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辩证论治的中药敷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确诊为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基于辩证论治的中药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相关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辩证论治的中药敷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显著提高血液指标,改善相关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中药贴敷 辩证论治 血红蛋白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敷联合腕踝针治疗防治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方法:研究2020年1月-2022年1月进行,入组观察对象30例,均为前列腺增生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前列腺电切术治疗,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15名患者,观察组实施穴位敷联合腕踝针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模式对防治术后膀胱痉挛的积极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中患者术后72h随访阶段中膀胱痉挛平均发作次数、平均每次持续时间、总持续时间、冲洗液转清时间记录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敷联合腕踝针治疗防治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穴位贴敷 腕踝针 前列腺增生 膀胱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中医穴位敷、耳穴压豆等中医手段进行高血压病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89例高血压病患者,护理模式分组,A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用中医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敷护理方法,本文中简称中西医联合干预)44例,B组(常规西医治疗与护理,文内简称常规护理)45例,比较血压控制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血压控制情况比较,干预后A组舒张压[(130.14 ± 4.25)mmHg]低于B组[(150.79 ± 4.61)mmHg],A组收缩压[(84.39 ± 4.64)mmHg]低于B组[(91.72 ± 5.4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比较,A组[100.00 %(44/44)]高于B组[84.44 %(38/45)](P<0.05)。结论:通过耳穴压豆、穴位敷护护理,对高血压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高血压,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中医护理 高血压 耳穴压豆 穴位贴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虚阳亢型眩晕病患者采用敛汗滋补贴穴位敷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6月—2023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66例阴虚阳亢型眩晕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3)患者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n=33)患者联合应用敛汗滋补贴穴位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眩晕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及眩晕障碍调查量表(DHI)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症及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血流速度(Vm)、基底动脉血流速度(BA)、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RVA)、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LVA)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眩晕发生频率、持续时间与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发生频率更低、持续时间更短、DHI评分更低(P<0.05)。结论:阴虚阳亢型眩晕病患者采用敛汗滋补贴穴位敷治疗促进眩晕症状缓解,改善血流动力学。

  • 标签: 阴虚阳亢型眩晕 穴位贴敷 西药治疗 眩晕障碍 血流动力学 中医证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性便秘病的特点,评价穴位按摩联合穴位敷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60例老年性便秘病患者,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临床研究,且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腹部穴位按摩联合穴位敷护理,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根据两组护理数据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两组患者数据对比,观察组各项数据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腹部穴位按摩联合穴位敷护理,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腹部穴位按摩 穴位贴敷 老年性便秘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敷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行剖宫产的产妇共400例,按孕妇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共分4组,每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分为推拿组、敷组、联合组、4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剖宫产术后快速康复指导和避开子午流注时间表进行腹部推拿、中药敷,观察1组给予子午流注择时手法推拿腹部(推拿组),观察组2给予子午流注择时中药穴位敷(敷组),观察组3:给予子午流注择时推拿法联合中药敷(联合组),对比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腹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腹胀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联合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敷,不仅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子午流注择 穴位贴敷 剖宫产 胃肠功能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有动脉血压监测的应用以及护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接诊的90例接受有动脉血压监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整体更低。结论:在实际针对患者实施有动脉血压监测的过程中,通过合理选择护理方式,能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降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确运用疼痛评估方法对于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其对于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22年6-12月份医院骨科病房接待的住院患者448例,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正确选择评估方法和工具,然后调查出院患者的疼痛满意度和疼痛工具使用正确与否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优化和挑战,主要是对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进行优化,并在临床上实施。最后是在改进前后调查和对比产生的效果。结果:改进后,疼痛评估正确率有显著提升,而且患者满意度也大幅升高,对比P

  • 标签: 疼痛评估 正确使用 护理质量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妇产科手术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选取112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摇号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患者,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护理前,与此同时满意度也大大提升(P<0.05)。结论:对于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而言,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相比常规护理患者满意度更高。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妇产科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针对产妇在护理中,实行助产士助产护理干预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对其影响作用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1年3月份至2022年4月份接诊的产妇中抽取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25例产妇取名为参照组,实行助产士助产护理模式的25例产妇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讨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实行助产士助产护理技术干预模式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产妇在护理中实行助产士助产护理技术模式对其进行干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值的运用。

  • 标签: 助产士助产护理技术 分娩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患者心理健康护理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健康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等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在心理健康指标上表现出显著改善。实验组的总体症状自评量表得分(SCL-9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显示实验组的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健康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提供心理支持和相关教育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改善其生活质量。这一研究结果为子宫肌瘤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标签: 子宫肌瘤 心理健康 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医院管理部中,护理风险管理中的职能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住院部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所纳入的40例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所纳入的40例患者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之后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风险认知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住院部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干预,可以充分提高患者对风险认知程度,并 降低其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效果显著。

  • 标签: 医院护理部 护理风险管理 职能作用 探究
  • 简介:摘要:现阶段,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手术室护理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以及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应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进一步优化护理内容,规范流程,完善相应管理制度,转变护理理念,创新护理形式,建立人性化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好护理服务。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人性化护理模式 手术室护理 应用
  • 作者: 李春露,杨瑞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1期
  • 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新疆昌吉831100
  • 简介:目的:分析静疗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形式,对2021年12月-2023年1月我院33例静脉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其中15例患者静脉治疗期间发生静脉炎(观察组),18例患者静脉治疗期间未发生静脉炎(对照组),分析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对应对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中患者在年龄、每日输液量、输液速度、穿刺部位、药液pH值、静脉治疗时间、穿刺次数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归分析,年龄>60岁、输液速度>60滴/min、药液pH<6、静脉治疗时间>40天与穿刺次数≥3次是静脉治疗患者出现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中静脉炎的危险因素较多,在临床护理中需加强高危因素患者的临床观察,规范护理操作,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静疗;静脉炎;因素分析;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患者,以随机抽签法,把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对比护理效果,包括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结果 给予个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生活质量较对照组获得了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低出许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护理中融入个性化护理,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了显著改善,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同时,个性化护理坚持“以人为本”,护理内容更加科学更具针对性,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优化临床治疗效果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血液透析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2年3月-2023年3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接收泌尿外科患者共计7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5例进行基础护理,观察组35例采取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0)有统计意义。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医院泌尿外科护理中可以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建议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泌尿外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在急诊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2年12月,入组急诊重症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入组后所有患者均提供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利用随机数字表法筛取20例患者联合心理护理(观察组),剩余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焦虑SAS量表、抑郁SDS量表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模式融入急诊重症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焦虑、抑郁情绪,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模式 急诊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临床表现。方法:本次实验时间跨越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参与本次实验的人员为本院300例神经内科患者。将双盲对照原则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的分组依据,对照组所选150例患者护理管理中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实验组所选患者护理管理中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出现情况,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与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两组患者在护理操作、病房管理、安全防护及文书记录等方面的评分均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p<0.05);对照组所选150例患者中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患者人数为18人,占组内所选患者人数的比例为24.00%,实验组所选150例患者中共计1人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占组内患者人数的比例为1.33%,组间不良反应出现概率加以比较,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价值远远高于传统管理模式。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管理 传统管理模式 精细化管理模式