量鼻导管湿与非湿的应用展开研究分析。方法:研究目标抽取我院各科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收住院进行中低流量鼻导管氧疗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研究组各63例,基于循证护理模式上分别为两组采取吸氧湿、吸氧非湿策略,探讨相应策略效果。结果:分析两组不适症状发生率,指标对比差异不强烈(P>0.05);分析两组吸氧护理操作时间,研究组用时更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高流量温湿氧疗对人工气道湿效果的评价。方法:以我院2019.1~2020.12内收治的7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持续喷射式雾化吸氧)和试验组(35例,持续高流量温湿氧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气道不良事件发生率(痰痂形成、气道粘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结果:对照组患者气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在人工气道湿中选择持续高流量温湿氧疗,可有效降低气道不良事件发生率,取得理想气道湿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按分钟通气量计算的湿液滴注速度对机械通气患者痰液黏稠度和气道湿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130例容量控制模式的机械通气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前30例患者按分钟通气量分成A(6~8L/min)、B(8~10L/min)两组进行湿液滴注速度的计算;然后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按照计算的速度进行湿液滴注,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湿液滴注。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在1h、2h、3h3个时间点湿液水平线与湿罐基线间的距离,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痰液黏稠度,用行×列卡方检验比较气道湿效果。结果A组湿液滴注速度为(27.4±1.54)mL/h,B组湿液滴注速度为(30.7±1.73)ml/h。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湿液滴注速度下1h、2h、3h时,湿罐内湿液水平线与湿罐基线间距离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和气道湿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设定为容量控制条件下,分钟通气量为6~8L/min时,湿液滴注速度设为27~28mL/h,分钟通气量为8~10L/min时,湿液滴注速度设为29~31mL/h。按分钟通气量计算出的湿液滴注速度可改善容量控制模式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湿效果。

  • 标签: 湿化液滴注速度 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建人性专业护士实践环境,对提高足踝病区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文护理实践氛围、注重医护紧密合作,加强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完善病区护士专科护理培训考核等措施,回顾性研究分析对比2020年足踝外科整体护理质量与2019年整体护理质量的差距。结果:同期比较护士满意度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护士对患者的护理评估准确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

  • 标签: 足踝外科 人性化 专业化 专科能力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个体和精准护理干预后,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共180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个体和精准护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9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慢性心衰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个体和精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满意度,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个体化和精准化护理 心脏康复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集束干预和个体营养支持对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脑卒中患者共100例,按照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个体营养支持与集束干预,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概率和营养状态对比。结果:在干预后,对照组的营养状态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结果差异显著(P

  • 标签: 脑卒中 个体化营养支持 集束化护理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联合社会支持,探讨分析其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后分别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和社会支持与围手术期护理联合的护理方法,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和睡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患者睡眠质量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并联合社会支持,可以取得显著的护理成效,促进患者恢复,改善其睡眠质量,适合运用到临床护理中。

  • 标签: 社会支持 围手术期护理 子宫肌瘤 胃肠功能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科护士社会心理安全氛围( PSC)感知与精神幸福感的相关性。方法 2019年 4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急诊可护士 64名,统计护士基本资料,包含性别、工作区域、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及学历等,经医院护理部领导和科室的护士长同意后调查,同时对被调查者详细解释本次试验目的、问卷的注意事项及填写方式,采用精神幸福感问卷和社会心理安全氛围量表对急诊护士行问卷调查,当场填写并回收问卷。结果 急诊护士 SWBQ问卷平均总得分为( 71.87±8.84)分,其中个体项目得分较高,超然项目得分较低; PSC-12量表平均总得分为( 41.94±7.54)分,其中组织参与项目得分较高,管理优先项目得分较低;相关分析显示,急诊护士社会心理安全氛围与精神幸福感均有相关性( P< 0.05)。

  • 标签: 社会心理安全氛围感知 精神幸福感 急诊科护士 相关性
  • 简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迁延性、具有高度遗传倾向和致残率的慢性精神疾病。现在世界各国对慢性疾病实行自我管理计划(CDSMP)探讨,即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医护协作来保持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全面的健康状态。为此,笔者2004年4-6月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尝试应用自我管理模式,对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前的角色转变进行观察、评价,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患者 自我管理模式 回归社会 慢性精神疾病 前角 精神病患者
  • 简介:目的了解经历负性事件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管理者制订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ifiedcopingstylequestionnaire,SCCQ)、社会支持量表(socialscienceresearchsolutions,SSRS)对108名经历负性事件的护士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108名经历负性事件护士SCL-90总分为(194.41±35.05)分;SCL-90总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均呈负相关(均P〈0.05);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1)。结论经历负性事件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中等偏低,并受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影响,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经历负性事件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正向作用,指导和帮助其获得社会支持的能力,用良好的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其方式缓冲负性事件对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护士 负性事件 心理健康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联合心理护理,应用在心脏移植患者等待期的护理效果,以作为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社会支持联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等待期的社会支持度、负性情绪程度、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7d、14d、手术前12h社会支持度逐渐增加,观察组患者社会支持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社会支持 心理护理 心脏移植 等待期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专科护士的干预模式在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你和对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2年1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9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法对96例患者进行分组,每组4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使用基于专科护士的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支持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定量表(ESCA)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专科护士的干预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进社会支持情况。

  • 标签: 专科护士 护理干预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专科护士的干预模式在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你和对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2年1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9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法对96例患者进行分组,每组4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使用基于专科护士的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支持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定量表(ESCA)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专科护士的干预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进社会支持情况。

  • 标签: 专科护士 护理干预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观察组(综合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67%>73.33%,χ2=4.706)以及护理后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78.16±6.08)分>(71.43±7.42)分,t=3.843]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社会功能评定表(SFRS)评分[(46.08±6.03)分<(57.12±6.75)分,t=6.681]、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8.46±4.87)分<(46.43±5.92)分,t=5.695]、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37.09±4.94)分<(45.43±4.77)分,t=3.84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期间,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可以减少患者消极、悲观的心理,改善其情绪和精神状态,帮助其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综合心理护理 乳腺癌根治术 社会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耳鸣患者护理中认知护理联合社会支持干预的效果及对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30例耳鸣患者进行研究,入院时间为2022年1月~12月。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以及认知护理联合社会支持干预,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得分。结果 患者护理后SAS、SDS、PSQI各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耳鸣患者护理中,认知护理联合社会支持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耳鸣 认知护理 社会支持干预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服务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A社区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干预组25例。干预组每周接受由全科团队提供的主动式康复服务 2 次,共 12 周,对照组仅接受社区随访和一般康复指导治疗。结果:干预组在精神分裂症基本知识、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服务,有助于患者康复,减少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对改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社区康复服务 精神分裂症患者 依从性 社会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自我角色认同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06月-2022年0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自我角色认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及生活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各维度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角色认同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自我角色认同干预 社会功能 生活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