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善临床小儿肺炎患儿的干预方式时,选择应用层级链式护理体系的效果。方法:均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本次研究实施时间自2021年7月开始,截至2022年8月,对本医院60例小儿肺炎患儿进行平分,所纳入的患儿均被平均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观察组患儿应用层级链式护理体系,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将两组患儿的相关临床恢复指标、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在发热、咳嗽、肺啰音、气促的消退以及住院时间的对照中,观察组耗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照上,得出两组的数据相差较大(P<0.05)。结论:改善临床小儿肺炎患儿的干预方式时,选择应用层级链式护理体系有助于缩短患儿的康复时间,提高安全性,值得应用。

  • 标签: 层级链式护理体系 护理工作 小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泌尿外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量化评分体系,并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泌尿外科2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140人,对照组140人,研究组:使用护理风险评分进行护理风险评估采取适当的护理策略,修订相关的评分量表指标,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评估体系。对照组:按照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总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风险 量化评分 围手术期并发症 泌尿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CIPP模型建立护理实践评价体系,在提高耳鼻喉护理实践技能操作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单位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的48名医护人员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阶段实施该体系前24名医护人员为对照组,在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阶段实施该体系后24名医护人员为参考组。对比两组人员学习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水平、培训满意程度以及评判性的思维得分等。结果:参考组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的操作能力的得分有效好于对照组医护人员,在开展培训的满意率方面得分显著大于对照组,对比评判性思维方面得分好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提高医护人员耳鼻喉方面护理的技能操作能力得到改善提高,对培训的满意率明显上升、评判性思维方面作用明显,

  • 标签: CIPP模型 护理实践评价体系 耳鼻喉护理 实践技能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护理院-社区-家庭医养结合老年护理服务标准化体系的构建。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130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护理服务,实验组采用医养结合老年护理服务标准化体系。结果:在躯体健康风险、精神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支持情况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中,采用医养结合老年护理服务标准化体系,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医养结合 老年护理服务标准化 综合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疫情防控视域下,口腔专科医院构建应急护理管理体系的具体策略与实施效果。方法:以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为基准,充分运用方法,与口腔专科医院门诊应急工作实际需要充分结合,设立感染防控、人力资源等诸多管理小组,与其他科室协作,落实应急护理管理相关工作。结果:疫情防控期间,共紧急调配护士20名用于人口预检分诊、急诊值班工作中,顺利接诊口腔专科医院门诊就诊患者,且未出现交叉感染。结论:口腔专科医院在疫情防控视域下构建应急护理管理体系,可有序开展并落实各项工作,有效管理人员,减少或杜绝交叉感染。

  • 标签: 疫情防控 口腔门诊 应急护理管理体系 感染防控 交叉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对SPA患者实施基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入组样本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质量评价组的治疗依从性是96.00%,护理满意度为94.67%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治疗依从性89.33%,护理满意度为81.33%)(详见表1和表2),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SPA患者实施基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护理模式 重症急性胰腺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敏感指标项目管理体系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合适情况的效果。方法:研究标本为本院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各68台手术,同时将本院10名护理人员纳入本次研究,在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实施传统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实施敏感指标项目管理体系。对比实施前及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手术室配合准确台数以及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手术室配合准确台数均更高,且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实施前更低,P<0.05.结论:在手术室实施敏感指标项目管理体系可获得理想管理效果,不仅能够使护理质量以及手术室配合准确台数得到有效提升,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可推广。

  • 标签: 项目管理 手术室 敏感指标 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精细化无缝隙护理管理体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救治68例的急危重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急危重患者68例为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转运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精细化无缝隙护理干预措施。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转运总耗时、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转运总耗时、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过程中应用精细化无缝隙护理管理可显著提升转运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急危重症 院内安全转运 精细化无缝隙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手术室绩效管理体系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总结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手术科室所有医护人员共25人为研究对象,对该手术室所有人员实施手术室绩效管理体系进行管理,对比分析实施绩效管理体系前后变化情况,观察绩效管理体系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结果:实施管理后护理人员在无菌技术、物品储备、出勤情况、事件处理能力得分高于实施管理前护理人员,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绩效管理体系 护理人员 人员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国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士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完善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士应急能力建设和科学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进行系统文献检索及筛选,梳理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框架、评价指标纳入情况及评价内容。结果共纳入20篇相关文献进行评价。评价指标构建普遍缺少理论支撑,专家咨询法是最常用的评价指标筛选方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是主要的权重计算方法。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庞大,经过合并汇总,共得到11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和468个三级指标。结论目前在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士应急能力评价中,理论认知较为统一,但细分的评价指标差异较大。现有研究所构建的评价指标内涵表述较为模糊,可操作性有待提升。该体系科学性、可靠性及实用性较高,能有效增强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医疗机构提供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法学参考。

  • 标签: 定点医院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能力
  • 简介:目的构建一套科学规范且符合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heartcareunit,CCU)工作的护理质量客观评价体系。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确定评价指标各层级条目,最终形成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88.89%、100.00%,权威系数为0.858和0.865,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形成包括4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14项三级指标的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对CCU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质量标准,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能用于评价CCU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心脏科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ADDIE模型的全科护理能力培训体系在基层医院跨科收治背景下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涉及跨科收治病区的23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制定全科护理能力培训体系,并在培训前后对护士进行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及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比较。结果 培训后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培训前,培训后护士核心能力评估平均分明显高于培训前(均P<0.05)。结论 基于ADDIE模型的全科护理能力培训体系在基层医院跨科收治背景下护士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有利于基层医院护士综合能力的提升。

  • 标签: ADDIE模型 全科护理能力培训体系 基层医院 跨科收治 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成分献血者的需求,系统提出献血者关爱策略,构建献血者关爱体系是更好地建设成分献血者队伍,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材料:献血者关爱现状了解与调查。结果:献血者关爱未构建体系,关爱体系不足或缺失。结论:1、提供成分血捐献的良好环境,基础饮食,满足献血者生理需求。2、通过建议增加铁蛋白检测项目;固定相应的补钙标准,和补钙时间;控制白细胞的采前标准;明确成分献血者采集双份血小板的采前计数,从而保障献血者健康安全。3、拓展成分献血者队伍管理路径,满足成分献血者社交需求。4、提升成分献血者纪念品品质,统一血液返还政策的制定,是满足对献血者尊重的需求。5、规范献血者表彰,满足成分献血者的自我价值实现需求。

  • 标签: 需求层次论   献血者   关爱   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互联网”科普结合多元化健康教育体系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对象均为经临床检查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组对象共计60例,患者入组时间为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式,将其均匀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前者30例开展常规护理,后者30例开展“互联网”科普结合多元化健康教育体系,对比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率所获数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认知功能所获数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随着互联网”科普结合多元化健康教育体系的有效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升高,具有极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多元化健康教育体系 互联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构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国内外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质量评价维度及指标,结合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工作需要和数据特点,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2019年1月—2022年2月湖南湘潭某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数据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应用可行性评价。结果 :构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数据的合理性、完整性和一致性3个维度共7个指标,通过实际应用发现该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应用可行性;湖南湘潭某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数据质量总体上较好,且近年来改善明显,但两地区数据仍存在数据格式不一致、重复录入和数据匹配率低等现实问题。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建议将数据质量评价纳入常规工作中以发现患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标签: 2型糖尿病 健康管理 数据资料 评价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膳食营养教育模式实施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干预中,对营养指标和生活质量改善所取得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9年5月~2020年4月接诊的慢性肾脏病患者78例作为干预对象,依照分组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实施个体化膳食营养教育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教育模式。对比指标:两组患者营养状态优良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态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组间数据经过比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个体化膳食营养教育模式 营养指标 生活质量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建立防跌倒专科护理体系用于精神科老年住院病人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4月-2023年3月本院精神科接诊老年住院病人(n=68)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34人,前者采取基于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建立防跌倒专科护理体系,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跌倒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关于跌倒发生率,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低(P<0.05)。关于满意度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97.06%,和对照组数据79.41%相比更高(P<0.05)。结论:精神科老年住院病人用基于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建立防跌倒专科护理体系,跌倒发生率更低。

  • 标签: 精神科 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 住院 防跌倒专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建立防跌倒专科护理体系用于精神科老年住院病人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4月-2023年3月本院精神科接诊老年住院病人(n=68)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34人,前者采取基于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建立防跌倒专科护理体系,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跌倒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关于跌倒发生率,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低(P<0.05)。关于满意度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97.06%,和对照组数据79.41%相比更高(P<0.05)。结论:精神科老年住院病人用基于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建立防跌倒专科护理体系,跌倒发生率更低。

  • 标签: 精神科 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 住院 防跌倒专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全程“风险管理”的数字化防控体系在慢病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19日~2021年6月19日本院接收的慢病患者102例为研究样本。这些患者存在发生压力性损伤风险。结果:对照组干预后压力性创伤发生率为29.41%,实验组为5.88%。两组相比,P<0.05;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更高,P<0.05。结论:针对慢病患者,实施基于全程“风险管理”的数字化防控体系干预能减少患者压力性创伤发生率,提升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可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全程风险管理 数字化防控体系 慢病压力性损伤 护理质量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静脉通路护理门诊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维护体验及需求情况调查。方法 围绕本院200例PICC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于静脉通路护理门诊就诊,以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RGS)经济效益模型为支撑,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调查问卷,将调查问卷发放至患者,分析其维护体验及需求情况。结果 分析到我院就医情况发现,40.00%患者就医所需时间为30min~2h,61.00%患者交通费用小于10元,84.50%的患者交通工具为公交车;分析到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就医情况发现,67.50%患者就医所需时间<30min,48.00%患者交通费用为0元,45.50%患者交通工具为公交车,患者到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就医所需时间及交通费用较少。结论 与到我院就医相比,患者到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就医所需时间及交通费用较少,因此将PICC维护体系构建到社区及乡镇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良好地满足患者相关需求。

  • 标签: PICC 维护体验 需求调查 静脉通路护理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